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膝关节冷痛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17-06-08
   拍痧治疗膝关节冷痛 
      临症中,见有膝冰冷疼痛,不论在大热天仍需被盖膝的患者,均用拍痧法而取效。 
     一老妪,自述双腿冰冷多年,疼痛至骨,双足不敢沾地,沾地则骨冷更甚,凡医皆用痹症方法治之,难见其效,日觉沉重。时值暑天,见其上身以摇扇纳凉,双腿则用棉套裹足,外加皮套包之,触其双足皮肤,不见冷,自言冷至入骨。余用宝花散,山茶油浸出液,擦其双膝拍之,见紫黑斑块出於皮上,紫黑斑呈硬块状,是寒凝所致,寒邪入其筋骨,故有此状,以后,续拍十多次病除。
自制中药包护膝 

  老年人大多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时,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出现关节酸痛、麻木,屈伸不利,因此自制中药护膝包选用的药材以温经散寒,祛湿行痹为主。可取干姜5克,肉桂、吴茱萸、花椒、丁香、独活、羌活、香加皮各10克,打磨成粉,以便使其药效在加热后能充分释出,并取粗盐若干克,混合后放进材质柔软的二层棉布袋中。护膝中药包制作完毕后,使用前可先用微波炉稍为加热一下,然后手持中药包在膝关节附近滚揉,以膝关节感到到微微发热为宜,然后以松紧带把护膝中药包固定在膝关节上。

  护膝中药包的粗盐为药引,可引诸药下行,其他药材均为常用的温经祛湿药,患者也可经根据自己的症状咨询中医师而选取药材。中药包经过加热后,药力借助热力挥发传导到膝关节局部,起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护膝中药包可连续使用数天,当加热后无中药气味散发时,可更换药包的中药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此药包对体质虚寒,膝关节冷痛的患者十分适用,但若膝关节红肿热痛则应避免使用热敷,也不宜使用上述中药材。
金秋,千姿百态的菊花傲霜怒放,给大自然增添了迷人的魅力。菊花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有良好的保健价值。外用菊花能够治疗关节炎,民间有个小偏方,就是用菊花和艾叶做成护膝治疗关节炎的。具体方法如下:秋天,将菊花与陈年艾叶捣成粗碎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戴在膝盖处,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辅助治疗各种关节炎。     
  菊花性微寒,味辛、甘、苦,《本草经疏》中说“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之要药”,能够治疗风湿之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痹证,即现在我们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研究也表明菊花具有解热、抗炎、镇痛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而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尤其对秋冬季节受寒邪引起的以冷痛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炎有很好的效果。因此,菊花艾叶护膝,对风湿性关节炎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菊花艾叶护膝治疗关节炎,两药的用量配比很关键,不同类型的关节炎,菊花和艾叶的配比是不同的。◆如果是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伴发热怕风,口渴烦闷,舌苔黄燥等症状的关节炎,那属于中医的热痹,应该用菊花和艾叶2:1的比例来配比; 

  ◆如果是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剧烈,温度低时疼痛加剧,温度高时疼痛缓解,关节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红,摸上去不热甚至发凉,舌苔薄白,脉弦紧等症状的,那属于中医的寒痹,应该用菊花和艾叶1:2的比例来配比; 

  ◆如寒热症状不明显的,可用菊花和艾叶1:1的比例来配比。

当归四逆汤加减治关节冷痛 

      体质弱,巧也到梅雨季节,开始出现了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蹲下站起时比较困难),晚上在家膝盖像抽冷风似的,同时右肩也抽冷风剧烈,活动到还好,三个关节都无变形、无水肿,其他部位热的流汗,这三个关键却在抽冷风,严重不协调。喜艾熏关节很舒服,但是不能维持多久。平素有点贫血,有时候会感觉眼前黑蒙一样,于是给自己拟方,考虑虚、寒体质,脉象时而浮细、时而沉细,
当归20 白芍20 桂枝15 细辛4 甘草6 大枣10 川芎10 通草6 桑枝15 羌活10 防风10    

服药三天后感觉膝盖蹲下站起来的时候容易些了,偶尔吹会风扇叶也不会抽冷风,之后感觉肩部也不怎么抽冷风了,奇怪的是,每天服药后,大便变稀了,就像吃了不少油腻滑肠的食物一样,但无腹泻也无腹痛。其他感觉都好,虽然现在是头伏,我仍在服热性药,感觉很舒服。
案1 ,沈女士,2004,6,11日初诊。30岁。面黄体瘦,患者两膝关节冰冷疼痛已数年,近期加重,活动受限不破形。时值夏季白天亦需套厚棉护膝方能勉强活动,如遇阴雨寒冷天气冷痛几不可忍,夜间睡眠时亦需穿上棉毛裤更覆以棉被才能入睡。   
    查,两膝关节皮色正常不肿,医者以手握膝,冷透肌肤,活动受限。x线示关节面关节腔无异常发现。曾服西药亦只有止痛之效,冷并不减轻。时间长了痛也不止。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
当归15  熟地30  白芥子6   丹参15  制乳没各10  炮姜6  鹿角胶10  黄芪15  桂枝10   伸筋草15   麻黄6  蜈蚣2条  怀牛膝10  片姜黄12   鸡血藤30   独活6   。共凑养血通脉、温阳散寒之功
7付。6.18二诊。服上药后,两膝关节已不觉冷,痛亦止大半,屈伸已利,在此服药期间连经历两日阴雨亦不需要带护膝。继服原方7付。后又服原方稍做改动巩固至痊愈。
朋友母亲,年72,体素健,近一年起,膝盖冷痛,在老家用中药外敷中药包扎,略有效,唯包时则痛减,不包则痛如故,如是半年有余。年前,朋友将母亲接到南方城里,膝关节冷痛,觉得里面象有鸡啄,尤以右腿为剧,不能弯曲,走路时常须抱住右腿,侧身艰难迈步。面色晦暗,饮食如故,便秘,四天解一次便。舌淡苔薄白。为方:赤白芍各30g炙甘草20g炮附子10g牛膝10g木瓜10g,三剂后腿可已见屈伸如意,十五剂后可自由行走一整天,便秘好转至两天一次大便。后遇天寒膝盖略觉冷痛,以桂芍知母汤约十五剂痊愈。

     2、一同事之母,年69,农村妇女,皮肤黝黑,体健貌。曾患胆囊炎,中西药杂治好转。腿麻似无知觉,小腿肿大,口苦,肩背强,右胁时觉隐痛,舌淡苔水滑。以桂芍知母汤加茯苓、葛根、牛膝、木瓜、柴胡、黄芩,约十五剂后小腿肿消,双腿由木变麻再变痛直至恢复如常,肩背转动自如,无口苦胁痛。唯天气变冷或受风时小腿略感麻木酸痛,继服桂芍知母汤加茯苓30剂(麻黄量由10g减至3g),诸症消失。

     此二人均为多年劳作之人,身体壮实,皮肤略显干燥,不爱出汗,故选用了桂芍知母汤,而非桂枝(加葛根)加苓术附汤。然二人均无“身体尪羸”之证,却效果惊人。心有所惑,不知经书“身体尪羸”(教材上说是羸瘦)之意,妄自猜想是否指皮肤粗燥,排除黄芪体质“尊荣人”之意,望方家不吝教我。
     再,此二人均无所谓热象或湿热之象,用知母仍效佳。谓此方用知母之义为滋阴耶?为除热耶?抑或另有他意?经方之组方不可思议,其神效亦确切不可思议!
乌头 附子 无蜜不热论 

□ 康玉斗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界有句经验之语,谓“附子无姜不热”,此诚真谛也。考仲景之书,乌头、附子与姜同用之方不少,代表方如四逆汤、理中汤,这些方剂对于寒痛证有显效。笔者叔父详查仲景之方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乌头、附子无蜜不热”,吾有幸执笔,详以论述,以陈此论与诸医。

  《金匮要略》中乌头、附子与蜜同用的方剂共有六方,其中“乌头汤、乌头煎、乌头桂枝汤”为乌头与蜜同煎,“乌梅丸、九痛丸、乌头赤石脂丸”则是以乌头、附子与干姜和蜜同用为丸,此六方均可用于寒痛之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乌头汤”煎法云:“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乌头煎、乌头桂枝汤煎法大致相同,而“乌梅丸、九痛丸、乌头赤石脂丸”则是以乌头、附子与干姜和蜜同用为丸。仲景用药绝无虚妄,故笔者叔父认为“乌头、附子无蜜不热”。

  临床运用乌头、附子治疗寒性痛证实属不少,而且大剂量运用乌头、附子亦常见到,有些医家甚至以大剂量运用乌头、附子为自己用药特色。临床中诸多寒痛证并非仅用大剂量乌头、附子就能一蹴而就,笔者叔父曾将附子用至60~100克,但临床收效甚微,有时即使是大剂量附子和干姜同用,疗效也不理想。叔父百般思索及详查仲景用药,发现仲景治疗寒痛证往往将乌头、附子与蜜同煎,以后临床用药中叔父注重乌头、附子与蜜同用,且认为乌头、附子用至15克左右时其效甚猛,不由赞仲景用药之精妙!

  有病案为证,案一,一男子,25岁,双膝关节冷痛,初用乌头医治无效,后改用乌头与蜜同煎,一剂痛减,冷消大半矣。

  案二,一媪,58岁,体瘦面黄,颧高腮枯,眼深眉高,舌淡苔白厚,两边及舌根尤甚,咽红肿痛,头晕目眩,消化不良,动辄呕泄,最苦全身冰冷,夏月着厚衣仍感冷恶风,以背腿为甚,因于坐月子中其触冷水,更年期加重,胆囊切除,诊后,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有效,但天变即复发,一年余病不除根,后用川乌加蜜,三剂而顿感浑身温和,前所未有。

  乌头、附子治疗寒痛证自不赘言,然为何乌头、附子与蜜同用则有奇效,《神农本草经》云蜜“益气补中,止痛,解毒······”,《本草纲目》则说“熟则性温,故能补中”,历代医家都认为乌头、附子与蜜同煎是解附子之毒,殊不知乌头、附子得蜜则热效更甚,且蜜亦可止痛;蜜得乌头、附子补中更佳,乌头、附子与蜜同煎温阳止痛之功倍增,真可谓相得益彰。故而笔者叔父提出“乌头、附子无蜜不热”,其理奥妙无穷矣!
餐饮业主,中等体力劳动(如拖盘、搬运酒饮),形体健壮(脸阔腰圆,但不觉臃肿肥胖)。若先生太忙,请忽略之,不必为难,无故打扰先生,我先致谢并致歉。 病例如下:
一男,36岁,
诉双足热肿痛,得冷舒服,遇热及负荷劳作加重。热天难过,穿紧鞋子,否则肿大严重。已经多年,经磁疗、封闭消炎等未愈。
右膝关节冷痛,得暖舒,冷必发,现在夏天也带厚厚护膝盖套子,若游泳,见水痛而不敢下水。小时候膝盖曾摔伤过。
口干多饮,无明显冷热喜好,拿到就喝。
小便常发频数,尿量也多。大便日行1、2次,烂,拉前有似“闹肚子”感觉,其父如此,其子亦然,自称有家族史。
舌暗红,苔白,舌下静脉中度青肿。
脉弦有力,略数。 

答:属于虚阳上越,所以感觉热痛,
闹肚子,舌,小便等提示阳虚
葛根汤,真武合方
葛根80其余15克
7剂,服药微汗后
再做判断是否加减药物
葛根汤
闹肚子 


问:完全按先生方“葛根汤,真武合方葛根80其余15克"
周四才拿到药,我将每味药都检查无误后,让病人完全按伤寒论葛根汤煮服要求。即水2升,将药泡软,先煮麻黄葛根炮附子20余分钟,去上沫(很少),加余药,慢煮取600毫升,温服200毫升,日三次,餐后1小时服。服后盖单被取汗: 仅第一、二次服后心跳加快,背部微汗出,之后无汗出。如桂枝汤调理。
两付药后,小便相对药前变少,大便三天未下(以前每天有,便之前有闹肚子样感觉)。足肿痛热、右膝(以前骑车摔伤过)冷,还在,或因这三天不做事,不出门,觉得肿痛稍减轻。
刚才电话告知如上情况,今天计划同样煮药取600毫升,分两次,每次服300毫升,观察。
明天下午病人复诊,请先生指示。谢谢!

答:前方即可
如需下大便可以加大黄3附子细辛8


问:谢谢先生百忙中回复。
简报病情: 最后一剂两次服用,药后也无汗出,但心慌心跳快持续几个小时。因无先生回复,停药观察。今天随访:大小便停药后如常(无闹肚子、无尿频急)、右膝关节冷痛消失,不须用膝套,尽管这几天温度13-20度,风雨交加!只留下双脚热肿痛,此乃固疾,仍未明显好转。还等先生良策。
谢谢先生诊断精准,方效如神。不知可否,写到求助贴下。

答:可以写 如双脚肿痛可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麻黄附子细辛就可以了无汗病未从太阳解服药有感冒症状之后,必须做汗目前只是缓解,病尚未去
威灵仙 :威灵仙苦温无毒,能治诸风痛痒肤,腰疼脚肿不履地,腹冷胃痰 癖除。 昔人患痿不瘥,忽遇此药,数日能行,因神而名之。可升可降,阳也。治中风口眼 斜,诸风湿冷,历节痛风上下,腰膝脚冷痛不能履地。去大肠风及皮肤风痒,白癜毒疮折伤,通十二经脉,乃治痛要药也。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瘕 癖气块,膀胱宿脓恶水,宜通五脏而不大泄,朝服暮效,但多服疏人真气,虚者禁用。酒洗,忌茗及面。单方∶骨鲠喉咙,为末,酒调服。(本草引) 
景岳:味微辛微咸, 性温, 可升可降, 阴中阳也。 善逐诸风, 行气血, 走经络, 宣通五脏, 去腹内冷滞, 心膈痰水, 症瘕?癖, 气块积聚, 膀胱宿水, 腰膝肢体冷痛, 亦疗折伤。 此药性利善走, 乃治痛风之要药, 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 通十二经脉, 朝服暮效。 其法采得根, 阴干月余, 捣末, 温酒调服一钱匕, 空腹服之; 如人本性杀药, 可加及六钱, 微利两行则减之, 病除乃停药。 其性甚善, 不触诸药, 但恶茗及?汤。 李时珍曰: 威灵仙辛能泄气, 咸能泄水, 故于风湿痰饮之病, 气壮者服之有捷效。 其性大抵峻利, 久服恐损真气, 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崔氏《海上方》云,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此药朝服暮效,疏宣五脏冷脓,宿水变病,微利不泻,人服此,四肢轻健手足温暖,并得清凉。 

1治新久脚气,腿膝肿痛,或攻注生疮川芎十两,白芍药五两,威灵仙三两。上件药为细末,用萝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 
2风火者配伍石膏、黄连。治鼻渊头痛、时流浊涕,每与苍耳子、辛夷、薄荷等同用,如苍耳子散。风寒湿痹,腰背疼痛,常与羌活、独活、威灵仙同用。 
3治骨鲠缩砂、威灵仙各一钱五分。用水二钟,入砂糖半碗,煎一钟。噙在口中慢慢呷下,四五次即出。(《疡科选粹》三仙汤) 
4治疮疡入眼仙灵脾、威灵仙(去芦)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食后米汤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仙灵脾散) 
5治疗脊柱肥大症用生地注射液注射于肥大椎体左右两侧之华佗夹脊穴,取穴多可根据脊柱肥大情况而定,一般每次取2~4个穴,快 
速进针,得气后注药。每穴注射1~2ml,每日或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间休息3~5日。观察83例,并与威灵仙注射液组100例进行对照。结果止痛有效率生地组为83%,威灵仙组为87%,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3]。 
6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扭伤,可与乳香、没药、红花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药物配伍,如七厘散或八厘散。近年有以0.2%麝香注射液注入痛点,治疗腰扭伤者,每次2~4ml,每月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7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通络止痛作用,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 



  威灵仙为毛莨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的根及根茎,历来以“祛风湿,通经络”为主要功效,是治疗风湿痹痛之良药。随着对威灵仙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不仅用于风湿痹证,还用于梅核气、尿路结石、便秘、癌症等疾病的治疗,兹概述如下。 

1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威灵仙辛散温通,其性善走,既祛在表之风,又化在里之湿,通经达络,可导可宣,主治风湿痹痛,尤善治腰脚疼痛。《海上集验方》曾言:威灵仙“去众风,通十二经脉”。威灵仙入药最早见于南北朝梁代姚僧垣之《集验方》,该书载:治肾藏风壅积,腰膝沉重,用威灵仙末和蜜丸,桐子大,温酒下。《太平圣惠方》载威灵仙散,辄用威灵仙150g,捣细罗为散,于食前温酒调下3g,逐日以微利为度,治腰脚疼痛久不瘥。皆是取其祛风通络止痛之功。现代医家秉承前人用药经验,对此应用有所发展,所谓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痛风、肩周炎等多种疾病。如李氏用海马威灵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疼痛,方用威灵仙30g,海马1条(研末另冲),茯苓皮、地骨皮、炙蕲蛇各20g,自然铜10g。水煎,白酒1杯送服。共治45例,治愈11例,显效15例,好转10例,无效9例。[1]于氏治坐骨神经痛,用铁脚威灵仙自然阴干,研末。每服1汤匙,酒下或开水送服。[2]吕氏治跟骨骨刺疼痛,用威灵仙100g,浸入食醋1000g内,约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用力按摩患处。1日3~4次,1剂用2天,一般3~4天,多则7~15天,疼痛缓解或消失。[3]韦氏以镇痛消风汤治疗痛风,并认为方中威灵仙可解除尿酸性疼痛。[4]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威灵仙对小鼠热板法疼痛反应能提高痛阀,其浓煎剂还有消炎作用。 

2 祛痰散结 

  威灵仙具有疏通血滞痰阻,消散积块之功。《本草正义》说:“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普济方》化铁丸治痞积,即用威灵仙、楮桃儿各30g,为细末,每服9g,温酒调下。《本草纲目》戴治停痰宿饮,喘咳呕逆,用威灵仙、姜半夏为末,皂角水熬膏,丸绿豆大,每服7~10丸,姜汤下,1日3服,1月为验。现代临床常用威灵仙治疗某些痰气、瘀血互结之证。如魏玲玲将其用治梅核气,每次30g,入半夏厚朴汤以理气散结,屡用屡效。王氏治双侧输卵管阻塞不通合并多发性子宫肌瘤,用威灵仙40g配鳖甲、桂枝、丹参、甲珠、水蛀、黄芪、香附、路路通,服56剂,肌瘤基本消失。[5]武氏等介绍治乳房纤维瘤,用威灵仙40g,配透骨草、郁金、柴胡、丹参、川楝、香附、海藻、全瓜蒌、生牡蛎、三棱、莪术,服18剂,肿块全消。[6] 

3 解毒消肿 

  威灵仙功擅解除风毒以消肿。李东垣言其:“散皮肤、大肠风邪”。《生草药性备要》谓之:“去风毒”。《普济方》设能消丸治五痔肿痛,下血不止,用威灵仙300g,木香30g,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50丸,荆芥汤下。《本草纲目》引《儒门事亲》方治痘疮黑陷,以铁脚威灵仙3g(炒为末),脑子(即冰片)0.3g。温水调服,取下疮痂为效。现代医家扩大了威灵仙解毒消肿之应用范围,内服外用可治多种感染性疾病。据报道治腮腺炎,以威灵仙15g,加米醋90~150g,煎沸后倒出1半,待凉后涂患处,其余另加水250ml,再煮沸后分2次内服。发热超过39°C者加板蓝根15g同煎服。一般用药1~2次均获痊愈。临床还以威灵仙治疗咽喉炎、睾丸炎、急性乳腺炎、小儿龟头炎等。 

4 和胃除哽 

  威灵仙具有和胃除哽之功。《本草纲目》载治诸骨哽咽,用威灵仙36g,砂仁30g,砂糖1盏,水煎温服。药理研究证实,威灵仙煎剂给麻醉犬灌服,可使食道蠕动节律增强,频率加快,幅度增大,肌松后通过其抗组织胺作用,可使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使骨松脱。这说明了威灵仙确有治疗异物哽咽的功能。取其和胃作用,李氏治呃逆症,用威灵仙、蜂蜜各30g,煎水内服共治60余人,有效率90%以上。[7] 

5 软坚,利胆,排石 

  威灵仙具有软坚利胆排石之功效。史氏治尿路结石,用威灵仙20g,车前子、石韦、海金沙、冬葵子各15g,木通、川牛膝、乌药各10g,金钱草、滑石各30g,瞿麦12g,硝石3g(冲服),并随症加减。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期间多饮茶水,忌辛辣肥腻食物。共治26例,治愈1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史氏指出,威灵仙配以硝石冲服,可能对于结石基质的胶体具有一定溶解作用[8]。苏氏等还用威灵仙钩藤排石汤治上尿路结石52例,总有效率达81%。并认为威灵仙治疗尿路结石与其能使食道肌肉发生节律运动,有助于推动异物下行的机理相通,还发现临床重用威灵仙可提高排石率[9]。陆氏等报道,每日用威灵仙60g为主,水煎服,治疗胆石症120例,结果治愈60例,好转4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7%[10]。近年来,有些医家还以威灵仙治胆囊炎,效果满意。现代研究证明,威灵仙确有利胆作用,能增加家兔胆汁分泌量,促进胆红素排泄,松弛胆总管末端括约肌。 

6 通便 

  临床证实威灵仙有通便之功。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曾载用威灵仙丸威灵仙、黄芪、枳实治年高气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结。著名老中医赵恩俭擅治老年虚证便秘,以黄芪补气,归芍养血,麻仁、肉苁蓉润燥,厚朴行气,酒大黄缓降,威灵仙通气利脏腑,佐以银花清脏腑之热而不伤正。并强调威灵仙“宣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腹痰水”,故胸腹不利,痰水气滞,脏腑不通之证皆有良效。 

7 抗癌 

  《抗癌治验本草》称威灵仙能“败毒抗癌”。近年来以威灵仙治癌,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医家的重视。韩国曹圭亨医师介绍,治胃癌、食管癌,用威灵仙适量,米醋、蜂蜜各半碗,一起熬喝,每天1次,连服1周,可缓解症状,甚至有治愈的病例[11]。我国医家在治食道癌时,用威灵仙60g,板蓝根、猫眼草各30g,制南星9g,人工牛黄6g,硇砂3g,制成浸膏干粉,每服1.5g,日服4次,温开水送。共治300例,有效率88.7%[12]。经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在体内外均有抗癌活性,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所含白头翁素有细胞毒作用。这对威灵仙的抗癌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威灵仙的抗癌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开发。 

【药用】毛茛科植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莲或东北铁线莲 的根及根茎。【性味与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功效】祛除风湿,治骨鲠。【临床应用】1. 用于风湿痹痛。 威灵仙辛散善走,性温通利,功能祛除风湿,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作用,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及脚气疼痛等症,常与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2. 用于诸骨鲠喉。 本品又能治诸骨鲠喉,可单用威灵仙 15 g ,水煎,或加米醋煎汁分数次含口中,缓缓吞咽。【处方用名】威灵仙(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方剂举例】灵仙除痛饮(《沉氏尊生》):威灵仙、独活、白芷、苍朮、荆芥,防风、赤芍、当归、川芎、麻黄、葛根、枳实、桔梗、甘草 治风湿痹痛。【文献摘录】《本草经疏》:「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药品化义》:「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 、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 肿,或麻木。《本草正义》:「以走窜消渴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袪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 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 (中药学) 

风湿性关节炎加减方 
威灵仙12桂枝6-9 秦艽10 制川乌6-9(先煎) 鸡血藤12 豨莶草30 
加减法: 
1.发热加银花15 连翘10 
2.风胜加羌活9 海风藤12 
3.湿胜加苍术9 生苡仁30 
4.寒胜加制草乌6-9(先煎) 细辛3 
5.化热去川乌加生石膏30-60(打 先煎) 知母12 桑枝30 6.上肢痛加防风9 片姜黄9 
7.下肢痛加独活9 牛膝12 
8.出现环状红斑:去桂枝、川乌,加大豆卷10 生地15 丹皮10。 
方义:基本方用桂枝、制川乌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秦艽、威灵仙、豨莶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鸡血藤补血、行血活络;甘草缓解川乌毒。 
胆结石症方 
金钱草30 柴胡9 鸡内金9 郁金3 枳壳9 制川军9 玄明粉12(冲) 
加减法: 
1.疼痛较甚:由于气滞者加川楝子9 炒玄胡12 , 
2伴有感染时加板蓝根12 银花12 连翘9 , 
3痛有定处、迁延不止者加桃仁9、失笑散12(包煎)。 
4.湿热偏盛加炒山栀9 黄芩9 茵陈15 
5.化火加黄连3 紫地丁18 
6.石大不出:试加威灵仙12、牛角粉30(温开水调匀,分2-3次吞服)。 

现代临床报道急性子、石见穿、黄药脂、葵树子、马钱子(有毒)、山慈菇、野葡萄根、菝葜、肿节风、八角莲、猴菇菌片、半夏、水蛭、蟾皮、硇砂等对食道癌有较好的疗效,配合硼砂、蜣螂、露蜂房、威灵仙、天龙、昆布、海藻等消肿开结药则疗效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