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最刚烈皇帝 宁站着死勿跪着生 后世君主以他为榜样

 山地之仔 2017-06-10

三国最刚烈皇帝 宁站着死勿跪着生 后世君主以他为榜样


249年曹魏经高平陵事变后,国家大权完全落入司马家手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成为那个时代的注脚。254年,在位16年的 皇帝曹芳被司马懿儿子司马师废黜,贬为齐王。

为控制朝局,将老曹家的江山挖空,司马师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大魏 皇帝。曹髦(241年-260年),曹魏第四位 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14岁的小 皇帝未来却成长为一位英气早生的君主,他曾经向群臣表示自己崇拜夏朝的君主少康,“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之君”。在曹髦内心里,成为一名中兴之主、扫灭司马家的势力是其人生抱负。

在《潜龙诗》里,曹髦写道“伤哉龙受困,不能越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大意就是我(曹髦)是一条黄龙,本来应身在大海,如今却身困井中,受到泥鳅欺负。此处泥鳅就是指司马家族。

曹髦对大权旁落和操纵朝局的司马家族愈发不满、不胜忿恨。最终在甘露五年(260年)五月初六夜里,命李昭、焦伯等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的野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黜的耻辱,今日我将亲自与你们一起出去讨伐他。”

王经劝阻他,认为兵力弱小,成功的机会很小。曹髦便从怀里拿出黄绢诏书扔在地上,决定以死抗争,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大意为“不能再忍了,就这样决定了,纵使死了又有什么可怕的,何况不一定会死呢!”

曹髦拔出剑登上辇车,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出宫。恰巧遇到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司马伷的士兵被吓跑,又遇到了贾充带领的队伍,曹髦亲自用剑拼杀,“犹称天子,手剑奋击”。贾充等人抵挡不住,便命令成济抽出长戈上前刺杀曹髦,把曹髦弑杀于车下。

《魏氏春秋》记载“时暴雨雷霆,晦冥”,不满20周岁的 皇帝曹髦就躺在地上,雨水血水混在一起,满腔抱负终成遗憾。后来司马昭因群情激愤,诛杀了成济三族,又在群臣压力下,答应以王礼葬曹髦“可加恩以王礼葬之”。不过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中,裴松之认为“下车数乘,不设旌旐”根本不是诸侯王的丧葬规格,可见司马昭表里不一的行为真让人厌恶。

曹髦虽然未获成功,且被污蔑为“小儿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祸”,贬为庶人。但他确实努力了,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他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 中国古代傀儡 皇帝中,实在不多,活出了帝王的尊严,也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三国悲壮的历史。

后来的北魏 皇帝元子攸非常佩服曹髦,说道:“宁作高贵乡公死,不作汉献帝生。”他也同样因诛灭权臣不成,最终被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