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著名的隐士很多,严光就是其中之一。
严光字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人,严光在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位名士。才学和道德都很令人推崇。
更牛的是,严光与汉光武帝刘秀是同窗好友,求学时,俩个人经常在一起游玩,常常以游学的名义留连于山水间。
后来,刘秀做了皇帝,严光便改了名字,退隐山林,从此,下落不明。
当尘埃落定,大局己稳,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时,刘秀便想起了自已这个老同学。
由于严光改了名字,无处寻找,刘秀凭着自己的记忆,向画师描述了严光的容貌,然后派人“按图索骥”,拿着严光的画像四处去寻问。
过了一段时间,有人向他汇报,在山东发现了一个与严光十分相似的人,每天披着一件羊皮衣服在湖边钓鱼。

刘秀断定,此人就是严光。
于是,他派人去请,并且带了很多礼物,如此,一连请了三次,才把严光请来。
严光的到来,刘秀非常高兴,立即安排宾馆住下,并派专人何候。
严光有一位老朋友,叫司徒候霸,字君房。此人在朝中为官,听说严光来了,便派自已的下属侯子道,拿着他的亲笔信去请严光。
严光躺在床上,伸手接过司徒候霸的信,大致看了一下,问侯子道,君房这人是不是有点痴呆,还经常出点小岔子吧?
候子道回答,曹公现在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己经不痴了。
严光又问,他叫你来干什么?来之前都嘱咐你什么话没有。
候子道说,曹公听说您来了,非常高兴,特别想跟您聊聊天,因为事多太忙,抽不出身来,所以想请您睌上过去见见他。
严光闻听哈哈大笑,我说他痴果然不假,他教你说的这些不是痴话吗?皇上派人请我,往返三次我才来,现在我还没见到皇上,他身为人臣,难道我一定该见他吗?
听严光如此一说,候子道呆了一呆,临走,他请严光回封信,他也好交差。
严光说,我的手不能写字,我说你写:
君房足下,位至鼎足,其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侯子道嫌回信太简单了,要严光再多说几句,叙叙旧情也好。

严光说,就这些吧,又不是买菜。
司徒候霸收到严光的回信,非常气愤,这是不给面子啊。
第二天一上朝,便在刘秀面前告了严光一状。刘秀听完,抚掌大笑道,这可真是狂奴故态呀,你不用与这种书生一般见识,他这种人就是这么一副德性。
第二天,刘秀亲自去见严光。
听说刘秀来见,严光便卧床不起,刘秀知道严光做态,也不说破,径直走进他的卧室,把手伸进被窝,摸着严光的肚皮说,好你个严光,我费尽周折把你请来,竟得不到你一点帮助吗?
严光睁开眼睛说,人各有志,你为什么总要让我为难呢?
刘秀连连叹气道,以咱俩的交情,竟然还不能放下你的臭架子吗?
严光不语,
刘秀无奈,
只好摇摇头回宫去了。
几天后,刘秀把严光请进宫中,两人推杯换盏,把酒叙旧,说了好几天的知心话。

后来,刘秀封严光为谏议大夫,严光坚决不从,他离开身为皇帝的故友,躲到杭州郊外的富春江隐居去了。
此后,虽然汉光武帝多次征诏他,都被他拒绝了。
他也因此得到刘秀一生的尊重。
严光一直活到八十岁,无疾而终。
临终前,严光对家人说,我之所以受到皇帝的尊重,是因为我远离了他,如果我答应他的要求,在他的身边做事,他对我的尊重就会慢慢地消失,甚至还会轻视。
不要跟尊重你的人走的太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