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历史文化】发掘文献丰富地方史料

 丹琳书斋 2017-06-10

【潮汕历史文化】发掘文献丰富地方史料

2017-06-09 

澄海(包括未分治的汕头在内)是潮汕地区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素来文风较盛,有很多文人学者和著作,被称为“海滨邹鲁”。这离不开潮州“前七贤”和“后七贤”之遗风,孕育出一批如翁万达、唐伯元、澄海“三才子”的吴贯因、许伟余、侯乙符等诗文造诣深厚的文人学者,使澄海的历史更加绚丽多

    笔者深知考证中所需史料欠缺之苦,在从事地方考证工作中,体会到地方史料的重要性,以上世纪70年代东里湾沉船出土为例,笔者经过十年时间,发现清代黄蟾桂手稿《海晏渺论》,其中有清嘉庆十四年六月初二日,海盗抢夺东里湾商船事件的实录,使沉船出土考证得到圆满结论。散失乡土文献在民间的再发现,可起到对地方史的补阙,填充空白,纠误证史的作用。退休以后,笔者走农村,访老前辈,发现抢救了一批失散的地方文献,如民国初年的“观海楼神交社”诗文稿共24本,清进士杨钟岳著的《搴华堂文集》、民间的族谱残本;以及碑记、匾额、刻文、证章、地方铸钱币、契约、旧照片,日记孤本手稿等等。这些残存于民间的史料,经过笔者考证整理,分别印赠有关部门、学者、文史爱好者,受到同他们的好评。他们说这是地方史料金库。

以下介绍搜集到的诗文稿本:

其一,《南华今梦集》四本合四册,戊午年(1918)出版,第一种共七卷,卷一刊序、自传、自序、凡文、序文;卷二收文,卷三收序文,卷四收牍文,卷五收杂文,卷六收来书,卷七录存文。其二,民国十二年的《赢壶诗钞》共八卷;其三,蔡少铭编著的《侍斋文钞》;及《侍斋诗钞》;还有外三种《庚午半年刊》合册,民国十九年版;其四,民国乙卯版《尘影》、《壶中春》合本;及《寄楼余墨》、《同声集》、《小唱酬》、《海上琴声》、《蔗余吟草》、《遐龄集》四卷,附征画;其五是《有闻即录》手稿考。初步阅读这批文献,蔡卓勋瀛壶社的神交活动,有北罗洲、庇能、暹罗、星加坡、香港等七个海外潮籍人群,和京兆、直隶省、奉天、山东、浙江、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苏、江西、福建、广州等海内13个省市人士,共292人,其中女性17人。江宁吴鸣麒在《庚午书牍》第一页中说:“壶史之诗文从神交而广。有神交之性情,因而有神交之诗文。孔子开师儒之局,吾孟子开尚友之局,越二千余年,吾蔡子开神交之局,夫岂敢以蔡子拟孔孟第标神交为日的者,则古无其人……三千里外,以莫逆于心,壶史一读之,读一过,精神一焕发,抵得日坐春风之中。”杨士猷在题词中写道:一支笔勾引出无数人才,争以诗投者几半天下,此岂寻常。其神交之多,地域之广,实是罕见。

《蔡瀛壶遐龄集》第一卷中,潮安胡伯畴于《遐龄会图》题款有“鮀江观海楼”,这指的是遐龄会地点,设于汕头自来水公司的观海楼。

为什么岭东壶社设于汕头自来水公司观海楼呢?

汕头未分治前,属澄海辖域(1921年岁辛酉才分治),何时办起供水业,要从高绳芝家族谈起。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刺激了社会经济发生变革,客观上为汕头兴起提供了条件。澄海高氏是有名华侨家族。高满和、高学能、高晖石、高绳芝是这个家族的优秀代表。高家发迹于南洋,植根于祖国,全盛时曾被称为“高半城”,产业遍布曼谷、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成为显赫望族。高氏系上华玉窖世则公之后裔,农民出身。清政府取消“闭关锁国”的政策,允许向海外移民,高家集团的创始人高满和便是移民之一,是华侨新型元发盛火砻的首创者。满和有九子,其中二子高学能和七子高晖石很有作为。学能东渡日本经商,成为日本有名侨商和侨领。上世纪20年代,日本发生大地震,学能捐献光洋三十万赈救灾民,给日本人民留下深刻印象。高晖石,字学修,庠生出身,无意仕途,佐理父亲经商,父死之后,兄弟推举其经营父亲遗下的产业,火砻由一家发展到十三家,还创办锡矿厂、橡胶园。新加坡、香港、汕头等地均有高氏产业铺号,在互济互助中,对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被选为中华总商会首届主席,连任四届。高绳芝是学能长子,又名秉贞(1878—1913),举人出身。有忧国忧民之心,目睹朝政腐败,国家积弱,列强相继入侵,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在澄城创办振发织布厂,成为潮汕地区第一家采用新式机械的布厂。

汕头地处海滨,居民饮食咸水,时生疾疫,街衢黑暗,店户用柴油灯,易起火灾,故绳芝决定创办自来水公司及电灯厂。自来水厂于1906年先由肖永声、黄玉锵报请政府农工商部核准后,由高绳芝等人集资于丁未年(1907)开始动工,厂址设在海阳县大窖乡(今属潮安县),从此结束了汕头市民饮用脏水咸水的历史。

高绳芝是黄岗丁未起义的参与者,潮汕光复后,出任汕头总商会会长、民政长,全潮财政总长,不久辞去,当年革命军各不统属,十三司令各自称雄。因粮饷欠缺,号令分歧,屡有摩擦,为了地方安宁,他不得不搁下商务,出私财十余万元(银元)以充军费,并劝激真率兵离汕,保障了地方安宁。

自来水公司的负责人高绳芝、高伯昂是澄海人,与神交主要人物蔡卓勋等都是家乡人,而汕头是粤东门户水陆交通、经济中心,有利于对外开展诗社活动,具有上述有利条件,故壶社才设于观海楼。一批时贤为丛刊题签作序,有曾习经、孙斐谷、吴贯因、杨鲁、周之柏等。

观海楼神交社,以崇尚道德、笃厚交谊、交换知识为目的,“一日无孔孟之学,天下无好人,一日无庄老之学,英雄无退步”,将五千卷古书室书目作自课初学必诵之书,其学习精神可想而知。在家教人伦方面,以孔孟治家“里仁为美”,治家就是参政,就是治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蔡瀛壶在六十自忏辞中说:“道德文章习些习些,周易老庄读些读些,沈谢曹刘识些识些,诗词歌曲学些学些,一日六时想些想些,一息百年忏些忏些……”

观海楼神交社蔡公居士征集《甲子六十寿书画》时,澄海秀水乡的东湖村人门生邱风麟(一名拔生)将莲祖书屋世家家藏张文矩(籍贯及年代待考)绘的古画《猫蝶图》,加上自题七古长诗14句及落款,贶赠师门贺寿。此次征集到的神交之友自绘作品共152件。

原澄海市文化局长,文联主席,政协诗社社长、顾问陈文惠对笔者几十年如一日收集出版民间史料,独认为这种辛勤劳动是十分有意义的。并赞曰:踏遍城乡山海边,遗文散字聚芸编。秋霜两鬓仍风发,逸史钩沉一帜鲜。

(摘自2017.06.04,《汕头日报》,作者: 陈孝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