分享

如果发生核战,怎样选择逃生?

 皖江客 2017-06-07

如果发生核战,怎样选择逃生?

5个回答

当核大战的潘多拉魔盒打开,无疑将产生巨大的破坏。那么真的爆发核战争,究竟该如何逃生呢?如果爆发核战争,就算不会立即死亡,也会因为之后的放射性尘埃或者核冬天而遇难。那样的死法要比被核弹炸死痛苦几百倍,因此这种情况就不做讨论。

要在核战中逃生,首先需要一些运气,第一个运气就是核大战的规模比较小,打过来的核弹威力不够大。例如在几十万TNT当量的战术核武器面前,逃生几率显然要大的多。第二个运气就是距离核爆中心足够的远,如果你正处于核爆中心,对不起,谁无法活下去了。人们会被核爆的高温蒸发掉,留下一堆碳粉,任凭任何人也找不到他存在过的痕迹。

假如拥有以上的运气,那么就有生存的可能性。假如有天正要上班,发现远处有有颗核弹爆了,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个掩体,并且背对着爆炸点,千万不要看那个爆炸的地方。核爆的亮光超过太阳亮度几千倍以上的,会瞬间刺瞎你的眼睛,眼瞎了活着将非常痛苦。

其次面对的是核爆后的超强冲击波,应当迅速躲在掩体后面,而且这个掩体一定要足够坚固。因为等会儿就会有很多物体被冲击波冲击飞过来,任何一颗东西擦着,说不定威力就如同一个子弹。记住一定要双手抱头,让手肘和膝盖贴近地面,然后张大嘴巴。否则冲击波过来后,空气压强会瞬间降低,肺部的压强却没变,于是肺部和外界就形成巨大的压差,然后就爆了。

当然掩体是越深越好,如果正在坐地铁上班,特别是专门防核打击设计的地铁下面。那么恭喜你,生还率会大大提高。如果没有在这些地方,那么就找一些大楼,工厂隐蔽起来,最好起地下车库,跑的动作一定要快。

但千万要注意!不要看着外面的核武器爆炸过后就跑出去想围观点什么,否则无论是第二次核打击还是放射性尘埃会都会要了自己的命。放射性尘埃是核爆后融化的物质和核爆物质结合形成的放射性物质,会向外辐射三种射线,分别是α,β、γ,前两种射线波长相对较长,能量较小,穿透力不强。

而γ射线则频率高,波长小,穿透力极强,可以穿透2.5米的钢筋混凝土墙,一旦照射你的身体,就算杀不死人,也会造成严重损伤,会引起基因变异,带来终生痛苦。但是放射性尘埃一般会被大自然主动净化,需要等待至少等待48小时,这段时间可以在地下寻找一些食物和饮用水。例如地铁的自动售货机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点击看大图

等到48小时之后,一般放射性尘埃可以减少到最开始的10%,这时候胆大或者没有食物的人在听到外面没有动静后可以选择出去看看。如果没有再次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了。核战争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很多人动不动就提核战争,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它有多么可怕,希望人类历史上永远不要有这一天。

如果你在核弹头杀伤范围内,逃生是没有意义的,不过这个杀伤范围随着距离增加有个梯度递减,如果你只是在波及范围内,最简单的逃生当然就是向爆心相反的方向离开。由于此时你很可能已经受到辐射伤害,因而也应当在此过程中尽快寻求医疗帮助,即使你的身体还没有出现明显不适。同时,核爆炸后破坏范围最广的因素——放射性尘埃的扩散也会比你的逃生速度快,范围大,因而你也要密切观察风向和降雨降雪等情况,尽量向上风方向逃,避免皮肤接触到降水和降雪,地表水当然也是不能饮用的。因此,这又牵涉到有无准备。如果有可能,事先备有饮用水、防护服装甚至简单的辐射测量仪表的人,逃生机率当然也要大得多。

说到有无准备,还必须考虑,核战绝不是你一个人卷入。如果有预兆,国家早就会安排疏散和隐蔽,因而你的逃生机率实际上与国家平时的民防预案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组织有效程度,战略回旋余地密切相关。如果没有预兆的突然袭击,那主要看运气,那是另一回事。

当然,个人当时处在什么位置都有可能,我们也不排除得不到准确信息和及时帮助的情况。但此时核战争的另一个重大规律会救了你,因为核武器一定要打击具有重大价值的目标,不管是从其高成本,还是核战的末日特性来说。这些目标要么是大城市,要么是重要军事目标。对于分散的广大地区和人口,哪怕是中小城市,只要没有军事和心理意义,除非是误击,否则是完全没有必要使用核武器的。而且用核武器去消灭分散人口不光毫无意义,也很可能没有机会。因为当今世界核力量之间有相互威慑和平衡,没有谁能如此从容地杀戮而不引起报复。

所以,核战时,如果你所在的城市没被直接打击,而你所在的地方又没有重大军事或经济价值,你不需要逃生。当然,个人对情况的掌握总是有限,比如你所在城市其实是有秘密导弹阵地的,或者机动导弹临时到了那里,所以作为预防,逃到农村,理论上生存把握会更大。但也最好不要个别行动,有群体的力量总是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