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我的天堂111 2017-06-09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吧,每年过年之后,都会把自己得到手为数不多的压岁钱全都投入浩大的图书市场,抱回一摞摞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各类图书,文学巨作有之,怪力乱神小说有之,因封面好看的大本画册也有之,但是通通都是厚度不超过两厘米的书,也许因为太厚的书太重,我一个人步履艰难的没法运走?

 高中那时候,就很想看看《白鹿原》,但也只是停留在了“想”这个层面,知道13年底,我才一个狠心,决心攻克这个足足有3厘米的厚的“巨作”。

 经典之所以经典,都是有道理的值得传代的,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

 白鹿原上,白鹿两家人,不同的性格造就不同命运不同结局。白家以仁义著称,以德服人;鹿家动心忍性,秋后算账。但是这样的家族性格,落在他们后代几个孩子身上的结局,真让我唏嘘。那几个人的结局我都很心疼,先说鹿兆海,描述他的篇幅并不多,但只言片语可以看出来他虽然从军于国民党,但为人光明磊落,行事坦荡,铁骨铮铮,但是极具讽刺的是,他满腔爱国情怀还没有宣泄出去,没死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缺死在了兄弟相争的内战之中。还有白灵,为理想信念奉献一切,却死在了她所信任的自己人红军手里,还是极其残忍的被活埋。至于他们二人之间产生的情愫,也只能说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了。鹿兆鹏,鹿兆海的哥哥,虽然是个共产党人,但说句实话,和他弟弟相比我瞧不起他,暂且不提他和自己弟弟心爱的女人结为夫妻,单说他那款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功利之心,让我不齿。我以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应该是一身正气的刚毅不阿的。但是鹿兆鹏在我心里,远没有他自己塑造出来的那么君子。黑娃也是一个让我心疼的角色,他本来应该是好人,但是年轻的时候走错了路,好在浪子回头,但最可惜的是在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死在了他兄弟的出卖上。在文章的开始,我并不喜欢黑娃,我不喜欢他不明是非不识好歹甚至为非作歹。不过后来,在成为朱先生关门弟子之后,他沉淀出了以前不曾有过的智慧。可惜最后死的冤枉。难倒真的是“好人难活”?最后说说白孝文,最让我不齿的一个角色,白家出色的教育理应让他成为一个腰杆硬气一身正气的人,可他却难拒诱惑自甘堕落,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一个卑劣的人踩着兄弟向上爬的人最后成了革命的有功之臣。可悲可叹。整个书里最有智慧的人就是朱先生了,从他身上我看见了处变不惊,看见了刚正不阿,看见了博古通今,更看见了一个文弱书生的强大内心。标题“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是朱先生的得意门生黑娃在他死后写给他的,我觉得写得很好,所以拉出来当标题。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要说把这么厚实的一本书的读后感如数写下来,可真不是三两千字就能写尽的问题,只能把心里最直接的反应写出来就是了,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长时间没好好坐下来耐心地看完一部小说了,尤其是这样的鸿篇巨著,厚度甚至超越了我们的新华字典。不清楚为什么,随着年纪逐年变大,耐心却越来越少,中学时代对长篇小说的兴趣已经逐渐浓缩到微型小说和散文甚至诗歌的地步,稍长一点的便无法凝神耐心的细细读完。说句不怕被朋友笑话的话,“四大名著”尤其是《红楼梦》我读了10多年,不下10个版本,却从来没有一次完整地读过,不是不喜欢,只是没耐心,从来都是随手翻阅几页或几回,也不记进度,下次依然是随手翻而已,反正翻到哪里都能看到让自己动心的文字和情节。

 但这部小说却被我破例细细地逐字逐句读过了,在它之前是还得远溯到中学时代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霍达的《穆斯林的丧礼》以及古龙的武侠小说。

 店里生意很冷清,刚过完年,大部分人明天就该上班了,便没什么时间再出来乱逛了吧,该买的东西前几天都已经买好了。稀疏的人流让我有了更充裕的时间,也能更加投入地去读,偶尔有人进来也不会打扰自己,任由他们看便是。

 直到下午天快黑下来了,才翻过了最后一页,脑子里慢慢飞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画面,古老的关中平原,苍劲的八百里秦川,黝黑结实的陕北汉子,一幕幕故事镜头般在脑子里变换,就像一部电视剧前面飞快切换的剧情镜头,清晰而凌乱,被陈忠实细密而宏大的语言编织出来的无穷意象像白鹿原上的鹅毛大雪般不停翻滚。

 每个人的生活,每个人的道路,每个人的悲欢,每个人的命运,像一张巨大的网般复杂,又像落雪后的原坡一样直观而简单,正如红楼里那首“飞鸟乱投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然而,结束就是结束么?白嘉轩还是继续背着他的锅盖捱守残年,白鹿村的生息繁衍依然如千百年来一样新旧更替,共产党的“风搅雪”继续在中华大地上激荡,冤假错案依然层出不穷,该出生的人还在出生,该死去的人还在相继死去,有人彪炳青史,有人遗臭百年,春风得意的叛徒依然逍遥无度,朝不保夕的逃亡者还在遥遥无期地盼着真正的晴天早日到来……

 掩卷之余,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没人把这部书改编成剧本,拍成电视剧?但真拍了不知道会被当局和谐掉多少文字的真实和历史的遗恨,或许,还是不拍的好。

 小说的中心人物,毫无疑问是白嘉轩,但其他诸如鹿子霖、鹿三等也决不是一般的配角,而他们的命运却成了白嘉轩的配角,其余诸如白家和鹿家的小辈,个个饱满动人,演绎着自身与众不同的人生悲欢。最光芒四射的当属朱先生,这位关中大儒饱学之士,充满传奇色彩,犹如神人降世,冷眼斜睨着白鹿原上发生的一切,阳光也好,雨雪也罢,该经历的总要经历,无可回避,也无需回避,当一切降临,用身体挡住便是。

 整个白鹿原上,骨头最硬的也许就是白嘉轩和朱先生了,书中却给这两个人安排了一个不易觉察的共同点:“本钱”非比常物,而“本钱”大的男人都是有血性的硬汉子。或许也这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两个精神境界完全不在同一水平的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生活准则: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所以两个人从不同角度都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声望和地位,一个是德高望重的族长,一个是朝野钦佩的硕儒,文化水平相差悬殊,却同样的深明大义,把原则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同样的对着凭着良心做事,面对任何人都可以问心无愧,让自己的一生都可以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这是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但凡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就不怕任何人评说,因为,世人自有公论。

 反观当下,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且不说个人,哪一个组织能说自身没有见不得光的内容?小到家庭,大到家国政党,有谁不在努力掩饰甚至埋藏自己阴暗的过去和内心?中国有句古话“家丑不可外扬”,其实何止是不可“外扬”呢?就连内部也能少一个人知道就多对一个人隐瞒吧,不止家丑,“党丑”也一样。

 既是自己做下的事和自己存在的问题,却还害怕别人评说,以至于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压制别人评说,这便是心虚的典型表现,而胸襟坦荡的人是不会心虚的。古人还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而有些人却忘得一干二净了,专干写防民之口的勾当。古人又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然还能煮粥,而这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有些人却忘得更干净,在他们眼中,水是最柔弱的一种物质而已,自己铸个什么模子,水就能变成什么形状,自己挖个到哪的沟渠,就能把水引到哪里去,可他们却忘了黄河屡改故道的先例了。总有一天,无穷的“围追堵截”会让黄河再次泛滥的,我们等待着。

 不敢面对自己的人,是可耻的!

 朱先生死后,他的葬礼也成了原上人长久以来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不蒙蒙脸纸,不用棺材,不要吹鼓手……不用砖箍墓……他不喜欢那张蒙脸纸蒙住他死后的目光和心思,传说圣人和凡人其实也就是一张蒙脸纸的差距,那张纸蒙住了凡人的眼睛,朱先生自然不是凡人,所以他用不着蒙脸纸,他要直面青天。葬礼上,他“最好的学生”土匪黑娃给他题了这么一副沉重有力的挽联: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其实,我们的要求没那么高。有错没关系,但别掩饰:

 不怕平生有愧事,只怕不敢对青天!

 还记得那件事么?同在书院编撰滋水县志的徐先生问朱先生,县志里面那几个“军”字和“匪”字要不要改成统一的称呼?朱先生说:“不统一就不统一吧,留下一点漏洞让后人指责也好喀……”徐先生大惑不解。

 现在看来,朱先生真神人也!

 

自信平生无愧事  死后方敢对青天

 

 因为一时冲动开始看《白鹿原》,到现在却始终不想去评述这部在大多数人看来带有情色色彩小说,可每当我心里觉得不高兴,觉得事情不好办时总会把这本书拿出来看看,体味一下其中的味道,然后便可以睡一个好觉,继续前行。

 “自信生平无愧事 死后方敢对青天”这是朱先生死后他的学生黑娃对老师一生的评价,当我读到这句话时候被深深地打动。有时候很多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其实那是一种放弃,也是一种放任,放任自己,放任灵魂。当时的那种感觉仿佛被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座城池的大门,生而无愧,觉得那么高远那么寂静。是啊,在这个让人彷徨的时代,我们且能做的仅仅是洁身自好,仅仅是独善其身,不敢说不接受,不敢说不随波逐流,不敢说看破红尘,因为身在红尘又有几分洒脱。有时候想罢了罢了,折中地活着,在这个摩登的时代做一只鸵鸟,将平凡的自己湮埋在物质的沙漠之中。

 有几人甘愿放下,放下心中那囫囵不全的信仰,放下那些属于自己的思想净土。20年的寒窗,让我们朝拜诸子艳羡魏晋梦回唐宋;20年的寒窗,造就了很多学生悲天悯人的心肠,有时候会忽然想起那些已经湮没在历史里的人,有时候会抽身回头看看这个世界,宁愿相信他的美好,做到朱先生那个境界。

 看《白鹿原》,我想陈忠实想要告诉大家一种生活态度,想要告诉大家生活的硬度和质量,想要向大家阐释硬硬朗朗的人生是怎样的。白嘉轩青年时候六丧妻子,父亲早逝,兵祸匪祸,旱灾瘟疫,长子无道,一生充满坎坷,就像他在得知长子辱败门风的时候所说的“我的一生遭了多少罪”。可是他没有低头,中国人不是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中国人是天生的对立体。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都会在黑夜里扶住心脏暗暗哭泣,悠久的文化酿造了中国人独特的灵魂,柔弱但坚韧,可以挺过寒冬,可以抵挡风雨,但是最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反思。就如诸葛孔明,看到那几万在火中挣扎的南蛮士兵也禁不住感叹:我必遭天谴。

 世界上不缺斗士不乏伟人,不缺乏那些一步一步踏在他人骨血上前进的人。可是很多人藏在背后的是他孤独悲苦的灵魂,是他为了躲避那些灾难摆脱孤独的大声呼喊。生命无常,就像黑娃那样,做过匪做过兵,不断挣扎着改变自己的命运,“活着就是让自己痛快”,可是黑娃最后没有让自己痛快,在他拜朱先生为师时候便已经注定他必会被这个世界所吞噬,必会被玩弄权术者所陷害,光明磊落的人最终会败在那些勾心斗角之中。但是一直赞叹这个汉子,不能说他没有错,不能说他不混账,不能说不邪行,可是时局所迫,就如同天上的北辰遥遥注定了他走出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最终地皈依使他得以正正当当地活一回,坦坦荡汤地死一回。活过刀锋舔血的日子他才明白平淡是真,活过身不由己的岁月他才感到灵魂的自由是每个人所能追求的最高境界。

 有哪一个男人愿意把自己酿到淡而又淡的高贵,又有多少人在追逐着浮世的繁华和用金钱来买自己的“痛”“快”。一壶茶,一本书便可以度过岁月的日子是否真的离我们远去?当执长鞭牧牛羊,或煮清茶伴龙泉。有着梦想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同学们一个个踏上追逐生存权利的列车,驶向那个可知亦不可知的未来,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活一个硬硬朗朗的人生,能够白发苍苍之时坐在夕阳下安然欣赏生命最后的风景。

 

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

 

 白鹿原注定成为无解之谜

 迄今为止,除原著小说以外,白鹿原先后已被改编为秦腔、北京人艺话剧、陕西人艺话剧、天津人艺联合西安外事学院话剧以及著名的田小娥传版电影、普通话以及陕西话有声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大部分改编版本都获得了陈忠实先生不同程度的或出于鼓励或出于礼节的赞誉。然而,忠实先生生前最期待能全面呈现百年国史与白鹿精魂的,非这部耗时十六年磨一剑的电视连续剧莫属。

 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作于那个多事的春夏之交,后续的出版也面临着史上最严苛的审查环境,即便在被朱批必须删削敏感内容后才获准加冕文学桂冠,之后更传来不许改编为任何影视艺术形式的朝堂禁令。作为当年与废都等共同东征的大秦军团先锋,白鹿原仍然保持着多难多舛却又异常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二十多年来长盛不衰而又远离朝堂的民间现象级话题。

 作为定位于民族秘史的长篇巨著,白鹿原揭开正史刻意回避的乡土中国的民间治理内幕,并直接撕开了习以为常的民族价值观传统。原著中近乎写实的白灵肃反冤案不仅是习老爷子亲历的刘谢百年党争之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更是红色政权文字狱事件之肇始。至于鹊巢鸠占的不孝不文的白县长,更是忠实先生眼里懂个锤子的一干披着革命者画皮的窃国者侯的真实画像。

 忠实先生清醒的自我观照并小心翼翼地避开了驾轻就熟的左倾套路,以一双神鹿之眼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百年乡土中国的世事人情,再还原成一个一个游走在朝堂乡野的你和我。这才是白鹿原之所以长青不老的生命力之所在。可惜被正史格式化的头脑无法接纳我们和塬上众生之间的投射关系,看透其中髓味的思想者又碍于红顶权贵的尊讳缄默不语。这才有了众多戏骨持之以恒地向这座文化遗产的圣殿不断进行探索。

 白鹿原2017版电视剧既不是第一个吃螃蟹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编剧对故事情节进行了大胆地重构,且不无神来之笔。甚至不惜用脸谱化的套路将原著中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鹿子霖描画成真小人以加强戏剧冲突,并刻意地衬托出白嘉轩的伟光正形象。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似乎也是无可奈何但合情合理的做法。毕竟,白不离鹿,鹿不离白。

 罂粟或曰仙草一谜,既是关中民初百姓种烟渔利的真实写照,也映射了奋斗者面对特品的两难抉择。这一段烟街柳巷的民族蒙羞之史,先从朱先生口中说出来羞先人的忏疚,更引出吕氏乡约复兴的精彩文脉。从此,嘉轩才真正有了挺直的腰板儿。在人民的名义反正黑猫文化矫枉过正的历史关头,那些还在我们心里和智能终端隐藏着的精神鸦片与鬼魅交易,何时能被我们自己用一铧铁犁,豁然铲除。才有自信平生无愧事,死后方敢对青天的豪然正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