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男幼师用3个月时间,在上海打造出了赞爆的户外运动环境丨走进幼儿园

 rgmtxgdbs 2017-06-09

前些天老大很神秘地派我带着小编们去了一家远离闹市区的幼儿园拍摄[走进幼儿园]系列,为何会选择大老远跑去那里呢?因为听说那里的孩子“不得了”,那里的运动“有点意思”,那里有个男教师“非常帅”(捂嘴笑,深觉赚大发了)。


不卖关子,我说的就是位于上海嘉定区的江桥幼儿园,那位非常帅的男教师,便是吴振龙老师,熟悉的人都亲切地唤他一声——小龙老师。(文末有靓照)


特别鸣谢:上海嘉定区江桥幼儿园


全文索引


1. 运动中的孩子

能力强水平高

越自主越自信

挑战让孩子更快乐


2. 运动中的安全


3. 环境背后的故事

“园长,我把滑滑梯给锯了”

“改造户外活动环境,给我3个月”


友情提示:本文阅读时间约15分钟

图片较多请在wifi下阅读


I
运动中的孩子


走进江桥幼儿园的时候,恰逢一波孩子在操场上进行户外活动,郊区的宁静、恰好的阳光、充满朝气的亮色校服、还有全情投入于自己活动中的孩子……这些所构成的眼前的画面,让人忍不住脚步轻快起来,快门也按得勤快起来,却还总觉跟不上孩子们雀跃的节奏。


他们是怎样的一群孩子?为什么我感觉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


答案1: 运动能力超超超~~强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能力强水平高是怎么一回事?


  • 对身体的控制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都会有个别运动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但在江桥幼儿园里,我看到每个孩子都是运动的小能手,在操场的每一个区域,都给了我不小的惊喜。


先跟着我一起随意感受一下操场上热火朝天的活动吧,对了,如果你左手在操作手机的话,请用右手托住下巴(捂嘴笑)。


简单的两根铁质水管,孩子们站立着过、倒挂着过、正着过、反着过……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这里留意了一下老师的站位,以及垫子的宽度。老师并没有亦步亦趋地用手前后护着孩子,而是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孩子的动作,并且保持在一步就能保护他的距离;这里挑选的垫子比两根管子本身的间距要宽出许多,想来,也是考虑到,如果孩子不小心从活动装置上跌落,足够的宽度才能真正保护到孩子。(值得所有老师在环境创设与提供材料时参考)



运动器材之间各种神奇的“组合”也是我在这里发现的一大亮点,孩子们已熟悉的材料,通过重组,又焕发出新鲜的魅力,来满足这些“需求强烈”的孩子。



这些器械与材料的相组合,不仅对孩子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与挑战,更是将传统的技能区域划分彻底打破,我没有看到什么跑跳区、投掷区之类的区域,我看到的是一个综合的“游乐场”,综合区域由平衡区、跑跳区、悬垂臂力区、车区、球区叠加组成,各种材料与组合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各种能力在这里融合,体现区域设计的“综合性”原则而孩子们,将这种“融合”掌控得非常好,并且最让人激动的是,不是个别孩子,而是全部的孩子,每一个映入我眼帘的孩子,都积极响应着、享受着这种融合。



据幼儿园的老师介绍,这些综合区的装置都不是固定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孩子自己参与搭建的,几乎每天都有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依然能娴熟、流畅地完成一个个动作,就充分体现出了,他们的运动水平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动作技能,更体现在灵活运用自己的能力去挑战全新的事物,运动能力、观察力、判断力……一个都不能少。



边走边托着自己的下巴,然后,我又被这几个姑娘给惊艳到了。她们在轮胎上自如地移动~~动~~~动。



还不够熟练上下轮胎的小朋友,马上会有同伴过来帮她先固定住轮胎,待她站稳再放开手,轮胎上的小朋友会通过放低身体重心,弯曲膝盖、前后移动重心来试图保持平衡,失败了,她就自己跳下来再重新尝试。整个过程老师都没有过多来干预,把充分体验运动的权利交给孩子。



这边的攀爬架上,两位小女孩正在享受“高”级风景。



有多高?大家和我一起抬起头仰视,感受一下。

讲真,我有点点腿软。(那谁,快来扶姐姐一把……)

这里小编们注意观察到了孩子的手,如何控制、如何抓握……可我还沉浸在感慨中,她们一溜烟就爬上去了,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记得小龙老师说过:要让孩子有权力接触可控的多元“风险”。那么我们教师的任务也许就是评估孩子的动作行为之“风险”是否可控了。


我们眼中的高难度,却只是她们的“稀疏平常”。(捂脸)



天井区里,我偶遇了一大波“开挂”的“女汉子”。



她们手握拉环,正着翻、反着翻,不借助任何人的帮助,自己助跳一下,或是借力于面前的木头柱子,嗖地一声就倒挂着了。



我观察了一下,通过前后微调脚的角度,孩子能够在倒挂着的情况下,保持静止和平衡,真是厉害!



在一旁有个城堡样的建筑,小娃们通过助跑上坡,坡程过半才能抓到城墙上的绳子,通过手脚协同才得以爬到墙头。



也有小娃不走寻常路……



额,我被发现了。



传统的钻爬装置早就不能满足这群孩子了,瞧,她们找寻到了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方法。



小逛了一圈,我发现,这帮孩子的运动能力超强,源于对自己身体的良好控制,简单地说,他们经常“使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自然熟能生巧,对身体的控制也更熟练于普通的孩子,当然这离不开幼儿园的环境与材料的支持,更离不开老师的信任与“放手”。


  • 与时间竞赛

在轮滑的区域,我感受到了“速度与激情”,在轮滑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展开了小小的比赛,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要控制好每一处转弯、与每一次折返的瞬间,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在这里尽显无疑,同时也体现出了孩子们的运动水平和素质,摔倒了,立刻自己用正确的方法爬起来,站稳,重新开始。



  • 移动的乐趣

综合区被一个环形的道路所包围,孩子们在这里充分体验“移动”这件事儿,你不要纳闷,移动有啥好体验,移动在幼儿园里可大有乐趣。


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在马路上驰骋。




军事区里,孩子们通过滑索体验着“移动”的快乐。


聪明的小龙老师,为了提示孩子们在滑行时尽可能提起双脚,会在索道下设置一些小障碍,需要孩子们提起脚才能顺利通过,或是摆上几个不倒翁,让孩子在滑行过程中能够通过身体的摆动去踢到这些不倒翁。


如此,即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又给军事区的情境设置增色不少。



孩子的运动能力强,也源于不停体验着“移动”带来的快乐,以及感受着移动和空间的关系。


  • 合作的魅力

运动的能力也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能力,在同伴合作中也尤为重要。


球不在自己脚下时,时刻关注着大家的动态以及自己的机会;控球的时候,也首先会考虑到同伴的位置,通过团结合作获得最终进球。



答案2:自主性相当滴~高


江桥幼儿园的孩子在运动这件事儿上可是享有相当高的自主性,不仅仅可以选择在哪里、与谁玩,还能够自己创建自己的运动场地、决定玩什么、制定自己的规则……而正是这样的自主性,让我看到了更加自信的孩子们。


  • 搭建“我们”的运动场


瞧瞧这片硕大的综合区运动场地,据说,器材和材料都是大班孩子自己摆的,完全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并且每次都不重样。


在这里,你可以有n种方法上滑滑梯哦。



小朋友放在这里的轮胎,你知道是做什么的吗?



答案揭晓:我们用这个玩“跳马”。


  • 玩儿“我们”自己的游戏


军事区里“大战”一触即发”。



快占据有利地形!



进攻!



接着在一片混战中我不幸中弹了,然后,就木有然后了……



天井区里,我发现了不少“好货”,据老师说,虽然今天的运动不混龄,但却不影响中大班孩子玩互动游戏,大班小朋友将这些宝贝藏起来,等中班小朋友来运动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去寻找这些宝贝。



藏起宝贝来绝不含糊,把各种运动能力都给用上了。



一个滑滑梯,愣是被孩子玩出了消防局的游戏……



  • 制定“我们”的规则


一踏入操场时,小龙老师就提醒我们,记得要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线,不能随便违规跨越。果然,操场上面,看到了几处画了横道线的地方,孩子都在马路上有序地“驾驶”。孩子的自主性,也体现在制定的规则上。



勇敢者的道路,大班孩子已经玩得非常熟练了,那么干脆制定自己的玩法和规则,架个梯子,从上面走吧。



答案3: 乐于接受挑战


这里的孩子让我觉得与众不同,还在于他们的“无畏”状态,好像什么都不能阻碍他们,一个个都一副来者不拒的样子,面对新的挑战,更是展现出勇敢和自信的一面。



挑战一只手飞跃。



小龙老师提出了新挑战,能不能荡出去后,再回到原来的地方?



借助绳索爬城墙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小龙老师便把绳索缩短了一半,孩子必须助跑自己冲上斜坡过半,才能抓住绳子继续向上攀登。


瞧,这个女孩儿,那矫健的动作和快乐的神情给我留下了超级深刻的印象。



这边小朋友也在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地挑战新线路:



在江桥幼儿园,我看到了运动中的孩子,快乐、自信、自主、投入。记得期间几次情不自禁和小龙老师说,这里的小朋友怎么颜值都那么高,同去的小伙伴们都笑话我没见过世面,现在想来,也许就是他们在运动中这样的状态与精神面貌,让我深以为然,这才是孩子最最美最最满足的样子。



II
安全问题,是运动中的大问题


严肃地说,运动中老师最重视什么,必然是孩子的安全。但什么是危险?怎样创设安全的运动环境,教师如何正确地保护?叫你回答,也许你也不一定能立刻答上来,说的无外乎一些器械的检查、保护措施的使用,以及老师的看护。但再细致到如何检查、如何正确使用、怎么具体看护,又得懵圈2秒。是的,叫我说,我也说不上来。


所幸在江桥幼儿园老师们的只言片语算是给了我不小的启发。

怎么确定器械是否安全?老师自己体验一下,你都没试过,又怎能知道?


垫子的摆放、旁边的轮胎,都不是随便安放的哟。



观察运动中的孩子,提供擦汗与饮水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举个栗子,攀岩墙边放的垫子,如果横着放,孩子如果真的摔下来,并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他身体的大半部分会落在垫子的外面。是的,从实际场景考虑,尤为重要。


如图示:这里为什么要放一个轮胎呢,因为从孩子运动的场景考虑,这边小朋友跳下缓冲之后,有可能小脑袋会触碰到前面的板凳,这个轮胎便起到了保护一下的作用。



为什么孩子在走平衡木的时候,我们让他们张开双手?

并不是为了让他保持平衡,而是为老师张开的双手,让老师能在孩子失去平衡时,第一时间,最稳当地抓住孩子的大臂,保证孩子的安全。(快告诉我,你们之前都误解了这个动作)



III
爆料时间:环境背后的故事


边走边拍,我的嘴当然也没闲着,不停和男神小龙老师搭讪聊着(偷笑),他给我讲了两个环境背后的故事,这里也顺便当作福利,八卦给大家吧。


  • “园长,我把滑滑梯给锯了”



那是小龙老师刚来到江桥幼儿园不久,恰逢园长妈妈想改造一下户外活动环境,便授权小龙老师负责,接着一转身,幼儿园的木质滑滑梯就被工人们大张旗鼓地锯了,这下园长有些着急了,好好的滑滑梯怎么给锯了?


原来,在小龙老师观察了孩子们的运动后,发现,大滑滑梯虽然有几个方法可以上去,却只有单一的方法下来,实在乏味,孩子很快就没了兴趣。这不,把滑梯据开一小块区域,变成半个圆弧镂空,安装上护栏和滑杆,瞬间,就多了一种下来方法,并且,聪明的半圆设计不会占用太大滑梯本身的面积,对孩子来说,也不会造成安全的隐患,真是非常巧妙,现在他们最喜欢在这里进行的便是消防局的游戏呢,一个个刺溜就滑下来了。


  • “改造户外运动区域,给我3个月时间”

想必大家在看之前的内容时,已经大概揣测出了江桥幼儿园户外运动场的区域划分,综合区(综合区域由平衡区、跑跳区、悬垂臂力区、车区、球区叠加组成)、军事区、球区、天井区以及勇敢者的道路。是的,有点特别。


军事区里,正在晒太阳的“沙包们”。



其实在一开始,这里也是按照一些技能划分运动区域的,比如跑跳区、投掷区之类,但小龙老师说,在户外,孩子怎么会跑跳不够呢,为什么还需要专门设立这样的区域,传统的按动作技能来划分区域,在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以及运动的可持续性与发展性上,似乎都暴露出了不足。于是,江桥幼儿园的老师们开始了户外运动区域的大改造。


球区


经历了从动作技能划分区域到按照器材划分区域,又从器材划分区域到主题划分区域,最后演变为现在这样一个处处体现“融合”的户外运动场。当然,这是调动了所有老师一起劳动的结晶,也翻阅了很多户外运动的相关文献。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是一点点进行调整,他自己也是从深入一个个区,到宏观地观察把控整体活动,用操场麦克风指挥各区域做及时调整。想来真的是很“燃”的一段经历呢!


这个像极了军用的帐篷,有时被安置在综合区里充当“隧道”,孩子们对这块有些黑暗的区域充满了好奇,它既增添了游戏性又给了孩子一个对于“黑暗”的小挑战。



 最后的话 


光是看完户外运动,我们一行人就大呼来得值得,看到了这么棒的活动,处处体现以孩子的运动体验为核心,重视体验与过程,给孩子放权、不断提供新的挑战,推进活动与材料的融合、区域与区域的融合,以及运动与游戏的融合。


不论是运动中的孩子、关于安全的点播、还是环境背后的故事,都让我觉得收益甚多,(说实话,那是信息量巨大的一天),那么你呢,看完文章,有什么想要和小龙老师聊的吗?给我留言吧,我可以帮忙转达他哟。


对了,如约上靓照,请勿来要联系方式,我并不会给,捏哈哈。(有本事自己向我们老大或晓晓老师要吧,奸笑)


小龙老师信息:


吴振龙


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后赴台研修幼儿体育。于台湾国立体育大学体推系,选修“幼儿运动游戏理论与实务”与“幼儿律动编创与实操”,师从黄永宽教授。

返沪后,专心于幼儿教育事业,现作为一线教师主攻健康领域幼儿运动版块。


现任:

“至上李慰宜教师培训学校”律动导学班 导师

上海嘉定区江桥幼儿园运动教研组长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超级待见这位帅气的大哥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