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汉语讲座2

 江山携手 2017-06-10

2. 人类语言的发展

2.1.语言与社会共变。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语言是一个变数,社会也是一个变数;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数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接触而引起互相变化。(见陈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

2.2. 语言的发展是一种渐变。

2.3. 发展的外部原因:社会的产生、发展、分化、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

  发展的内部原因:语言各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发展。语言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部分原有的关系可能被打破,从而使各部分相应地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关系,达到新的相互适应。

3. 人类语言的类型

  从有利于认识和研究语言的角度,目前主要有四种较为通行的语言分类法。  (1)谱系分类,(2)类型学分类,(3)地域分类,(4)功能分类。

3.1. 谱系分类:根据有无共同的来源以及历史关系的远近来分类,主要根据语言之间有对应规律的同源词。有共同来源的、从同一原始母语分化而来的,是亲属语言,如英语和德语;反之,没有共同历史来源的,则叫非亲属语言,如汉语和英语。汉藏语系、印欧语系等语言是不同的亲属类型(或历史类型)。汉语属汉藏语系。亲属语言根据相互关系的亲疏又可以分为语系语族语支语种

3.2. 类型学分类:根据语音和语法构造上的不同特点去分类,这是纯结构的分类。作为分类标准的结构共性,是需要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比如,是否有声调,动词是在宾语之前还是在宾语之后,是否有形态……等。类型分类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汉藏语系的语言有两个重要的类型学特点:一是有字调,一是语素单音节性。

3.3. 地域分类:是根据语言的地理分布去探求语言共性的一种分类。将处于同一地区具有一定结构共性的语言归为一类,称为语言联盟。如:欧洲语言、太平洋语言、南亚语言等等。汉藏语系的语言分布在亚洲东南部。

3.4. 功能分类:根据语言在人类交际中的作用而进行的分类。如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的人们互通信息时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族际语是几个民族间的人们互通信息时共同使用的语言;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往中共同使用的语言,比如联合国规定了包括汉语在内的六种工作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它们是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

(五)语言的性质
  两个问题:(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2)语言与社会共变。

1.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不是生理现象,不是心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一视同仁地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而不属于社会结构本身。也就是说,语言不属于社会经济基础,也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我们说语言属于整个社会成员,但同时也要看到,不同的社会集团在使用全民语言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可以有一些特殊的发音方式、习惯用语之类,带上自己集团的某些语言特征,但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独立的语言体系。个人对语言的运用及其成品,称为言语

2.语言与社会共变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反映到词汇中来;由于社会的进步而引起的思维的发展推动了语法和词汇的发展。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前文已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