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谭(六十一)

 山佳国学谭 2017-06-10

601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稳定政策——《论语》谭  子张篇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实际上就是落实民族政策;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实际上就是落实历史遗留问题;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实际上就是落实人才政策。如此,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这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之后,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国的稳定政策。

602这是《论语》对三代以来的德政作出的总结——《论语》谭 子张篇 

“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所要重视的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高兴。这是《论语》对三代以来的德政作出的总结是为治国平天下指明了“道”。

603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尊五美,屏四恶”——《论语》谭  子张篇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问孔子说:如何做,才可以治理好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做,就可以治理好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尊五美,屏四恶”,凸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两千多年来至今仍然如此。

604、一美、让百姓做对自己有利的事——《论语》谭  子张篇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张说:怎样叫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让百姓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又无所耗费嘛!孔子此时已提出当今改革的思路,那就是:让百姓做对自己有利的事。

605、二美、调动百姓自己的积极性——《论语》谭  子张篇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孔子说:让百姓自己选择可以劳作的时间和事情,使百姓自觉自愿的去劳作。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调动百姓自己的积极性,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这就是当今在运用市场调节作用的思想。

606、三美、要形成人人追求仁德的文化环境——《论语》谭  子张篇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孔子说:要让百姓与官员自己追求仁德而仁德,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想到了今天的:不敢腐、不想腐、不愿腐。要形成人人追求仁德的文化环境。

607、四美、当政者必须一视同仁的庄重而不傲慢——《论语》谭 子张篇 

“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对任何人,都是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要想做到以上三美,当政者必须做到,一视同仁的庄重而不傲慢。尤其是当今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

608、五美、君子让众人尊敬,使贼人畏惧——《论语》谭  子张篇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衣冠整齐,目不邪视使君子心里的表现;让众人尊敬,使贼人畏惧,而又不凶猛。

609孔子对德治、礼治、法治的思想——《论语》谭  子张篇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事先告戒便加以惩罚叫做暴;不给期限便执行命令叫做贼;同样是给人恩惠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德治、礼治、法治的思想,至今仍有意义。

610《论语》的目的就是:“知命”“知礼”“知信”——《论语》谭  子张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他人是否可信,就不能真正了解他人。作为《论语》的最后一章,精炼的总结了《论语》的目的就是:“知命”就是“知己”;“知礼”就是“知世”;“知信”就是“知人”。

611、再看还会有新的理解——《论语》谭  子张篇  

《论语》二十章,一直谭到今天。不谭《论语》的出处,只谭《论语》的思想;谭《论语》思想,只谭在下的理解。到此一条线出现在脑海中: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命、知礼、知信。在下想再看还会有新的理解。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于调兵山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