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Yzg67crczc8lib 2018-09-07
    DSLR虽然直到目前还是在各类摄影题材中适应性最广的相机系统,但在人文摄影中DSLR携带不方便,对被摄对象的侵略性较强,会引起被摄者心理上的不适,全画幅的DLSR并不是最好的人文摄影相机系统。现在手里的DSLR系统是佳能5D2配适马50 1.4或者适马35 l.4镜头,二者组合太重太大,不适合每天带在身边,需要一套全画幅的无反(微单)随身相机。近期准备选一套轻便的全画幅相机和定焦镜头,要求全画幅,无反相机,35至50毫米左右的轻便定焦镜头。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一、人文摄影全画幅无反相机的选择

    2013年初,在《人文摄影数码相机选择之一:随身数码相机篇》中曾经对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进行了分析,最后选购了理光GR作为人文摄影的随身相机,一年多的使用下来也非常满意,理光GR是一款可以载入数码相机史册的经典随身数码相机。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一:随身数码相机篇一文中曾经认为,各厂家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全画幅无反相机在人文摄影中的优势, 应该可以威胁到"DSLR 135单反系统", 到时全画幅无反相机产品成熟后才是最佳的人文摄影相机系统。

    在胶片摄影时代有一句名言,“It's big,it's sharp,it's beautiful”,说:大底片,锐利,漂亮。进入数码时代后,这句话并没有不合时宜。大感光元件,锐利清晰度高,高感噪点少,背景虚化漂亮。注意,不要被厂家和无知的相机盲忽悠了,(仅有)高像素永远不会等于高画质,诺基亚的手机都可以做到4000万像素,拍的照片也可以纤毫毕现,但那前后景物都一致清晰的画面总缺少了些美感的元素,其实我们的大脑一次只能关注一个视觉中心,所有地方都清清楚楚的画面,美学上获得简洁漂亮的愉悦是比较难的。高画质除了高像素带来的高分辨率还有高宽容度、高色彩还原性等重要组成部分。DSLR刚普及时,佳能有个一个著名的水桶理论,感光元件的像素点就像一个水桶,小感光元件的高密度的小像素点就像小水桶,很少的水(光线)就把他装满了,所以,宽容度小,大感光元件的低密度的大像素点就像大水桶,较多的水(光线)都不容易把水桶装满,所以,大感光元件的大像素点宽容度大。各大厂家都进入千万像素时代后,也少有人再提起这个曾经著名的水桶理论。论坛上一群厂家的托整天开始鼓噪高像素高画质高宽容度的歪理。

    不管别人如何鼓噪高像素的等于高画质等于高宽容度,冷静的影友要记得,不管数码技术如何发展,物理学和光学规律永远不会被违背。在数码时代,仍然可以说,It's big,it's sharp,it's beautiful”,大感光元件,锐利,漂亮。当然,底大了,会影响相机系统的便携性。这里,在底的大小和相机的便携性上就会有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上百年的胶片摄影历史和二十年的数码摄影历史告诉我们,这个平衡点在24×36mm左右。不得不佩服,把35mm电影胶片电影画幅的两倍大小24×36mm作为35毫米相机底片大小的莱卡发明者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巴纳克在1912年研究利用35毫米电影胶卷设计小型照相机,1913 到 1914 年间成功地造成一部24×36mm的原型莱卡相机(Ur-Leica)—35毫米照相机的鼻祖,一台能兼顾画质又可以放进上衣口袋的相机。巴纳克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这个进入数码时代后也不过时的底的大小和相机便携性的最佳平衡点,牛人就是牛人,不得不佩服。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第一台徕卡,黄金版。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徕卡相机才正式量产上市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奥林巴斯和柯达以为这个平衡点在进入DSLR数码时代后会是36mm*24mm的1/4,即4/3 系統感光元件大小17.3 x 13 mm。在拿掉了反光镜与五棱镜的 M4/3 系统相机推出后,4/3系统已经事实上退出了数码相机的历史舞台。富士以为数码时代的这个平衡点在APS-C,至今生产的X系列相机尽管做工精致漂亮,镜头做工到画质有口皆碑,在索尼推出全画幅的微单相机A7系列后,富士X系列相机已经快沦为莱卡M系列式的小众产品。

    索尼2010年发布的E卡口的外径58.9mm,内径是 46.1mm,法兰距18mm,因为巨大的E卡口直径和娇小机身体积的不匹配曾经受到一些网友讥讽,认为NEX相机将和4/3相机系统一样很快退出历史舞台,那些不看好NEX系统的影友没有想到,厂家在制定APS-C的NEX标准时,已经在卡口标准上为现在进入全画幅的无反相机留下了后门。佳能EOS M相机的EOS-M卡口,外径58 mm,内径大约47mm,比索尼的E卡口内径46.1mm略大些(没有厂家数据,按EF-M卡口图片测算大约47.5mm),法兰距为 18mm(EF卡口外径65mm,内径54mm,法兰距为44.0mm)相信,佳能随时可以在内径达47mm的EOS-M卡口的接口标准下顺利进入全画幅的无反相机系统。

   三十年前就设计了至今都有前瞻性的EOS EF卡口的佳能,在当初佳能确定EOS-M卡口标准时,早就考虑到兼容全画幅传感器,不会犯EOS-M卡口标准不兼容全画幅传感器的低级错误。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再看看,富士X卡口的口径是44mm,法兰距 17.7mm。富士要在X卡口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全画幅难度将比索尼从E卡口进入全画幅的难度大,这也许是富士迟迟没有宣布开发X系列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原因?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2014年11月发布的改进款 A7II

    索尼A7/A7R在2013年10月16日正式发布后一直给予关注,但A7系列接近单反的五棱镜造型,从视觉上看没有传统徕卡旁轴造型漂亮,也不便携,而且配套发布的两款定焦镜头 FE 35mm F2.8 ZA 小巧但光圈太小,背景虚化能力有限,FE 55mm f/1.8光圈普通,长度不小,也影响携带。A7套机在便携上和单反并没有非常大的优势,一直对A7关注但没有下手购入。

    2014年8月有机会花自己的钱出国到自己的土地海参崴去溜达了一圈,途中遇到西安来的摄影旅游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摄影师,在iPad上欣赏了他的国内外人文摄影作品,拍的非常唯美漂亮。他介绍主力机还是胶片机,给我们的欣赏的作品大多数是胶片扫描的。数码单反只有一台佳能20D,一直没有全画幅DSLR,以胶片机为打。全画幅无反相机索尼A7上市后买了一套A7配 FE 35mm F2.8 ,此次到哈尔滨、海参崴只带了A7、 FE 35mm F2.8 拍摄创作,他人为索尼A7非常适合人文摄影,A7配FE 35mm F2.8套机可以装在一个随身小包里。

    把他的A7、 FE 35mm F2.8套机拿到手里把玩了几分钟,果然体积不大,和图片上给人的感觉大不一样,基本上和徕卡的旁轴相机M系列配镜头后在同样的大小水平。用A7、 FE 35试拍了下,因为室内光线较暗的原因,聚焦速度和单反还有一些差距,估计在光线较好的地方在人文摄影中,聚焦速度是完全够用的水平。

    此次实际把玩改变了对A7的一些看法,应该是目前最好的全画幅人文摄影相机系统之一,徕卡的M相机系统在人文摄影是最顶端的相机系统,考虑好几万的一机一镜价格和手动聚焦的不便,还是留给高富帅们玩吧。

    全画幅人文摄影无反相机,目前只有索尼的A7系列可选,A7系列是目前画质和顶级全画幅DSLR画质最相似,用长期使用胶片拍摄的摄影师的话说,索尼A7也 目前最接近胶片的画质水平的全画幅相机之一。

    A7系列具有全画幅的优势,也具备最为接近胶片的画质水平的相机系统,但初代A7系列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仿五棱镜的取景器影响了便携性和美观;
    2、对焦速度赶不上A6000;
    3、拍摄点光源有绿蓝色光晕现象;
    4、缓存速度有待提高,连拍速度较低,A7在速度优先模式下,连拍速度为5张/秒,普通模式下为2.5张/秒;
    5、没有取消低通;
    6、快门响声、震动较大,手持快门速度要求高;
    7、没有机身防抖功能;
    8、属液晶屏没有配备触控功能了,因为这直接使得一些基础操作极不方便,如没有触控功能,浏览图片没有手机方便,不能触摸自由选择焦点。

    初代产品有一定的过渡属性,生命周期不会太长,以上说到的一些缺憾也有机会在后续机型中得到改进,因为不能接受A7以上初代产品的一些缺点的话,一直和许多影友一样在等待索尼全画幅无反相机的新系列NEX7的全画幅版。对摄影和相机爱好来说,期待和等待也是乐趣的一种。

    出乎很多影友的意料,索尼在2014年11月就发布了A7的改进版 A7II,索尼听取摄影师意见后把A7初代产品反映的弊端大都在新款产品中达到改进。


    Steve Huff 对Sony A7II满意的地方有:
    镁合金机身,更好的人机工程学;
    全金属接口,经得起专业级使用;
    按键布局比以前A7好得多;
    快门声音比A7改进了很多,进入可以接受的水平;
    更快的自动对焦,比A7对焦速度提高30%;
    机身5轴防抖效果很好,且支持手动头;
    拍摄视频质量很棒,手持拍摄视频,没有震动或抖动,画面稳定流畅,NOCTILUX 50装在A7II、A7S上拍摄视频对比,A7S拍的视频摇摇晃晃,A7II视频则如丝般顺滑;
    可以安装几乎所有35毫米的任何镜头;
    改进的色彩和色深,漂亮的细节和锐度,整体效果超过A7。

    Steve Huff 对Sony A7II不满意的地方有:
    电池使用时间令人失望,外拍需要准备备用电池;
    没有A7S的静音快门;
    弱光自动对焦速度变慢, 没有A7S弱光下对焦快。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2015年7月上市的索尼A7RII:

    国外著名摄影网站fstoppers发布了一篇名为《为何A7RII有可能成为今年最为重要相机》的文章,其中点出六大理由,以下我们就简单整理,可作为各位未来入手前的参考。

    1. A7RII完全承袭微单™的体积优势,让用户在携行或创作时更为方便

    2. A7RII在转接第三方镜头方面也有新的展进。像是以往A7系列产品在转接佳能镜头拍摄时,由于无法驱动机身相位对焦系统,所以AF对焦性能较低,不过A7RII采用全新相位对焦与追焦技术,所以能完全兼容目前所有佳能镜头,并实现完美的自动对焦性能。

    3. A7RII最高连拍速度虽然只有每秒5张,不过若以现在影像传感器规格与数据量来计算,其最高连拍速度可能达到每秒8-10张。其他像是五轴机身防抖、全电子快门以及其他先进技术,均可成为其加分项目。

    4. A7RII采用全幅背照式感光组件,所以它比传统CMOS在光吸收率上增加了30%,虽然其感光范围不如A7s(静态:ISO 50-409600;动态:ISO 200-409600),不过最高感度可达到ISO 102400也是颇值得期待的。

    5. 就AF对焦系统来说,A7RII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最低检测系统范围达-2EV,单就这一数据已经不输给佳能EOS 5D Mark III(转载注明:其他跟焦AF能力应该和专业机单反还有不少差距)。

    6. A7RII使用含有强悍对焦性能的特殊影像传感器,所以就其目前发展趋势来说,未来其对焦精准度极有可能会高于现阶段的传统数码单反相机。

    A7RII用户反馈的一些缺点:1、电池续航差;2、数据读取慢;3、开机慢,抓拍和单反相比还有差距。这些问题估计要在A7RIII或者A9来改进了。

    目前佳能用户想配置全画幅无反相机,索尼的A7RII还是最好的选择,用户手中的EF镜头可以转接到E卡口上继续使用,保留佳能单反,可以应付全画幅无反相机还难以胜任的体育摄影、打鸟(自然摄影)、职业摄影(以我的经验,对需要大批量处理图片的职业摄影师,佳能DSLR的白平衡还是最稳定好调的,后期图片调色效率最高,值得靠摄影吃饭的职业摄影师的信赖)。而且索尼得全画幅无反相机已经进入第二代,对首代产品中用户反映的问题,已经进行了更新改进,成熟度较高。即使佳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发布了全画幅的无反相机,要等待技术成熟,又得一两年,两段时间加起来,要想配置佳能全画幅无反相机,理论上上说,差不多3-4年后才可能实现。

    等待佳能全画幅无反相机的一个比较大的优势是,拍RAW格式,后期图片处理流程可以保持和佳能单反一致,当然如果能从佳能DPP处理图片过度到LR处理图片,这也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

    二、人文摄影全画幅无反相机镜头的选择

     变焦和定焦的选择:
    这个基本上没有悬疑,在人文摄影中定焦镜头更好,一是镜头感的考虑,器材因素的选择少了,对摄影内容的关注才会多了;二是,镜头体积大小的考虑,定焦头比变焦头小巧便携,选体积巨大的高画质变焦头,已经有违选择无反相机便携优势的考虑;三是,光圈的考虑,定焦镜头可以做到到F1.4左右的大光圈,在人文摄影各类光线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自动聚焦和手动聚焦的选择
     个人认为,人文摄影全画幅镜头选择时把握原则之一,选择最常用的挂机镜头时优先考虑自动聚焦镜头。也可以这样说,工作选AF,玩耍选MF。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A7系列的眼控对焦功能,在拍人像时可以省很多功夫来重新构图或者调整焦点,提高抓拍成功率。此功能对人眼的识别度很高,对焦精度也很不错。要使用这个功能,先要开启人脸识别,另外要单独配置一个功能键(把眼控AF功能设置在AF/AEL键位上,操作起来比较顺手),对焦时按住分配的功能键不放开始对焦,等人眼部分出现小绿框的合焦提示时按下快门即完成一次拍摄。

    定焦镜头焦距段的选择:
    最适合人文摄影的定焦镜头焦距段普遍认为在28mm-50mm之间。约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用25mm也拍成世界级大师是个另类。在28mm-50mm焦距段之间,只选其中一只作为人文摄影主打镜头的话,呼声最高的大致排列顺序是:35mm、50mm、28mm、40mm,每一个焦距都有拥护者,也都有世界级的摄影大师作为主打镜头使用。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在,随着摄影师年龄的增长,有从主要使用28mm、35mm镜头慢慢过渡到主要使用50mm标头的现象,云南的吴家林就是这样一个代表。

    这几年,50mm、40mm、35mm、28mm几只定焦头都长时间使用过,个人的体会如下:

    28mm定焦:能接受的人文摄影最广的镜头,能收纳较多的环境在画面中,透视感又能给人舒适的视觉体验,不至于想更广的镜头因为视角太广、透视变形给人一种不舒适的心理感受。28mm镜头还有一个优势是人文、风光兼顾,没有携带标准变焦镜头时,20mm的定焦头也能胜任多数的城市、自然风光。这是其他焦段的人文摄影定焦头所不具备的优势。

    28mm定焦的弱势是无论拍环境人像还是肖像人像,使用好了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使用不好,靠的太近和把人物放在画面边缘人物有透视变形的现象。

    35mm定焦:很多摄影师推荐使用的黄金人文摄影焦段,尤其适合环境人像的拍摄,和50mm标头相比,开大光圈拍摄可以在突出被摄主体的同时,交代一部分环境因素。

    35mm拍人像特写没有50mm透视感好。而且,35mm视觉冲击力拍广角风光的适应性又赶不上28mm的镜头。很多时候用35mm镜头要突出主体,和被摄者贴的太近,对拍摄者和被拍摄者心理素质都是一种挑战。虽然35mm在人文、环境人像等摄影中有优势,但拍人像特写拍摄的透视感没有50mm好。35mm成了广角视觉冲击力不如28mm,拍人像特写透视感又不如50mm的一个一机一镜的中庸的选择。

    50mm标头:几年定焦用下来,喜欢50mm标头的画面透视感觉,人文、肖像人像(头部、肩部肖像)通吃,弱点是开大光圈突出主体时背景太过虚化,少了对环境因素的交代。

    40mm定焦:使用40mm定焦头的名家虽然不多,但不得不说,40mm是所有定焦头中最适合一镜走天涯的人文摄影焦段。

    使用40mm定焦镜头,向前走几步或向后走几步,可以分别替代50mm或35mm镜头 。 这一点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当我外出拍照的人,我经常要决定自己是否会被拍摄头部和肩部肖像(选择50mm镜头会更适合)或环境肖像(35mm镜头将是更好的选择)。 当有了40mm,我通常可以做到环境人像、肖像人像两者兼顾。  40mm定焦镜头同时具有35mm、50mm兼备的多功能特点。

    人文摄影中,全画幅微单首选50mm、40mm标头或者35mm镜头,这有赖于个人的习惯喜欢。 以定焦几年的使用经验和感觉,拍摄人文、人像、风光类题材,最实用的定焦组合还是28mm、50mm两镜两机或者40mm(35mm)一机一镜

    1、全幅微单28mm定焦镜头的选择
    喜欢自动聚焦AF镜头的可以等到索尼2015年将要上市销售的28mmF2,喜欢手动旁轴的可以选择福伦达28mm F2或者徕卡LM28mm。
    福伦达 Utron 28mm f/2.0
     网友天漠虎峪评论Utron 28mm f/2.0:这是俺用得最顺手的一个镜头,无论体积、光圈、分辨率、画质、色彩,甚至红移等,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性能均衡,容易掌控,可作为初玩旁轴转接者之首选。

    除了确善能以前出过一款28 1.9之外,2.0光圈的28mm镜头就是光圈最大的旁轴镜头了。徕卡也有一款28mm/2的LM镜头,但价格昂贵,可有人说这个VM28的成像比徕卡的还要好,俺没有徕卡的LM28,无从对比,因此不知道是否属实。但这个说法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VM28至少是一个不错的镜头。

    VM28没有VM12和15的非球面镜片,体积比VM21和25都大,而且价格比它们都贵,因此俺犹豫了好一阵才进了这个镜头。没想到,镜头到手之后确实非常满意。F2的光圈在光线稍暗的情况下很有用,在光线好的地方,通过小光圈和大致估焦,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免对焦,非常有利于人文抓拍。28mm的焦距可以做到人文、风光通吃,因为用35拍风光觉得有些窄,用24拍人文又有些广,而28mm则有些左右逢源的感觉,各种场合下均有不错的表现。俺从来不知道啥叫胶片味,但用这个VM28拍的片子都觉得很耐看。

    此外,28mm还是最后一个便于利用小光圈大景深进行人文抓拍的焦段。光线好时,将光圈设定为f8,距离放在1.8左右,从1.2到5米都是清楚的,非常便于日常街拍。如果是35mm镜头,要维持这个景深范围就要把光圈收到f11了。

    全幅转接:VM28在A7上没有红移,在A7R上有极轻微的红移,在A7S上没有红移,阴天或光线暗时有轻微的蓝色偏移。

    2、全幅微单35mm定焦镜头的选择

    目前全画幅微单的35mm定焦自动聚焦镜头,只有一只索尼的FE 35mm可选,最大的缺点是光圈太小。喜欢35mm大光圈定焦镜头影友,可用其他卡口的适马35mm 1.4等镜头转接。

    手动35mm镜头的,福伦达的福伦达 Nokton 35mm f/1.2 Aspherical II和徕卡的LM 35mm F1.4都是很好的选择。
    福伦达 Nokton 35mm f/1.2 Aspherical II
    网友天漠虎峪评论:福伦达的在产镜头有好几个35mm焦段的,共有四只,F1.2的、F1.4的、F2.5的,加上最近发布的F1.7的。VM35 F1.2也有两代,本帖说的是二代。二代有钢嘴,没有连体遮光罩,提高了1.2-2.8光圈下的成像锐度。

    这是俺的第一个福伦达镜头,当时花了八千多,不过,这也是俺的使用次数最少的一个镜头,因为470克的重量是所有福伦达旁轴镜头中最重的,体积也不小,转接到微单机身上,找不到任何感觉。由于开始玩旁轴转接时脑子还没完全转过向来,没摆脱单反追求大光圈的习惯。后来慢慢明白了,旁轴和单反根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玩法,玩旁轴头追求的就是小光圈下结实感和质感,而最重要的是轻便小巧。

    不过,买这个镜头也没啥后悔的,因为从规格上讲,35mm/F1.2无疑是世界之最,无论是单反头还是旁轴头,这只VM35 1.2都是135画幅里最大光圈记录的保持者。全开光圈不但可用,而且非常可用,焦外几乎没有二线性,无忌上有几个人对这个头推崇备至,说其柔和程度甚至超越徕卡。总之,这是一个方方面面似乎都无可挑剔的镜头。但俺觉得,这个头的问题就是太中规中矩了,除了福伦达特有的星芒之外,拍出来的片子没有太多特色。

    福伦达灿烂的星芒是与众不同的一大亮点,只要面中有点光源,几乎所有镜头大光圈下就会呈现出灿烂的星芒,哪怕是在室内。不过,这个镜头拍出的是12条的星芒,线条过密,不是很抢眼,而VM50 1.1的星芒是10条,漂亮许多,因此12片光圈未必就是好事。另外,这个35 1.2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锁着光圈的缩小,色温明显向偏冷的方向改变,尤其是在晴朗的阳光下,有兴趣者可以一试。

    和所大光圈镜头一样,全开光圈有明显紫边。以前俺玩镜头对紫边比较在意,甚至因此很不喜欢85ZA。但后来发现,紫边是后期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之一了,因此不再耿耿于怀。另外,如果想省事,可以配合镜头补偿APP使用,因为里面有去紫边的专用选项。

    全幅转接,三个A7随便转接,没有红移和蓝移。

    福伦达 35 1.7 Ultron VM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手动操作时阻尼适中,比较顺滑。全开中心很锐,到边角略有下降。暗角较明显,焦外有点旋。反差不高,发色偏青、紫。总体性价比比VM351.2II高。 VM镜头里,最好的之一。 黑色240克可以接受,但银色330克偏重了,从便携的角度考虑买黑色的好。福伦达VM 35/1.2 和35/1.7的选择,外形来说1.7胜出, 重量1.7口径的这只也要轻便很多。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光圈全开,峰值对焦不太给力。把峰值开到最低档会好一些,中档和高档都有很大的误差。

    老外评测:
    New Voigtländer 1.7/35 tried on Alpha 7:
    http://www./topic/1856-new-voigtländer-1735-tried-on-alpha-7/
    Voigtlaender Ultron 1.7 / 35 mm – Rolling Review:
    http:///blog/voigtlander-ultron-11-7-35-mm-review/
    The Voigtlander 35 1.7 Ultron VM (Leica Mount) Lens Review
    http://www./2015/09/23/the-voigtlander-35-1-7-ultron-vm-leica-mount-lens-review/
    Camels, turbans and the people of Rajasthan with the new Voigtlander Ultron 35/1.7 by fiftyasa
    http://www./2015/12/03/camels-turbans-and-the-people-of-rajasthan-with-the-new-voigtlaender-ultron-351-7-by-fiftyasa/

    3、全画幅无反相机40mm镜头选择
    40mm从来都是冷门的焦段,40mm在袖珍机同小旁轴相机上绝对可以说是百花齐放。采用40mm2.4双高斯对称结构的Leica Minilux同Leica CM是世上拥有最大光圈的袖珍机。另外40mm的小旁轴就多不胜数,其中采用双高斯对称结构镜头的Canon QL17、Minolta 7SII和Olympus 35RD甚至拥有f1.7的大光圈。
     好多人都知双高斯对称结构可以做到大光圈,但双高斯对称结构仲有一个特点:像场,焦段及镜头大小三者成正比关系。如果想要有大光圈而采用双高斯对称结构,50mm用于袖珍机或者小旁轴相机体积就会显得太大。而40mm可以覆盖135画幅同时提供大光圈,是光学上最好的妥协。
 
    除了袖珍机和小旁轴相机,40mm在单反历史上面也都占有一席之地。
    早在五十年代,鉴于单反广角镜头设计技术不高,Zeiss 40mm4.5 Tessar就是最早的135单反系统广角镜头。
就算是单反广角镜头设计技术发达的今天,40mm Tessar仍然有有独体的优势——轻便。如Pentax DA 40mm2.8同Canon EF 40mm2.8就以饼干镜的形态闻名。反观35mm或50mm镜头就没有类似规格。
 
    题外话,40mm在135画幅提供对角线56度视角,其实好接近75mm用于66画幅或者28mm用于APSC画幅嘅视角,不少人对这个视角都情有独钟。

    佳能EF 40mm F2.8饼干头转接
    佳能EF 40mm F2.8饼干头转接,有影友这样使用,但个人不看好,一是自动聚焦速度赶原生FE镜头差距较大,二是单反转接环太大,转接收失去了小巧便携的意义,三是和原厂FE 35mm F2.8一样,光圈2.8太小,只得到专业级变焦镜头的2.8水平,没有体现定焦头光圈大的优势。

    福伦达 Nokton 40mm f/1.4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A7r的好拍档] Voigtlander Nokton 40mm f/1.4 SC:


    索尼A7和NOKTON40毫米F / 1.4:

    Voigtlander Nokton 40mm f/1.4 SCSC单膜和MC多膜效果对比:


    Voigtlander Nokton 40mm f/1.4瑟吉欧福伦达的VM镜头里最玩味的一支,素质一般但是味道真的很舒服,最主要价格很实惠。福伦达NOKTON40毫米f / 1.4镜头,是体验旁轴镜头的理想选择,画面效果独特复古的镜头,超小,重量轻。
    优势:
    40mm焦距中,做到f / 1.4最大光圈的镜头
    可以代替35毫米或50毫米镜头。
    独特的呈现颜色。
    优秀的肖像摄影镜头(但显然也可以用于任何类型的摄影)。
    物美价廉。
    劣势:
    背景虚化特别,喜欢的认为有特色的,不喜欢的认为背景虚化很差。
    清晰度在f / 1.4全开很肉,2.8开始改善。
    和同是旁轴领先的徕卡LM镜头对比,1.4-2.8 紫边明显,抗眩光能力较差。

    4、全画幅无反相机50mm镜头选择
    全画幅微单标头的选择较多,初步考虑有以下几个选项:

    索尼FE 55F1.8: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Sony FE 55mm F1.8 ZA Carl Zeiss Sonnar T*

    网友评论:从参数看,FE55是一支令人充满期待的镜头,蓝色的Zeiss徽标、Sonna五组七片经典结构、3片非球面镜、9叶片圆形光圈、全金属镜身、防滴防尘设计、全自动AF驱动、内对焦、花瓣形标配遮光罩、F1.8,这是已经上市的FE镜头中光圈最大的一个。 

     实际拍摄下来,这支镜头的成像也非常优秀,对得起它的血统和做工,F1.8光圈全开分辨率非常高,超过老镜头中以分辨率著称的G45,在分辨率上,G45要缩到F2.4的时候跟它比F2.4才能分不出区别,2.0的情况下没有任何一支头能跟它比,1.8就更不用说了,完胜。FE55收缩到F2则比大部分名镜解像力更强,像场均衡边角优秀,暗部细节丰富,焦外自然而柔润,几乎没有明显的缺点,这支FE55/1.8估计会成为新一代的标王。仅有体量巨大、价格两万四的蔡司Otus 55mm f/1.4压住了它。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在巨无霸的面前,没有加装遮光罩的FE 55F1.8还是显得比较小巧

    从焦外虚化的角度上这支头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很奶油。发色上它属于新时代镜头的特点,有老蔡司的影子,色彩稳重,但是不沉闷、有亮点,反差适中并不像单反镜头那样过分的明锐,整个像场控制的很平衡,很舒服,玄学评价,立体感很强,哈哈哈。这支头很明显的在结尾加了一小截,尾片藏在了镜头筒的里面,估计这个设计是为了优化FE卡口非常短的法兰焦距。光圈叶片各个挡都很圆,反正比 G45(6片)和 Leica M 50/2(标准六角形)都要圆的多。镜头对焦很迅速,与A7R配合能达成“眼部对焦”,也可以自动跟踪人脸,有了这两个功能拍人像准确率高了很多。这支头和FE35/2.8,都是专门为数码优化的镜头,这两支头的卓越表现,其实说明了另外一种方向的技术进步,即光学优化+数码优化并重的方向,蔡司的光学成就,加sony的自动对焦和数码优化,这种强强相加的设计概念,应该说已经取得了成功,按照目前我们的结论,应该说数码与光学的“双优化”在今天已经具备了挑战老光学大厂的能力。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Sony FE 55mm F1.8 ZA Carl Zeiss Sonnar T*

    优点:
    1、索尼蔡斯品牌,部分金属镜身,做工好;
    2、成像好,顶级镜头的分辨率,中心边缘锐度的一致性较好,全开f1.8画质完全可用,在稍收至f2及以后,据说不亚于哈苏实验室所盛赞的G45;
    3、重量轻,大小比一些新近发表的高画质50mm 1.4的镜头紧凑;
    4、内对焦,聚焦式长度不会改变,不容易入尘,对焦速度也较快;
    5、支持相机的眼控AF(自动对焦),拍人像时,不用设定焦点,同时da也避免了大光圈拍摄时锁定焦点再重新构图因为三角原理造成画面主体失焦;
    5、索尼原厂镜头,支持机内矫正变形等功能;
    6、T值高,DXO mark 有新的评测 ,FE 55mm 足料有 1.8T ,对比 Otus 55/1.4,它有F1.4, 但却只有1.7T,两者相距不远。
    见: http://www./Reviews/Sony-Zeiss-Sonnar-T-FE-55mm-f1.8-ZA-lens-review-Exemplary-performance

    缺点:
    1、体积稍大,拿掉遮光罩还算比较轻巧的;
    2、没有AF/MF,MF手感不好;
    3、遮光罩太大太长,不好看,也影响携带;
    4、电子对焦环实在是不爽,MF的时候难受;
    5、对一只f1.8标头来说,5000左右的行货价格太贵了;
    6、没有应用低色散玻璃镜片,全开光圈,紫边较重;
    总之,55/1.8就像是一个模范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缺陷,解析率、锐度、焦外、氛围、色彩各方面表现好,比较均衡。

    FE55 1.8购买注意:
    1、外观就不用多说 , 一定要检查的 ;
    2、特别需要注意入尘 , 前后玉各角度看一下 ;
    3、有人遇到过至于左半部模糊 ... 担心的话缩 F8 近拍/远拍 各一张放大 100% 检视吧。见:http://www./topicdetail.php?f=254&t=3694562&p=4
       这里也有类似问题,光轴不正有可能是相机也有可能是镜头: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240694-1-1-1.html

    韩国网站的FE 55mm F1.8 ZA测试报告:
      http:///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51&catid=40&Itemid=2

        Sony A7 with Zeiss 55mm 一机一镜的梦幻组合:
    The Sony A7 with Zeiss 55mm is a temptress – a Siren calling out “one camera… one lens… one… one… The one…”
    http://www./2014/04/28/guest-post-the-sony-a7-and-zeiss-55-1-8-by-shawn-reynolds/

    Sony A7 with Zeiss 55mm 一机一镜的突出的优点是: 
    A7和55毫米的美妙色彩过渡起制作精美的电影式的影像? 
    全画幅加上f1.8光圈产生的绝对高超的背景虚化? 
    或者,也许它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清晰度(怎么是这样的清晰度甚至可以?!) 
   我认为是这三者的组合构成了Sony A7 with Zeiss 55mm 一机一镜的最大优势。 
    The Sony A7 – Photos & Video at 35mm: 

    ZEISS loxia 50 F2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人文摄影随身数码相机选择之二:全画幅无反相机篇

    优点:蔡斯品牌,金属镜身,手感好。
    缺点:COSINA代工,手动聚焦,F2的光圈偏小。画质会比索尼蔡斯好吗?

    50MM旁轴镜头:

    福伦达 Nokton  50mm f/1.1
    网友天漠虎峪 评论:与35mm/F1.2相比,福伦达50mm/F1.1关注的人不少很多,但俺对这个头的印象很好,而且越用感觉越好。该头拥有1.1的超大光圈,但这个1.1绝对非摆设,属于非常可用的光圈。与福伦达35mm/F1.2相比,色彩有轻微的偏蓝倾向,暗光拍摄时色调和徕卡头有些接近,因此有人说是最具“德味儿”的一个福伦达头。和35mm/F1.2一样,50mm/F1.1也有星芒,在f1.4时就会出现,而且是10线星芒,疏密合适,效果明显,非常灿烂。该头焦外优美,分辨率极高,尤其是大光圈下。不过,和VM35 1.2一样,全开紫边严重,后期消除非常容易,也可以通过镜头补偿APP前期消除。

    该镜头最近对焦距离为1米,令很多人不爽。俺为此专门花了两百多元多为其买了微距转接环,不过效果不好,因为由于转接环加上了变焦功能,内壁增厚,形成遮挡,在照片上留有暗角。估计两千多块的福伦达原厂微距转接环效果不错,但俺觉得没必要花那两千多块钱。

    50mm/F1.1的体积比35mm/F1.2大,但重量还轻了一点,微单不是旁轴取景,因此不会出现用于徕卡机身上的遮挡问题。50mm/F1.1的造型独特,比35mm/F1.2更有特点,转接到A7系列上有一种另类的感觉。另外,50mm/F1.1的价格比35mm/F1.2便宜,更有性价比。

    康泰时 Carl Zeiss T* Planner g45mm/F2.0
    网友天漠虎峪评论:康泰时的几个g头随着自动转接环的研发和几代产品的先后问世以及随后对其出现的不满而大起大落。有一段时间曾红得发紫,很多人都追求将其收齐,俺的这个45g也是那个时候买的。由于俺以前买过转接佳能镜头用的EF-NEX接环,领教过所谓自动的效果,因此也没看好这个g头自动环,并在自动环发布时,果断地买了一款将军手动转接环。如今偶尔回到那个相关贴子里看看,发现里面充满是非,口水遍地,有太多的人发泄着各种不满和抱怨,貌似最新的三代环也不尽人意,因此俺更加感觉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由于没有选择自动环而免去了很多烦恼,并庆幸自己把握有度,只买了一个g45。

    这个头表现不错,全开锐利。后来索尼发布了FE55之后,这个头就立刻显得黯然失色了。俺买了g45并将其安装在NEX6上兴奋了一阵,然后就放在柜子作为收藏品了。不过,也不后悔,因为不占有一个g头,看到别人津津乐道时总觉得心里没底,自己有一个就淡定了。

    其实,俺一直认为康泰时的g头是属于废物利用类型的产物,因为其本身是靠机身马达对焦驱动的自动头,用于微单转接并不好玩,因为没有对焦环。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景深刻度,无法估焦,玩手动非常不方便,所以很多人拼命为其寻找自动环,不过事实证明,自动接环对焦速度太慢,还经常出现死机等现象,用起来很蛋疼。因此,对于玩微单转接来说,g头并不值得推荐。

    至于将军环,这里顺便说上几句,因为俺对其还是比较满意的。很多人经常抱怨那个套筒一样的大对焦环,殊不知这恰恰是将军环的独具匠心之处。由于g根本不是为了手动设计的,不仅没有对焦环,而且为了追求对焦速度对焦行程也不会太长,而将军环的这个宽大对焦套筒通过增加直径扩大扭矩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这个半残自动头的手动对焦能力和精确度,同时具有一定程度的阻尼感。另外,香槟色的接环用于香槟色的g头很搭配,颇有原装配套之感,在A7系列机身显得十分漂亮。

    VM 50 1.5 ASPH 新至尊,ZM 50 1.5 

    Steve Huff 对VM 50 1.1, VM 50 1.5 ASPH 新至尊,ZM 50 1.5 三只镜头的评测。当然,他一贯的什么坏话都不说,谁都不得罪的滑头。
    福伦达 VM 50 1.1: 

    福伦达 VM 50 1.5 ASPH: 

    蔡司 ZM 50 1.5: 

    看了一圈,感觉就评测这些片子看,Vm50 1.5焦外最有特点,貌似焦内也最好。VM501.1相对来说焦外缺点个性,但大光圈的氛围很好。这两支福镜是朝着两个方向的风格。ZM的暂时没看出感觉。。。

    ZM 50 1.5 真小巧,心动这体积。VM 50 1.5 ASPH 据说最接近Leica M501.4ASPH。VM 50 1.1又有可以用的F1.1超大光圈。FE 55 1.8 则是全开分辨率爆掉Leica M501.4ASPH,锐不可挡,就是太长了点。

    网友:折腾无极限,发烧无止境,转了一大圈,VM50 1.1, VM50 1.5A复刻,FE55 1.8, Leica M50 1.4ASPH, Leica M50 2 现行, 发现最后决定留下的是ZM 50 1.5 : )

    网友:同时拥有过这枚瘦腰版的福伦达50 1.5复刻银色镜头 和 徕卡50 1.4A银色版标准镜。最后,卖掉了福伦达50 1.5新银版 ,保留了徕卡50 1.4A新银版 ,理由是:
    1,对焦的调节手感输给徕卡一条马路。
    2,光圈的调节手感输给徕卡一条马路。
    3,暗部的成像质量输给徕卡一条马路。
    4,旋转焦外效果远远输给400元级别俄产 格力奥斯50 1.8(俄产此镜光圈2.5最佳)。
    5,遮光罩基本是摆设,实战遮光效果输给徕卡同规格镜头一条马路。
    6,高光部分成像质量也输给徕卡一条马路,另:徕卡1.4开足也旋转。所以,共计输掉3.5~5条马路。
    7,趁你还没购买,我才愿说出上述话,如果买了,就当我没说,当时我也是看此头睡不着,呵呵。
    由于是收腰设计,防水防尘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对焦行程特别容易吸灰。
    供参考。

    网友:仅仅是一镜的话,我可能会选 Leica M50 2挂机。但是我已经有Leica M35 2ASPH了,两只镜的风格是类似的。

    分辨率最高: FE55 1.8
    成像最厚重结实: Leica M50 2
    色彩最好(纪实类): Leica M50 2 (两个VM头的色彩偏闷, FE 55 1.8 色彩清淡且反差过大)
    拍人像最佳: FE 55 1.8 (虚化好且自动)
    手感和做工最好: Leica M50 2
    长度最短: ZM 50 1.5
    身材最好: Leica M50 2
    氛围感最好: ZM 50 1.5 

    热门之选:
    Contax Carl Zeiss Planar T* 50mm f1.7
    Rollei Carl Zeiss HFT 50mm f1.8

    另类之可选:
    Voigtlander Nokton 40mm F1.4 SC (难以想象的既轻又小,价格平)
    OM Zuiko 50mm F1.8 (光圈全开都够锐利,日系feel)
    Mamiya Sekor SX 55mm f1.4 (此镜光圈全开偏柔,影人像有沙龙feel,要锐利就要落一格,即系F2)
    Minolta MD Rokkor 50mm F1.4 (轻细平,似现代镜,即系缺少老镜味道,但咸鱼青菜各有所爱,或者有人会觉得正)

    三、影友使用 A7、A7R眼控AF的经验技巧:

    问:请问眼控AF是不是一定要一直压着该按键不放,然后直到按快门才行?
    因为我现在都是这样做眼控AF ,但觉得这样有点麻烦 。我是把眼控AF改自订键才比较好按到快门。
    答:是必须按住键,然后按快门键。
    我有改变一下眼控AF的位置,因为我是比较常用M模式在拍,所以我把没用的AEL改成眼控AF,这位置对我来讲刚刚好,姆指压着快门按下去,我觉得蛮顺手的啦^^ 至于要一直压着,这点是没错~其实我几乎是同步按的!!眼控只要有BB声,基本上是蛮准的!! 
    这功能刚出来大家比较不习惯,但是用熟了就习惯了。和之前对焦习惯差太多,刚开始摸索了好久,才弄清楚对焦区域要设成"宽",脸部辨识才会都抓到,否则只会在对焦框内才会作用(以前都设成点对焦汗,结果常抓不到"脸"),然后按"眼部"对焦要按久一点,让相机抓到眼睛,就可以按下快门(刚开始都按一下,就放,有时会抓不到)。
    A7 还有一个追焦的功能,可能拍动物或其他动态的主题比较好用,但是要设在AF-C,而眼对焦要设在AF-S,还是要进选单改,好用的功能太多,还好转盘上还有2个可以自定选项,真是设想周到。
    Myalegon:我觉得眼控暗中央位置太卡, 我手颇大使用上不方便 ,所以我改成 AF/MF 的是眼控, 切换AEL 是 AEL 使用 ,使用上还颇方便的。

    jiashenyi :关于A7拍摄习惯的转变:        
    在说明微单拍摄习惯的转变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作为一个传统单反用户的拍摄习惯。关于对焦点的选择通常分为两种:1、先中心点对焦,再平移构图。2、先构图,再选择对焦点完成对焦。
        关于测光模式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选择平均测光,根据具体拍摄场景及操作习惯选择点测光或增加曝光补偿。当然还有高手无视测光模式,直接M档手动控制快门、光圈、ISO。
        当然入手A7之后,你依然可以保持这种拍摄习惯,但是A7却给了你手机和卡片机上常见,并且更加实用的功能——“人脸识别”。很多资深单反用户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种低端的功能,缓慢的识别率,除了摆拍,毫无实用价值。更何况单反自动对焦点选择时,也会优先选择人脸进行对焦,只是OVF取景没有显示人脸放款而已。
        其实A7的“人脸识别”并不简单。“人脸识别”除了完成对焦这件事以外,还完成了测光这件事。换而言之,就是以脸部正常曝光为基准进行测光。有了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拍出黑乎乎的人脸照片。对于逆光,我也可以无视测光模式的选择这个问题,也不用考虑要加多少曝光补偿,只需要无脑快门即可。
       A7“人脸识别”的速度也相当可观,虽然达不到固定对焦点的速度,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大多数场合下依然值得一战!特别是五官轮廓准确,占画面比例比较大的时候, “人脸识别”就是快、准、狠!
       此外“人脸识别”还有一个加强版功能“眼控对焦”。 “眼控对焦”的作用是在完成人脸识别之后,进一步将对焦精准到眼睛。喜欢用大光圈拍摄面部特写的童鞋都知道,这种情况下应该先构图,再选择眼部的对焦点完成拍摄。因为浅景深稍有偏差都会令眼神游离景深之外,无法体现心灵之窗带来的视觉震撼。然而在A7上却可以这样操作:半按快门固定“人脸识别”,再按中央“眼控对焦”实现精准对焦。这样能得到了上面这张目光深邃迷人的面部特写。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人脸识别“是否近乎无敌,完全替代现有的拍摄习惯?我给的答案是70%,A7的“人脸识别”在70%的场景下可以让你无视对焦测光这些技术操作,让你更更专注于取景构图。A7的“人脸识别”识别还不够强大,AF-C追焦模式更是无法像A6000那样可以紧紧地咬住目标不放。何况即便是A6000,“人脸识别”无法实现的场合。
   人脸与周围环境反差不够明显时,相机无法识别。即便选择固定对焦点,也无法完成合焦。这时候只能通过
手动对焦模式。好在A7对手动对焦的支持足够强大,峰值与放大,同样能保证对焦的准确性。
    小结:
    综上所述,“人脸识别”的优点之一:同时自动完成对焦和测光这两件事,仅仅按一下快门即可实现完成拍摄。相对传统单反而言,操作更简便。
    优点之二:眼控对焦。让对焦更精准,满足数毛党的变态心理。
    当然作为第一款全画幅微单,它的缺点同样明显。至少它还无法让我完全忘记对焦这件事,各种特殊场景下还得辅以传统对焦手段来实现对焦。

    CK919:
    我的机内设置主要两个模式,一个是默认A挡主攻风光,白平衡自动,创意模式“风景”,平均测光,区域自动对焦(就是中间相位对焦区域),白天光圈一般5.6或8;另一个设置C1挡为主攻人像(需要储存),光圈默认1.8,白平衡左下走两格(好像是b-2,m-2),中央测光,美肤模式低,开启人脸识别,AF锁定位置小按钮设置为眼控对焦(正面对焦的时候成功率还是挺大的)

    angelxdevil:
    转接佳能EF镜头,AF不算快,不同镜头个体差异大,不过手动使用上倒是很方便,峰值对到后按一下快门旁的自定钮放大,确定准焦马上按下快门。速度不慢,且多了一些手动的乐趣。这个转接环最大的好处还是可调整光圈、防手震可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