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忙碌而低效的原因,是碎片化思维

 左氏子鋡 2017-06-09

很多人每天都全力以赴地完成各项工作,虽然忙碌,却也非常充实,让人满足。可是,自己感觉充实是一回事,最后的结果是另一回事。公司认可你,不仅仅看你是不是完成任务,还会看你带来的业绩。

 

反过来,周围也总有些人,并没有自己那么忙碌,最后的结果却很好。这种现象让人困惑,如果可以用“偶然”解释,还算让人安心,可现实是他们却屡屡“得手”。

 

职场里,把这种低效的忙碌称为范式问题(Paradigm)。这个标签的高明之处,是不再归咎于外,而是需要改变范式。可是,在你的周围,有人自觉是这种人吗?几乎没有,这种人只有别人看得见,自己是看不见的。在自己的心里,每个人的忙碌都是高效而且有理的。

 

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对比,就是那种低效却并不忙碌的人。当他们在会议上遭受挑战的时候,平时忙碌的人起码在态度上是得分的。既然有态度,人们总还是愿意继续等你结果,给你机会的。

 

低效而忙碌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很难持久。态度好可以度过一个难关,但不是次次都能过关。再长的等待也有截止日期。相反,如果这样的人可以在一个团队里长久待下去,那么团队就不会长久。所以,这是无论如何必须解决的问题。

 

话说回来,谁愿意忙碌呢?谁的忙碌不是身不由己?事情就像潮水一般连续不断,没完没了,稍不留神就会拥堵不堪。除了忙碌还有什么办法?

 

再者,谁不愿意看到忙碌的成果呢?如果大家都做有成果的事情,公司难道不是更简单吗?可是一件事情究竟与成果是什么关系,到底由谁来判断?无论是谁来判断,或者,就算这件事与业绩找不到半毛关系,就一定可以拒绝不做吗?

 

铺垫了这么久,但愿把这件事的要紧处说清楚了。好,解决方案是什么?答案是建立关联。除非主动建立关联,否则就算再忙碌也没用。这个“关联”,要从三个方面理解,也代表着与碎片化思维的彻底决裂。

 

第一,  建立忙碌与目标的关联

 

留意一下,这里指的是建立与目标的关联,而不是判断是不是与目标有关联。比如,作为销售人,你参与组织了一次活动,而且是一次公益活动,这与销售业绩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果真的建立了关联,不但稀释了活动的公益性,没准还不合规。那么,做这件事与销售业绩之间如何建立关联呢?

 

这就涉及到销售人的四个评判角度,长话短说,第四个角度是很多人认识你。从这个意义上说,销售人参与的任何活动,都与这个角度沾的上边,这个沾边就是关联。有了这个角度,销售人在活动中的参与度,积极性都会大不一样不是吗?这就是关联的力量。

 

这种关联,需要我们透彻理解业绩的闭环。在这个闭环上,每一处都可能是激活整个系统的按钮。只要找到一处关联,就能赋予忙碌以不同的含义。

 

第二,  建立忙碌的对象与“我”的关联

 

我们日常忙碌的每一件事,都不只是与自己相关,起码都有其上下游的关系,否则也用不着忙碌了。那么,这些相关的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我的影响?这是值得好好评估一下的。

 

有人需要我做得更快,有人需要质量更高,有的人既需要质量,也需要数量,也需要时间,丢一地矛盾的要求过来,似乎无人可以满足。但只要稍稍探过头去,看看他们的工作究竟与“我”是怎么样一种关联,事情往往会突然变得简单。

 

这个关联,考验的是洞察力。所谓洞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体察别人的忙碌,体悟别人的担心和渴望。这样的洞察,往往释放意想不到的力量。

 

第三,  建立需要忙碌的事情之间的关联

 

一件复杂的事情,往往有许多的任务模块;每天忙碌的事情之间,往往隶属于同一个项目。把忙碌的所有事情,放置在更大的系统里,我们能够找到这些事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优先次序。

 

最不靠谱的建议是事事认真,给每一件事以同样的权重。失去轻重缓急的能力,是一个人收获成功最大的障碍。所有的事情分为三种:不做的,敷衍的,认真的。很多事都可以不必做,很多事也都可以用套路去敷衍,极少数事情,才需要认真。最大的能力不是拒绝,不是敷衍,也不是认真,而是找到区分这三种事情之间的边界。

 

这种关联能力需要学会透过现象看到真相,甚至看到规律层面,这样的人才能参透事情发展的规律,才能预见事情的曲折与走势,提早采取对策,取得先发优势。

 

这三种关联的能力,说起来都是时间上的关联。在时间的基础上,实现所忙碌之事的关联,实际上是与周围环境的契合,也是与系统的契合,体现的是系统思维。

 

有的人忙碌,别人却看不出他在忙什么。这样的人忙在内心,周围满眼荒芜;有的人从容,却不断推动事情的发生。这样的人,内心澄明,周围一片繁荣。前者的推动力是焦虑,后者的推动力则是目标。

 

丢掉目标的忙碌,满地都是撕碎的纸片。化解一切忙碌的,是目标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联。

 

重新建立关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