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王后之名,遂争霸之愿|世界海权变迁史:法国篇(中)

 茂林之家 2017-06-08

十五世纪末开始的新航路开辟与地理大发现,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经济中心发生重大转移,主要贸易航线从地中海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国家经济迅猛发展,伺机对外扩张。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抢占先机,率先建立起海洋霸权,但随后却从其领先地位急速倒退。

进入十七世纪后,欧洲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民族国家初步形成,欧洲各国分成两种类型:一类是追求海外殖民地扩张的海权国家,以英国、荷兰为代表;另一类则是追求疆土扩张的大陆国家,以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为代表。

而法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大陆国家和海权国家的双重身份。

以王后之名,遂争霸之愿|世界海权变迁史:法国篇(中)

法国的地理位置

此时的法国正处于封建王权的统治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在滋生和发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法国的对外贸易的重点也从地中海转到了大西洋。

至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大力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削弱地方贵族权力,并且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法国的专制王权进入了极盛时期。

以王后之名,遂争霸之愿|世界海权变迁史:法国篇(中)

路易十四

1669年,科尔伯被路易十四任命为海军国务大臣,他上台后立刻推行了所谓的“科尔伯主义”,即重商主义政策。

以王后之名,遂争霸之愿|世界海权变迁史:法国篇(中)

科尔伯

科尔伯认为,国家的财富积累的越多,国力就会越强盛。因此,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同时大力发展工商业与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当时他还施行了三个政策:

第一,建立一批享有国王赋予垄断权的海外贸易公司,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北方公司等;

第二,编纂和校对海军法典和殖民地法典,鼓励法国人向北美移民;

第三,大力发展海军,用来保障海外贸易的安全。

在科尔伯的政策之下,法国海军势力如虎添翼,法国海上霸权的建立指日可待。

1667年法国与西班牙之间爆发了“遗产战争”。

原因很简单:法国想争夺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的遗产,而路易十四的王后正是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长女。1665年腓力四世去世,路易十四遂以王后的名义争夺土地。

当时荷兰与法国在贸易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于是同西班牙结盟。此时同样想要扩张海权的英国也联合瑞典阻止法国的侵略,但最后还是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

战后双方签订了《亚琛和约》,法国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南尼德兰的某些地区。

以王后之名,遂争霸之愿|世界海权变迁史:法国篇(中)

遗产战争

法王路易十四野心勃勃,他的目标是称霸欧洲,从“遗产战争”中获得的土地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扩张需求,于是他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西属尼德兰。

但是西属尼德兰一直是法荷间的缓冲地带,荷兰担心法国领土扩张太多会威胁到荷兰的国土安全。

因此荷兰便联合英国、瑞典组成“三角同盟”,要求法国在1668年与西班牙缔和,并归还大量土地,否则就会对法国宣战。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尚未准备充分,被迫接受了荷兰的要求,但与荷兰从此结下了深深的怨恨。

正巧当时英王查理二世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败给了荷兰,心中一直愤恨不平,寻机复仇,法国遂利用英国与荷兰之间的矛盾来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

在时机成熟之后,1672年,法王向荷兰宣战,随后英国也加入进去,法荷战争和第三次英荷战争同时爆发。

以王后之名,遂争霸之愿|世界海权变迁史:法国篇(中)

法荷战争

当时法国和英国一方还联合了瑞典及德意志境内的明斯特主教区、科隆主教区,另一方除了荷兰外,后来还加入了奥地利、勃兰登堡和西班牙,战争同样以法国的巨大胜利而告终。

“法荷战争”对路易十四和整个法国来说意义非凡:法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号称路易大帝,法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最有权力的仲裁者,开始独霸欧洲。

随后在“归并战争”中,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中美洲的圣多明各、巴巴多斯、瓜德罗普、多巴哥和格林纳达以及非洲的塞内加尔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法国的欧洲海上霸权最终确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