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A7RII 相处一年多用後感

 YIFU_APS 2017-06-08
本帖最后由 samlee.hk 于 2017-1-20 07:50 编辑

2015年7月入手,算是第一批A7RII 用家,使用了A7RII 约一年多时间
期间使用了几棵FE镜头丶两棵Batis 镜头丶几棵contax G丶一堆Leica M / LTM镜头

前言

购入A7RII 最主要的目的,是拍摄小朋友及转接手上的一堆老镜。

  • 虽然我不是一个大法粉,但数码年代,确实由KM D7D丶D5D到Sony A100丶A350丶A700丶A850 等都使用过一段长时间,家中最多还是美能达老头,身边还有一大堆Minolta/Sony 用家朋友,对Sony DSLR丶可以说是边骂边用,Sony 作为3C 公司是成功的,但作为相机公司就真的欠缺了一点细心丶从摄影人角度去造相机镜头
  • 现在摄影对我而言,拍摄题材最最主要的记录家中两个小朋友成长及家人生活回忆丶少量扫街丶自动对焦对拍摄小朋友活动确实有大帮助。
  • 喜欢轻巧机身丶镜头组合如旁轴相机组合般,但有需要时,亦不在意中幅数码机的重量及大小,看场合需要而已。
  • 曾经有自冲黑白丶冲扫经验的我,明白不论数码及底片其实都需要一定的後制,分别在於数码年代後制靠自己,底片年代靠冲印师傅处理。入门门槛相对简单容易一点。後制取向尽量保留多点细节丶乐於尝试不同的後制软件及组合DxO丶Capture One丶Sliver Efex Pro2 。。。喜欢使用VSCO丶Replichrom film pack 调色,色调以RDPIII丶Kodak VC160丶UC400为主调。




机身操控及造工丶操作介面

用上第二代机身,机身的操控确实改善进了不少,内部使用镁合金打造,机身更加稳固扎,曾经两三次从一米左右跌下来,操作完全正常,只是机壳有一点花痕XD

满意的地方:

  • 机身造工扎实丶全新的手把丶快门键增加了舒适感及稳定度。
  • 防尘防滴设计更加能应付艰困的户外拍摄之用。
  • 金属镜头接环转接长镜头更加安心,改善漏光问题等。
  • 清洁模式会透过震动清除灰尘粒子,差不多可以拍走大部分的尘粒,清洁效果理想
  • 差不多所有操作键集中在右面,大部分的情况下只需单手亦能处理日常操作
  • 说实在,即使像笔者这样使用多年Sony 相机,但对机身设定介面感觉真的不算用家取向,要找一个功能,可能需要慢慢找才能找到,起马可以把一些常用排在最先页面,虽然可放置在FN 快速选单上,但又不是每个项目也能放进其中XD。
  • 虽然不是经常有更新firmware,但总比以前nex丶a7 为多


有待改善地方:

  • 机身键实在太细了,不太好按,如放大两倍会更好XD
  • 机身自订功能键虽然多达11个选项之多,但还是不能完全自订所有相机选项,限制较多,起马可以一按即放大12X。电子式前帘快门 开启/关掉丶APS-C crop mode 没有捷径,亦不能加入在FN 快速选单内,想快一点使用,必需先停留在该选单上
  • 机身设计上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机背上方的menu丶c3丶後转盘丶EV 盘来藏起来,使用上还是非常不方便。如果可以与机背睇齐会更好操作。
  • 快门按键前後有一种界手的感觉丶不能像RX1 般可加soft release release button 或使用传统机械式快门线
  • 如果较重的镜头如FE35/1.4,还是使用手柄会较好 或外加L 架,重量当然有所增加,鱼与熊掌也XD




机身造工还有待改善,机身多处地方已有脱漆的情况出现,这个比较失望, 脱漆後露白并不好看XD



635g 重量让我觉得再次有拿起单反的感觉

电池用量

使用了一年,一块FW50,足够我拍约300-400张RAW+Jpeg或更多,说实在已非常足够,不同时间使用过FE 丶batis自动镜头丶天工Contax G 丶leica AF 接环等。

拍全日的话,我只需多带一块。如果旅行的话,全日拍摄时,我会把上午已使用电池放在Usb 差机上差电,这比用机身差电更为方便快捷。建议拍摄时开启飞行模式即关掉不必要的Wifi丶NFC 功能以节省用电。改变使用习惯或多带一棵後备电池,总比经常说电力严重不足为佳XD





如果旅行的话,建议可多买入一个Usb charger
只约30 RMB,重约30g



由Sony 5丶5n丶A7,到A7RII 一直留下来的电池约有6-7棵,确实足够使用有余。
继续使NP-FW50 电池好处是轻巧丶方便买到代用电池丶差机。

画质表现还有进步空间

说实在A7RII 画质上并没有如A7R 般的好丶立体感丶洁净度还是差一点点。使用上约1-2个月後,发觉画质未如预期般好,确实有点失望,少了一些会让人觉得一鸣惊人的感觉,真的要配上镜皇级数般的镜头才有较好表现。使用旁轴镜时还有点雾气感,感觉上只是A7 放大高象数版本而已XD。还是喜欢Sony 低ISO 取向机种如Sony A850/A900丶A7R,不用为着拍片而令相片取向变得扁平。当然以强大的功能丶较高可用值ISO丶五轴防震丶大量镜头配置选择,确实加了不少分数,但如果单从画质丶耐看度看,确实仍有不足XD

高ISO 表现不似预期

高ISO 表现比A7R时,更洁净丶更可用值更高

刚刚使用A7RII 时,觉得高ISO还是可用。。但当使用一段时间後,发觉高ISO 容易出现油画化,色彩会变哑丶愈高iso, 色水愈淡,後制空间愈细。Sony Cmos 取向多半是画质的"纯净度" 换取色彩的表现。可以的话,我现在只会auto iso 至800-1600,宁愿under 拍摄,後制时再推高1-1.5ev,效果可能更好。 虽然DxO 10/11 使用Prime denoise 3200 iso还可用。但整体成象还是有点油画化风,细节亦会变得糢糊一点。。

当然即使ISO 6400 缩图还算可用, 可用到什麽程度就真要看个人接受程度及现场环境情况如何,始终高象数高Noise 差不多是必然的事,把A7RII 相片缩回1200 万象数的话,Noise表现其实如A7S 差不多



A7RII+FE35/1.4 Edited in LR CC 2015
电子前帘快门set auto iso100至6400丶set 最低快门1/125丶使用af-c 丶lock-on af丶眼控AF
在不影响小朋友上堂,AF 自动追小朋友眼球,拍摄成功率大增
但色彩会变得单薄,色调较哑,鱼与熊掌

高速对焦系统

虽然A7RII 没有用上Sony 最先进的4D 对焦系统,但一般应用上还是效果十分理想。配上原厂FE镜头,开启眼控对焦丶脸部识别丶AF-C 宽对焦区,追焦效果算是十分理想。

要发挥A7RII 对焦,需要使用AFC 对焦,强制开启PDAF对焦,不论原厂或副厂,如果对焦点落在中间的话,会有较好发挥,边位对焦速度或准绳度确实还有不足。说实在真的有想过当A6300 价钱大幅回落至3000-4000左右时,以应对快速对焦的情况XD。现在差不多大部份时间都会多带一台GRII以拍摄突发相片。


五轴防震效果算理想
即使使用手动镜还可在机身设定焦距,防震效果明显实用,35mm 手持拍摄,有信心1/10s 都能稳持拍摄。


1/15s  ISO 1600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SPH FLE  手持拍摄

镜头选择

  • 最大卖点是可以无痛转接不同品牌老镜,并拥有自动对焦功能
  • 改善了转接旁轴广角镜头出现的红闸丶绿闸等问题,虽然未改机前,最好能使用35mm 或50mm 以上的镜头才有最佳效果。
  • 镜头群已经开始完备,平有平玩,贵有贵玩,总有你所喜欢的组合
  • 经过一年时间不同镜头组合的磨合期,个人喜欢轻巧高质旁轴镜头组合为主

最常用镜头组合
Batis 25+ Batis 85
ZM 21/4.5/Leica 21/3.4ASPH + Leica 35/1.4 ASPH/ Noct 50mm F1/ 50APO + G90
ZM 21/4.5 + Contax G35/G45+ G90 全46mm口径



Contax G + Techart III + A7RII

基本上改机後ZM21/4.5已足够我广角段的使用丶Contax G90 轻巧的镜头亦是後备长焦镜头的最佳选择,再按需要决定中间有什麽焦段的镜头,会来得轻便丶简单一点。


除拍摄荷花会用上Minolta 250RF 或 Tamron 350/5.6 RF 外,根本上不会使用超过85mm 镜头。与其他无反系统一样,无反机身还是配置 F2 轻巧85mm 或以下定焦镜头较为合适,即使富士无反系统配上2.8 大光圈长焦镜头,不论重量丶体积与单反相比确实没有什麽优势可言。

Sony GM / Zeiss F1.4 镜头群,基本上设有手动光圈环的镜头镜头,目标群众都是拍片或人象镜头取向,以这个体积重量而已真的没有什麽兴趣,可以配上一棵Leica ASPH 镜头加天工AFM 自动对焦环更为吸引。或使用loxia丶batis镜头更为平衡
比较可惜是手上Sony EA4 Minolta AF 接环,只有15 点PDAF 中央对焦点,对焦速度并不快速及反应未如理想。需要的话,可能转接Canon EF 长焦镜头对焦速度及成象会更佳。虽然个人不太喜欢在A7RII上使用单反镜头,但有需要的话,可外加直度,手持平衡感会好好多。但机身+直度+单反镜头,整体重量已经与单反没有分别, 但总叫可以有多一种玩法。

镜头选择平有平玩,贵有贵玩,看自己需要决定用什麽镜头吧


买A7RII时,可能需要预留一点钱买转接环XD


根本上出门只会带备一个非常细小的相机袋,按需要配上46mm镜头组合

後期处理

  • 对A7RII 的画质满意度很大程度取决於後制处理。不同人有不同的後制处理流程及方法,但最终效果还是希望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数码年代,色彩风格可以套用不同的风格档,按各人口味丶取向自行决定弹性才会大得多,Sony 机身色彩取向相对属中性,後制处理容易去除Sony 味,弹性亦较高。
  • A7RII 机身可选用「无损压缩 raw」和「压缩 raw」。使用无损压缩raw 可改善高反差边缘出现断阶。对拍摄日落丶星轨等有一定帮助。但一般环境下,有压缩raw 已足够使用,两者的分别并不明显。机身直出Jpeg,暗位细节丶高光位保留还是一般的烂。还是继续使用RAW 拍摄就算吧。

可以的话,多试试不同的软件组合

  • Dxo 11 Prime 降噪丶细节处理丶可配合镜头修正档作大量优化,如果使用FE丶Batis镜头,值得一试
  • LR CC / LR6 在相片管理丶快速後制处理流程,大量副厂preset 及软件支援,如vsco调色丶Google Nik sliver Efex pro2 处理黑白等等。。
  • Capture One 处理高光丶色彩表现确实较忠於sony 原色,Capture one 10 介面設計已變得更接近LR,操作上應該會更稱心,可套用不同機身設定檔,作色彩管理,現在多半是選用Leica m9 (作風景、直出)、SL (作人像) 設定等,RAW轉Tiff或Jpeg 非常快捷,筆者家中2015 i5電腦,亦只需約10秒一張Tiff或jpeg,大大增加了使用意欲

现在多半只以RAW 拍摄,再在capture one 10上作选取,套用不同的相机设定档,再调高光/暗部等,转Tiff 再到LR 作後期微调处理,套用不同的风格档或在Sliver efex pro2 作黑白处理。一张照片,大约使用3-5mins左右处理,每次拍摄其实只有约10-20张照片值得花时间处理,最後可能只选取2-3张。Sony A7RII RAW 档存有大量後制空间,值得一试,没有时间丶不懂学习是一个借口,认真对待後期处理,会让你更懂得前期拍摄时需要。拍摄时可能脑海中已预想了後制流程

高象数你需要一棵ASPH 或镜皇级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高象数可算是对镜头一个解象力的考验,很多底片年代留下来的镜头未必能有十分好的表现。在A7RII 下很多老镜面对着解象力不足丶色散丶紫边等问题。不要完全相信底片年代的镜皇在A7RII 有着100% 高质表现效果。如果12x 放大对焦都不能找到sharp 位,这棵老镜可能要退下来了,曾经转接一棵20mm广角老头,只有中央1/3 锐利,四边髹散丶反差非常低

能在A7RII 发挥较好的镜头,多半是现代镜头,拥有着较高反差丶镜尾部分不要太贴近Cmos 等。以前不太喜欢ASPH 镜,A7RII 的出现让我再次拿回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ASPH FLE 及 Leica Noctilux-M 50mm F1 等镜头使用。ASPH镜头确实能提供足够解象力应对4200 万象数。

Leica Noctilux-M 50mm F1 , Dxo 10.5.3  + Fuji Provia 100F Dxo Film


使用A7RII 後一些摄影习惯一些改变

  • 传统底片或低象数年代的泛焦拍摄变得不太可用,高象数把所有问题都放大得太清楚,即使不用放大细看,在机身细小的LCD 上看亦察觉不中焦的情况。如果後期处理时会剪裁相片时,不中焦的情况会更明显。情况有如需要办展览时,在3/4R 看细相时觉得对焦准确,但一放大至18/20R 细看时就见到手震丶髹郁蒙一样。但每个人接受程度不一,这个要看自己的要求了
  • 在构图上,面对时间不足或突发的情况下,很多时会预留多一点画面/空间以作後期Lightroom 修正水平,最新版本Lightroom 新增修正水平功能真的不错。
  • 拍摄小朋友时,需要较多机会使用高速快门及使用大光圈,可以在M Mode 设定光圈值丶快门值,让机身自动设定Auto iso,以加减EV值作曝光补偿,效果非常不错,有点像Pentax Tav mode 般
  • 已经差不多放弃使用单反镜头,虽然长焦还有多一点价值。但外於转接环长度丶重量,其实转接上并没有什麽大的优势,最大优势可能只是价钱平一点,但对焦速度未如理想,或已经再没有兴趣拿大炮般的镜头出外拍摄。即使装上单反饼干镜头,加上接环,长度丶重量已经比FE55/1.8 为大及重量

可以改进的地方:
  • 更换更快速USB3.0 存取速度,现在再快的SD card 也没有太大必要,樽颈位在USB2.0,这个问题相信很多用家也会感受到
  • Playmemories mobiles app 不论在介面上丶速度上都非常慢,机身还是采用Android 2.x 系统, 老旧的处理器,整体表现往往让人有拖慢机身操作之感,基本上所有APP都没有详细说明书丶操作往往并不是从摄影人角度出发。
  • 多重曝光 v1.3 APP 仍不能以RAW 作储存,只可用Jpeg,大大减低後制空间及使用意欲
  • 天空HDR APP v1.1 ,操作介面非常不人性化,差不多每次使用都让人头痛不已。连拍几张後,要等待机身先处理相片,才能拍摄,过程可能长达几十秒有多。对於拍摄日落最後5分钟黄金时间来讲,可能用传统黑白拍摄会更为有效
  • 如果可以改用更薄cmos 滤镜,使用旁轴镜头会有更加效果,但这个相信不太会实现XD
  • 原厂FE镜头品质控制真的有差,贵如FE35/1.4丶平如28/2 一样会有bad copy,轴心偏移,可以的话,还是购置batis丶loxia等镜头吧。。。
  • 不论是喜欢玩新镜或旧镜的用家,你最需要的是钱钱钱,Batis丶loxia丶CV 新镜价钱真的有点高,虽然等待大半年或更长时间等待价钱回落或购置水货。旧镜用家需要预留钱钱钱购买转接环,平有平买,贵有贵买,接环总值分分钟比得上一棵镜头或机身有馀XD

总结

A7RII 机能的进步是显着,对於要求高画质丶高象数丶高速拍摄的朋友,应该是可以满足。比较适合进阶的摄影爱好者,不抗拒RAW 拍摄及後期处理的朋友。镜头方面,还是选用Batis 丶loxia 镜头吧,A7RII 对焦已经非常实用,一试会爱上。对於一般新手或拍摄小朋友的用家来说,喜欢直出相片的朋友,可能一台A7II 或 A7S 会更加适合。

但A7RII 的说明书上的表现与实际应用上确实存有一定的差异,Sony 总有办法在细节上让你觉得不足够需要再买更高阶的相机/器材,可能真的要等待A9 才会有一台相对完美/ 从摄影人出发的相机出现,但价钱及重量确实应该不是我杯茶。再升级之时可能是A7R mk4 时才会出现XD

参考连结:
Sony A7RII 换薄玻璃 / Thin Filter 改善旁轴镜边位成象
Leica APO-Summicron-M 50mm f/2 ASPH 11141 简单开箱+ A7RII

一些镜头实拍的分享
所有照片都有後期处理丶调色

A7RII + Leica 35/1.4 FLE
A7RII + Contax G21
A7RII + Contax G45
A7RII + Konica 35/2 LTM
A7RII+ ZM21/4.5
A7RII + Tamron 350mm F5.6 RF
A7RII + Contax G28
A7RII + Leica R 80mm F1.4
A7RII + ZM21/4.5

A7RII + Leica 5OAPO
  
A7RII + Ricoh GR 21mm F3.5 LTM

Batis 25mm

Voigtlander Color Skopar Pancake I 21mm F4 MC LTM


Sony Zeiss Distagon FE 35mm F1.4 Z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