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洗砚春波临禊帖 添香雨夜和陶诗

 文山书院 2017-06-09

洗砚春波临禊帖
添香雨夜和陶诗

       此联道出自古人修身养性之法,也写作“洗砚春波临晋池,焚香夜雨读陶诗”。


       洗砚:指著名的洗砚池,又名“砚池”、“墨池”、“鹅池”,位于王羲之故居内,今为山东省临沂市砚池街20号。晋代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族人曾在此“临池学书”致使“池水尽黑”。


       禊帖:《兰亭集序》。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陶诗:陶渊明的诗。


       王羲之是行书书法中的巨擘,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始祖。二人被公认为诗书界的代表。这副对联的意思就是学书要临摹过王羲之的字帖,读诗要读过陶渊明的诗,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程荃篆书联中的“禊帙”应为“禊帖”之误。 另外,程荃的篆书有两个错字,一是洗。篆书作“洒”。本博客《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一文对此有详细解释。二是砚,篆书作“研”。《说文》:“砚,石滑也。”段注:“按字之本义谓石滑不涩。今人研墨者曰砚,其引伸之义也。”李注:“研与砚同。”《说文》:“研,磨也。”清·程荃 ,字蘅衫。安徽人。邓石如弟子。工山水,精篆刻,有篆隐园集。



       前天本博客中说过台湾学者连横的诗:“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这是茶与茶具完美结合的情景画卷。深谙工夫茶的连横还在其《茗谈》中写道:“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若深杯”亦作 “若琛杯”。


       追本溯源,“若深”最早见于清康熙年间。1851年,一位具名为“杯隐”的雅客写了一本古陶瓷专著《杯史》,书中明确记载:“本朝器……抹红碗、若深杯、雕龙杯”。同时期,就有三个若深款记:若深珍藏、庆溪若深珍藏和西朱若深珍藏。   



       1899年刊行的《粤游小识》(清张心泰著)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潮郡尤嗜茶……乃取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其后,甚至著名如翁辉东的《潮州茶经·工夫茶》也说“茶杯以若琛制者为佳……杯背书若琛珍藏四字”。直至当代,工具书《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也沿用了“若琛杯”这一名词。  


       青花“若深杯”题材涉猎广泛,有渔樵耕读、竹林七贤、四宝八骏、金玉满堂、福禄寿、松下问童子、携琴访友、柳马和鸳鸯莲池图等,不胜枚举。方寸之中,蕴涵大千,深受民间喜爱和藏家追捧。若深杯和孟臣壶一样,已成为一种代表优良商品的标识,至今仍有以“若深珍藏”为款识制作的各类瓷器。


       若深杯盛行于工夫茶蓬勃兴起并发展成熟的清三代,康熙朝青花瓷是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巅峰,而“若深珍藏”款茶器更是当时民窑青花瓷的楚翘。混水青花,色阶丰富,或工笔、或写意,为工夫茶饮增添了历史感和文化味。就是在当下,你若能在某一静僻的小巷深院,用一盏若深杯品上一口十年老茶,也是一件不落俗套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