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生活,就是将平凡的日子过出诗意

 大愚若智9999 2017-06-08

有的人浪迹天涯,把世界当成家;有的人钟情家庭的温暖,生活莫过于一盏为你等待的灯;有的人,向往把生活过成喜欢,有春风冬雪煮新茶。一百种生活,便有一百种美好。


能够把白米红盐的日子过成诗意的栖居,也许才更见真章。就像王小波说的那样“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生活美学给予你的正是将寻常日子过出诗意的能力。


当代艺术家,被称为“最后的名士”、“中国雅生活的先导者”,曾任《一条》视频艺术总监的叶放先生,和中国生活美学理念研究第一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悦笛,文化学者、文人画家严克勤等五位生活美学学者现身无锡锡东新城映月天地,雅集茶叙,聊解生活美学,聊解美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


生活之美无关财富,贵在有心!


随着社会的富裕,传统文化的兴起,美学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一味追求金钱和物品的浮华,更转向养护内心安宁和生活品质的高雅,生活美学的概念不仅被提出,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需求。


这样的人,对于自然之美,对于生活的美学,一定有天然的连接和深厚的底蕴。



生活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天天过出来的


江南人往往喜欢过小日子,没那么轰轰烈烈。生活是自然的,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天一天过出来的。中国生活美学的审美智慧讲求的是玄览之道,即用心去观看、去感受,五官五觉都要用上。想要调动五官五觉去感受,江南人在园林上的因借之法便是高明的一招。因借之法借的是色味声光。


虽然借山、借海、借水这种实借之法全世界都一样,但中国人的虚借西方人却没有。虚借借的是风花雪月、鸟语花香,即色味声光。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色;桂花、木樨香这些暗香是味;一个空间一旦有了颜色和味道,就完全改变了。因此,哪怕江南很多人的院子只是个蟹眼般大小的天井,也一定会种上芭蕉、竹子。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是苏州沧浪亭的翠玲珑联,也是借声为景的经典,在古人看来,蛙叫、鱼嚼……任何声音都是美的,有了声音,空间也便活了起来。


而光,一是指日月造就的光影,比如竹子、太湖石投影在白墙上便成了画。二是指岁月,不少江南房子外墙爬满了爬山虎,随着四季变化,爬山虎春天萌芽、夏季碧绿、秋季红叶、冬季枯枝则成了抽象线条画,以岁月着色自然造化,是人工无法创造的美感。


春天透过窗框赏园内的芭蕉,冬天芭蕉枯萎在窗框上糊上画赏画, “尺幅窗无心画”,能感受生命、自然跟你的互动,这便是古人的生活美学。



只要有心,没有园林也一样能把生活过出美感


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通俗一点就是吃喝拉撒。生活美学就是让日常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变得具有美感、变得更为美好的一种学问。


常常有人问,没有园子还能把生活过出诗意吗?只要你有一方书桌哪怕是梳妆台,放上一小盆盆景就是缩小了的园林。


让生活变美关键在有心,而非财富。《浮生六记》里,沈三白和他的太太芸娘是非常清贫的文人,他们没有园林,只是放一个碗来养莲花,如何把养在碗莲养好?他说要在隔年把莲子两头削尖,放在鸡蛋中封起来,然后给母鸡去孵,孵到其它小鸡出壳的时候才把莲子取出,放一种中药叫天门冬,然后再放燕窝的泥搅拌在一起,然后晒以朝阳,饮以甘露,这样隔年的碗莲才能养好。只要有情怀,他们照样可以过得如此浪漫。


还有捧着腊梅回家清供的老人,买来白兰花做车内天然香水的司机……


这些情怀都无关钱财,却依然美得让人悸动。



当有一天,你听到一支特别的曲子,收到了朋友旅行给你捎来的伴手礼,或者只是参加了一节插花课,你会突然停下想:生活是否还有另一种运行的可能?


“请治愈我浮躁的心吧,哪怕只是一瞬间。”


于闲适中放慢脚步,去休憩,去领悟,去思考,天下之乐,确实莫大于是。


如今,中国人骨子里从未真正忘却的文化自信在苏醒,中式审美、中式生活渐渐回归,过去在书中领略的中国式茶道、香道、花道、家具、器物等重新成为了中国人的生活焦点。


我们何等有幸,我们终将,回归中国人本就应该的生活。





百草君说

百草园书店出书啦!


百草园书店首本原创作品集开始预售啦。37位备受读者喜爱的知名作家林清玄、张晓风、李月亮、文君、董斌、白音格力、云水禅心等因感悟时光而以生活、生命、亲情、友情和爱情为题原创的优美散文集用一支素笔,写尽人生清欢。他们心中的美景被一一收纳,从而定格成时光里的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