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客户管理,先见其大

 左氏子鋡 2017-06-09

大客户

 

讲解大客户管理的版本多如牛毛,因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对大客户的不同界定。总体而言,大客户就是重要的意思。重要又有不同角度的定义。

 

总体而言,大客户从三个方面来诠释:生意额,签单周期,决策的复杂程度。

 

生意额又分为一次性销售的数额和订单频率两种计算方式。有一种形容大客户的生意,叫做三年不签单,签单吃三年,就是指单笔生意额的巨大。频繁签单,重复购买,一年下来数额也可以很巨大,所以也算作大客户。

 

从签单周期的角度,周期越长,变数越大,不确定性也越大,对销售人的要求也越高。所以,有人就把这样的销售,也称为大客户销售。

 

决策的复杂程度更好理解,客户购买一只棒棒糖与购买一栋房子的决策过程,无论如何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家公司购买办公用品的采购流程和一个IT解决方案显然也是不同的。牵涉的角色不同,人数不同,决策流程不同。管理客户复杂的决策流程,也算是大客户销售。

 

销售误区

 

大客户销售的常见误区是敬畏感。面对巨大的生意额,销售人很容易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感觉。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行为和语言很容易走样,比如尊重变成了迎合,满足变成了迁就。长此以往,销售人和大客户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固化的表面的沟通模式,很难突破。

 

第二个误区是急于求成。很多公司都有紧迫感的文化。一天拿不到业绩老板都不会安定,催促是难免的。看到客户慢条斯理的样子,总让人着急。销售人一旦自己急了,就忘记了销售自身的规律和节奏感,容易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效果。

 

第三个常见误区是视野狭窄,就是看事情容易片面。上文说到大客户销售的复杂性,往往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可是涉及到的人越多,销售人感觉越累,好像个个都要满足,并且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苦不堪言,巴不得只做其中一、二个人的工作,不用想得那么复杂。于是得到的信息都是残缺不全的,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对自己不利的,或者是过于乐观的。

 

误区肯定不止这些,可是列举再多误区也解决不了问题。还是马上说说这篇文章到底要表达什么吧。给大客户管理者的唯一建议,就是“先见其大”。

 

先见其大

 

销售是一个过程,大客户销售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销售人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对生意非常在意,可是没有这单生意,也照样过得很好。这个态度让自己的心理不至于失衡。

 

从销售的技术角度来看,在这个过程中,最不应该着急去做的,就是说服;而最需立即掌握的,就是客户的洞察。

 

洞察什么?就是先见其大。既然是大客户,他们究竟“大”在哪里?有大必有小,有优必有劣。这是相对的,要看到客户的“一分为二”。究竟怎么看?

 

第一,  就你所知,我们要谈的生意,在对方的盘子里,占有多大的比例,趋势是什么?无非四种情况,很小但有上升的趋势;很小,但是趋平或下降趋势;很大,呈上升趋势;很大,趋平或下降趋势。

 

这么做的原理:做大客户的生意,最怕你急他不急。所以要事先评估我们的生意现有份量,才能思考如何逐步扩大这个份量。

 

第二,  客户在与我们相关的这个领域里,遇到的竞争压力是什么?是质量的压力,还是价格的压力?是创新的压力,还是规模的压力?是战略压力,还是运营的压力?

 

这么做的原理:再大的客户,也有值得慎重的地方。应该说越大的客户,压力越大风险越大。我们只有感同身受,才是理解对方的思考。有时候,站在他们消费者的角度,客户的角度,竞争对手的角度,投资人的角度,体会一下客户的场景。

 

第三,  我们所涉及的生意或者项目,是单一团队的决策,还是跨团队的决策?一共涉及到哪些角色?他们在组织架构中的位置分别是什么?谁是项目牵头人?在这些角色当中,哪些是明显支持,哪些是明显不支持,哪些是无关紧要或者深藏不露的?

 

这么做的原理:公司不论大小都是很复杂的,大客户也不例外。但是复杂程度可以评估,可以评估才可以管理。分析决策链上的人员组成,这无疑是最方便的入口。

 

第四,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有没有打破客户的现有利益格局?如果有,哪些部门是受损的,哪些是获益的?任何一次改变都有成本,那么这次改变的成本是为了什么样的战略目标?

 

这么做的原理:这么做是跳到三千米上空俯视这个项目。看看这个项目在客户的权力斗争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角度有助于帮助我们拿捏与客户沟通时的角度与力度。

 

当然,这些问题听起来也许有道理,是不是可行?未必!因为客户根本不给你机会问出这些问题,相反,客户会问你一连串的问题,让你疲于应对。或者说,如果你应付不了客户的首发问题,就不会“先见其大”,而是“先见我小”。客户的“大”只能靠猜,只能靠想,看不见。这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销售人喜欢推测客户的想法。如果依照推测的想法决定后续的行为,那么有效推进客户的关系就是一种侥幸。

 

切换

 

大客户的首发问题举例:

第一,  你们有什么相关资质?

第二,  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想法?

第三,  有没有相关的经验或者案例?

第四,  有没有一些初步的方案?

第五,  你们的底价是多少?

 

面对所有这些问题,从字面意义上去回答是无效的,当然回避也是无效的。如果直接回答这些问题,销售人就处于被迫证明自己的尴尬境地;而如果顾左右而言他,会被当作没有诚意而中断对话。总之是左右为难的处境。

 

如果大客户销售没有学会应对这些问题,从而获得深入沟通的机会,那么签单注定是遥遥无期的。

 

所以,当客户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相当于把探照灯放在销售人的头顶,只会让自己毫发毕现;有的销售人就想,探照灯应该对着客户,可是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才不理会你这一套,会再一次推过来。最好的角度,就是把探照灯对着这个项目本身,即既不是对着自己也不是对着客户,而是共同面对这件事。这是一件什么事?

 

为此,销售人需要掌握的一个沟通方式,就是顺杆儿爬。客户无论问什么,无论有什么反应,销售人都只是借力,把双方的注意力对准这件事。确切地说,就是把对方的任何反应,都当作通往“先见其大”的桥梁,回到那第一到第四的话题当中去。

 

对话一:

客户:你们有什么相关资质?

销售人:我们会提供完整的相关资料。并且,我也相信很多供应商也都拥有这样的资质。不过,这并不是我们今天来见您的真正原因。我们希望对这个项目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以便在资源和时间上做好充分准备。就这个项目,可以提几个具体的问题吗?

 

对话二:

客户:你们有什么设想?

销售人:我们有很多想法,但是想的多半跳不出类似项目的经验,哪怕再成功也未必能够复制到这个项目中。我们相信每个项目,必然有其特定的背景,这也是我们这次来的原因。我们这次来,是看看能不能掌握一些相关细节,这样我们的想法就可以更有针对性?

 

千言万语只要记住一句话,销售人见客户的每时每刻,都是为了“先见其大”。无论客户提出什么要求,提出什么问题,发出什么信号,销售人都要设定对话的方向:洞察。

 

同时,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不仅仅是对现场的人说的,句句都要指向不在场的人,尤其是指向不在场的决策人。这样你的话,才会流转起来,生意也会跟着流转起来。

 

每次接触客户的成功与否,都要看两条:一,有没有看见客户的更大战略画面;二,有没有创造与更高层见面的机会。

 

总结一下:大客户销售,要先见其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