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要和孩子谈感受?

 可可冰玉 2017-06-09
武汉心斋   人本/超个人心理研究中心  

中国超个人心理学大本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灵成长服务,致力于身心灵全人发展与实践。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替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不贴标签,往往是一次成功对话的开始。其实不只是孩子,任何沟通都是如此。


在我们小的时候,都是通过感受去跟这个世界沟通的。


无论遇到什么情绪,我们都本能地直接表达出来。家里来了客人,我们非常兴奋,会大叫大笑;玩游戏摔倒很疼,就会大声哭;看到陌生人走过来,我们会紧紧依偎在妈妈怀里,因为害怕。


这时,家里人会怎么给我们反馈呢?


很多家长都会说:


“你别人来疯了,老实呆着,别让人笑话。”


“不能那么娇气,有什么可哭的!”


当我们的感受,不仅不被理解,甚至被否定、被批评为“不能,不该,不可以”的时候,渐渐地,就不再去表达感受,就会提前于父母的否定和打压,先对自己作出“不能,不该,不可以”的评价。因为这些,都不是一个“好孩子”该做的事。


感受,就是内在的语言。仔细体会,现在你的感受是什么,那正是内在在跟你说的话。比如一个孩子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一听音乐就入迷,家长即使认为影响学业尽力阻止,也不能让他离开音乐,一有机会就去学习,最终成为音乐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正是内在对我们的引导。


所谓天才,正是追随了自己内在给出的暗示。所以我们要学会跟自己的内在沟通,看到它,理解它。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而幸福本身就是一种感受,如果没有感受到幸福,就永远不会幸福。反过来说,当我们能提升自己感知幸福的能力,“感到”更多幸福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身处幸福之中了。


当孩子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感受,他就有机会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从而找到原因,更好地和自己相处。当孩子能了解到别人的感受,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谅别人,从而更好地和别人相处。和自己好好相处,和别人也好好相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如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别着急讲道理或否定他的感受,试着感受他的情绪。比如,在超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拒绝了。孩子大哭,而你很生气。在发脾气之前,先感受一下,他很想要玩具,但最终没办法得到的那种遗憾、失望、委屈。看到它,体会它。然后反馈给孩子:“你很想要这个玩具,妈妈不给你买,你觉得很失望,有点生气了。”由此,孩子得以分辨这种让人难受的感觉叫失望、生气。当他的情绪被看到时,也会像河水找到出口,慢慢平息下来。


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去抚慰孩子的一个个小小的“创伤”,当孩子感受到有人理解、接纳,就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孩子需要的不是安慰,不是道理,只是别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


如果年幼时的情绪累积没有被看到,没有得到合理的发泄,会卡在那里,一直积压下来。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情绪按钮会被触动,引起大爆发。而情绪累积的时间长了,没机会得到发泄的话,就会内化、形成所谓的性格。


如何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我们就是孩子最大的“别人”。当孩子做了让我们不能接纳的事时,别着急跟他讲道理,或否定他的需求。试着告诉他我们的感受,让他看到我们的情绪。


还是玩具的例子,试试不用发脾气的方法,而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家里已经有了两个一样的玩具汽车,如果再买一个,妈妈觉得浪费,会好心疼。而宝宝在超市里面大哭,妈妈觉得有点尴尬,而且如果我们一直不肯离开这里,就没办法及时回家做饭,妈妈非常着急。”当孩子真切地知道你的感受是“心疼”“尴尬”“着急”,知道你不开心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你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会更加愿意配合妈妈。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给别人带来快乐。


说了很多对别人怎么做,其实要想做到这些,最重要的是跟自己的身体联结,能敏锐地看到自己的感受,并且不压抑、不否定、接纳自己的感受。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武汉心斋

人本/超个人心理研究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