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粤茶事再掀风云

 金浦茶馆 2023-06-11 发布于福建

祖籍漳州的台湾史学家连横在《雅堂先生文集》中说:“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他作诗写道:“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功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把功夫茶习俗形容得出神入化。

台湾五行图书编集长梁俊智对连横的上述诗文爱之深,研之切,因而对功夫茶文化追根寻源,从孟臣壶、若深杯及哥盘等,一一进行系列编集,其专业、专注的精神令人敬佩。在他寄赠的刚出版《杯必若深珍藏》全彩大开本书中,刊发了大量若深杯彩色图片及研究文章。笔者匆匆浏览,对其中有关文章择要分别进行转述评介,以飨读者。

书中卷首之作即为《杯必--若深珍藏》,作者是台湾资深茶文化学者罗英银。她认为:“考古发掘可以帮助后人还原文化面貌,漳浦地区有清朝贡生蓝国威之墓出土的雍正时期工夫茶具陪葬品,有陈鸣远紫砂壶、若深珍藏款白釉兰蕊瓷杯,以及椭圆锡茶叶罐,罐里还有武夷茶。茶器相继出土,也促动闽粤茶事工夫茶再掀风云。……因此,闽地漳浦为保护与传承,以'功夫茶’正名积极建立非遗保护单位,有别于粤地潮州以非遗传人陈香白为首所提出的'工夫茶’。不论工夫茶历史之论,或是功夫茶名之辨,都能嗅到闽粤茶壶里的风暴已起,正如清代文人郑板桥诗中所言:'两三寸水起波涛’。”

其实,闽粤茶事虽然再掀风云,但是云淡风清,茶壶中两三寸水也起不了多大的波涛。四年前,笔者牵头成立闽南功夫茶研究会,进行功夫茶寻根溯源及非遗申报,取得突出的成果。我们研究认为,闽南盛行功夫茶,潮汕盛行工夫茶。功夫茶与工夫茶,音同形似,具体泡饮方法大同小异,考究起来,系出同源。 功夫茶诞生于明末清初,发源地则为闽南漳州。清康熙《漳州府志》记载:民风饮茶,必嗜武夷岩茶,必以大彬之罐(后来以孟臣壶为代表),必以若深之杯。这种以小壶小杯冲泡品饮乌龙茶的方式,民间世代传承的茶俗,即被称为功夫茶。在清代、民初时期,漳泉地区也有人把功夫茶叫做工夫茶的。为什么呢?因为文献里最早出现的工夫茶,并非品茶方法,而是武夷岩茶中的最佳品种。当时,人们把用小壶小杯泡饮岩茶工夫茶的方法,直接称之为工夫茶,是顺理成章之事,颇为自然自豪。民国之后,武夷岩茶中就没有冠以“工夫茶”的品种了,“工夫”则全用于红茶。所以,后来在闽南地区,工夫茶的称呼才渐渐地被功夫茶取代,这就是历史演变的缘由。而在潮汕地区,因为长期沿用,约定俗成,仍叫做工夫茶,可以理解,笔者认为对此应当予以尊重。所以,可以告慰海峡两岸的茶人:闽粤两地的茶事没有争论,已无风云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