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币暴涨背后的冷思考

 panpan研报社 2017-06-09

自5月24日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后,人民币迎来一波久违的快速升值。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6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090,a为去年11月10日来最高,上调0.79%,较前一交易日大涨543个基点,创1月6日来最大升幅。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截至2017.6.1

 

人民币中间价发布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拉升约百点后继续快速走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突破6.73关口。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7.6.1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升破6.80关口,创2016年11月10日以来新高。离岸累涨超1300点,最高至6.7240,在岸累涨超800点,最高至6.7830。


人民币汇率为何暴涨?

 无独有偶,人民币暴涨并不是史无前例的,但是这次人民币暴涨除了以往大环境影响还有政策等特殊原因。

 

首先,美元的下跌促使了人民币的升值。欧元作为美元指数构成中权重最高的货币,欧元走强压低美元指数。美元指数在去年12月中达到最高点后,就一路下跌,尤其是5月11日以来,下跌幅度已经超过2.6%。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7.6.1


其次则是中美之间利差的扩大。去年底由于美联储加息,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快速贬值。但随着今年金融去杠杆过程的推进,十年期国债利率逐渐走高,导致中美之间的利差重新扩大。

 

此外,央行在人民币定价机制上引入了“逆周期调节因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人民币汇率的作用。

未来人民币将走向何方

中国建设银行的张建生认为后续人民币很可能更好的盯住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通过双向波动的加大以对冲内外部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在经济没有释放出明确的回暖信号前,很难出现之前长期的单边升值或贬值行情。

 

中泰证券认为在经济增长与货币收紧的双重基本面因素支撑之下,汇率的阶段性升值存在必然性,在这个过程中中间价固然起到引导作用,但监管政策逆势调控操作力度并不大,更多的是在贬值压力阶段性释放之后顺势而为,特别是近期经济长期下行趋势不改,汇率依然易贬难升。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跟随。而当“迟到”的汇率企稳终于出现时,我国经济已经处于由盛转衰的转折时点,多个先行指标颓势已现,金融监管的趋严或更助力经济下行。从中长期的角度,国内经济的下行趋势并没有改变,汇率易贬难升,预计在短暂的升值之后,人民币将重回贬值通道。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基金经理程彧认为,二三季度人民币大概率将维持在现有的汇率附近保持稳定。虽然6月份美国大概率加息,但这一事件已被市场充分预期,因此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比较有限。 但年底前后,美联储是否会年内第三次加息、美联储明年的缩表进程、以及金融去杠杆完成之后国内利率水平是否会下降等因素,可能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贬值预期。

小课堂:


逆周期因子:“逆周期调节因子”最早见于5月26日的媒体报道,央行在原有机制基础上,新增一个调节因子到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形成机制公式。

 

新公式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将变为“前一交易日收盘汇率 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逆周期因子”的形成机制。由于之前即期汇率总在中间价上面“飞”,容易刺激贬值预期;因此加入“逆周期因子”,使即期汇率更贴近中间价,抑制短期内的贬值预期,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

 

整合自:汇丰晋信基金、贸易金融、中泰证券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