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高正讲《近思录》:一部《近思录》 经典800年!

 沧浪之歌66 2017-06-08

朱高正先生讲《近思录》·导读第一 之二:性理诸书之祖 一部《近思录》 经典800年!

《近思录》这一本书到现在也有800多年了。那《近思录》这一本书,这800多年来,在中日甲午战争以前,《近思录》这一本书可以说是整个东亚文明圈的经典中的经典,不仅是在中国而已,像在朝鲜、在越南、在日本,读书人都是人手一册《近思录》,所以这个《近思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近思录》重要在哪里?其实《近思录》这一本书,它的“编著者”是谁?我们一定要把“编者”跟“著者”分开。其实《近思录》这一本书,我简单一点讲,负责编《近思录》这一本书的人就是朱熹跟吕祖谦。那朱熹跟吕祖谦他们两个人是针对北宋五子,也就是北宋的五位大儒,哪五位大儒?就是周敦颐、两位程夫子——就是程颢和程颐兄弟,然后再加上张载,还有一个邵雍,这叫“北宋五子”。什么叫“北宋五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北宋的五位大儒了。

北宋的五位大儒,除了邵雍以外,也就是周敦颐、两位程夫子然后再加上张载,针对他们这四个人,由朱熹和吕祖谦就他们的十四部代表性著作里面,摘录了622条,然后按照朱熹所了解的如何“修己治人之道”,把它分成十四卷。大家要知道,分成这十四卷就变成以后历代性理诸书所仿效的。《近思录》就是这样来的。

那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把邵雍除掉?有的人不了解,像我看有一部英文的著作,就说朱熹对邵雍评价不高,所以在《近思录》里面北宋五子就漏掉了邵雍,我说这是大错特错!为什么呢?朱熹曾经有一个著作,叫做《六先生画像赞》。什么叫《六先生画像赞》呢?也就是朱熹针对北宋五子,就是这五位大儒,另外再加上一位先生,叫涑水先生,也就是司马光,他针对这六位先生画了六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就有赞语,合起来叫《六先生画像赞》。干嘛呢?朱熹就把这六位先生的画像悬在墙壁上,下面都有一个赞语,也就是说我要向这六位先生来学习,要学他们的长处。

《六先生画像赞》里面,你仔细把它读一读,朱熹对邵雍的评价是最高的。每一位先生就32个字来评价,他怎么评价邵雍的?他是这样写的,他说邵雍是这样:“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足蹑天根,手探月窟。闲中今古,醉里乾坤。”什么意思?他在形容邵雍这个人是天挺出来的人中之豪,说他英迈盖世无匹;“驾风鞭霆”,可以驾驭着风,鞭策着雷霆,“历览无际”,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说他“足蹑天根”,那个脚踩在天根上面,手探到月窟里头;讲他“闲中今古”,闲来没事就可以谈古论今,最后“醉里乾坤”。所以说其实在六先生里面,朱熹评价最高的就是邵雍。

朱高正讲《近思录》:性理诸书之祖 一部《近思录》 经典800年!

邵雍(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现在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朱熹在编《近思录》的时候,北宋五位大儒里面独独漏掉了邵雍?没有其它的原因。为什么《近思录》这一本书称为“近思录”?在《论语·子张篇》里头,子夏讲了这么一段话,他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他说,我们一个有德君子,应该要广博地学习,让我们的心志能够诚笃,要“切问而近思”,什么叫“切问而近思”啊?也就是说你不要随便发问,应该要从跟我们切身有关的问题来发问,“近思”也就要从我们身边的事情开始来思考,你不要动不动就是想到什么来世啊讲到前生,这些都是很空洞的。因为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只要这样做的话,你就是在行仁了。《近思录》它的主旨是在哪里?也就是鼓励我们每一个人要从我们身边,跟我们关系最贴近的事物,好好来省思。就是因为《近思录》的主旨是在这里,所以说邵雍就没有被放进来了。

为什么?大家知道,邵雍是《易》学里面数学派的大家,大家知道吗?邵雍《皇极经世》,他讲的《元会运世》,动不动就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讲得太遥远了,不符合《近思录》编纂的主旨,所以朱熹在编纂《近思录》的时候,就刻意没有把邵雍放进来。因为他认为对初学者来讲,这个太玄了,太玄了就会养成大家不切实际的坏习惯,这样不好。

在《近思录》里头,朱熹是何等的精明、干练,他透过程颢的嘴巴转引了邵雍的一段话,那你就知道朱熹是怎么来看邵雍的。那一段话是在哪里?大家知道吗?我这样跟大家讲,程颢——就是大程子——他这样说,尧夫这个诗解得好。

我现在要跟大家讲,公认的,北宋五子里头《诗经》造诣最高的,就是程颢。程颢讲《诗经》,他不会寻章摘句,一个字一个字来跟你解释,从来不这样的。程颢教学生念诗是怎么念的?都是吟哦一番,绕两圈忽高忽低,然后就下两三个字,这样就让大家马上可以意会到——哦,原来这首诗是在讲什么。所以说,北宋五子里面,《诗经》造诣最高的就是程颢。程颢就这样说——尧夫诗解得好——尧夫就是邵雍的字。程颢说尧夫这个诗解得好,他是在讲什么呢?《诗经》里面有一句话,叫“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这个“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它的本意是什么?玉本来就是温润的东西,你如果把两块璞玉拿来互相磋磨,永远磨不出好玉,所以《诗经》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什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定要拿别座山那种极为坚凿粗砺的硬石来磨这个璞玉,这样就可以磨出美玉出来。其实这里就是《诗经》的本意。

你知道吗?邵雍他的水平就反映在下面这一段话了。他说,因为在古代常常会把玉比喻作有德的君子,古人不是常常讲吗?我们要“相观而善”吗?有德的人跟有德的人大家互相磋磨,但邵雍说如果两个有德的君子住在一起,磨个五年,磨个八年,永远磨不出圣人,一定要找那一种小头锐面、气量狭隘、看着就惹人厌的小人整天来陪君子,来磨君子的耐性,磨君子的脾气,磨得君子懂得我如何退让畏避修省自己,这样道理就出来了。大家看到没有?所以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内心深有所感,读《近思录》的好处就在这里。

你如果读懂了,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知道原来两个有德君子,你们两个处在一起永远磨不出一个圣人来,一定要靠那一种气量狭隘的小人来整天陪着君子,磨你君子的耐性,磨你的脾气,这样道理就出来了。所以说,以后你如果看到那种水平太差的人,你先不要动气,一定要干嘛?第一个,要先深深吸一口气,说:感谢老天爷,派这个小人要来磨炼我、砥砺我,让我可以早日成圣成贤。大家想想有没有道理?

这就是《近思录》里面到处都有亮点,它对我们自己要进德修业,帮助非常大。所以我在这儿就举这个例子告诉大家,邵雍虽然没有被放进《近思录》收录的对象,但是透过程颢这一段话,也把邵雍的意思带进来了。

所以说,大家看看,《近思录》它就是这样,以北宋四位大儒的十四本代表性的著作,然后把它摘录了622条,按照朱熹对修己治人的理解,把它分成十四卷。因为朱熹把它分成这十四卷,这十四卷后来就成为各种性理诸书都要按照这样来安排,所以说《近思录》它称为经典不是没有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