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你真的看懂了吗?(附高清图卷)

 伯乐书香小屋 2017-06-10

文玩  | 字画  | 品鉴  | 茶道

3D动画写实《富春山居图境》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富春山居图》与中国文人精神


如果西方艺术是一个爆发力很强的百米短跑,分秒必争,那么东方艺术则是马拉松,不跑到最后,不知道谁赢。《富春山居图》可能是东方艺术非常典型的代表,西方几乎没有这样的绘画形式,这么长的长卷,七百厘米长,一段段看下去,等同于看人生里的每个段落。


生命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而年轻时的张扬、狂躁的那条路,恰恰好要一生才能慢慢修行到让自己安静下来。因此我觉得文人的艺术,可能从这样的部分来切入,让大家可以了解什么叫做“文人”,黄公望即是个文人。诗人王维走在陕西蓝田时,把所有的功名全部忘掉,留下最动人的句子,就是那十个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生命绝望之处,坐下来看云一片片地升起。“行”是“人动”、“坐”是“人静”,如果生命中过动了,你能够有机会静下来看云,发现云跟水是同样的东西。王维在这十个字中,讲到了生命里的一种循环。这时我们说王维是文人,他们写诗、画画、弹琴,在自己的生活里完成自己。文人最重要的不是画画,而是生命的完成,黄公望完成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件作品即《富春山居图》,这有点像《红楼梦》,是东方艺术的长跑,不在意作品有多少,在意的是能否在作品里,把一生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部传达出来。


 文化是传承的,源远流长。《富春山居图》这张画距离我们已有六百多年了,而漫长的历史,全部记在这张画上。传承文化需要耐心,20多岁时喜欢梵高的浓烈,年纪大了才体会出《富春山居图》的平淡之美。如果把西方艺术比喻成短跑,激烈、分秒必争,那么东方艺术则是马拉松,寂寞、不辨输赢。正如,齐白石最好的画全在70岁以后,80岁以后登峰造极,90岁炉火纯青,每一次读他的传记就想说,相信不相信活到90岁——也就是生命到最后——历练出最惊人的力量。

因此,年轻时好好爱西方的东西,像贝多芬交响曲里狂放的因子。要能够喜欢一首古琴的幽兰,大概都要到五十岁以后,因为里面的“此时无声胜有声”不是年轻时会懂的。


黄公望的三次选择

奠定文人的基础


黄公望本名陆坚,因家穷被当地备受尊敬的黄乐老先生收养,改名“黄公望”,号“子久”,寓意黄公望子久矣。


黄公望生于南宋,从小聪明伶俐,却经历国破家亡,在鄙视知识分子与汉族的元朝,屈辱中求生活。而他的一生中三个重要的决定也更帮助我们去理解《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第一个选择,考取“神童科”,成为江南一带底层公务员。在40至50岁时,受长官牵连遭受牢狱之灾。出狱后经受打击不再做官,师从赵孟頫学画。赵孟頫是元朝第一代的大画家,也是一个文人。历史上很多文人看起来非常柔弱,但在一个战乱、悲剧的时代中,文人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传递文化的角色。


第二个选择,卖卜维生。黄公望在50岁至70岁间都在松江卖卜维生。元朝的知识分子不受重视,但他们非常有节气,大都隐居山中或以算命为生。即“退隐”“隐居”,将自己隐藏于天地、山水之间。

 

第三个选择,加入全真教。翻阅历史,全真教藏龙卧虎。丘处机曾是忽必烈身边的军师。全真派隐藏着许多能人,期望用文人的方式影响元朝皇帝,减少屠杀甚至反元复汉。全真派的经历也为黄公望奠定了后来文人的基础。



你真的看懂《富春山居图》了吗?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八十高龄才开始提笔绘写富春江叠峰山峦四季变化的长卷大作。


黄公望与西方天才型画者梵高不同,在七十岁前,他从未想当个画家。正如所有宋元明清的中国文人,黄公望幼年书读得好,一心只想参加科举考试进府做官。四十岁之前,他追求的是身份地位,这位了不得的巨人曾一度被摆在难以想象的乏味官职,杭州官府专收田粮赋税小官。


改变他人生境遇的不是任何大时代的文化潮流,而是被长官牵连下狱,牢坐了十年,罪名也不如苏东坡令人同情,而是颇不高尚的贪腐之罪。五十岁黄公望出狱,转身成了道士;隐居民间长达三十多年。松花江畔一位后代才知晓的伟大画家日日摆摊,干一个一点也不体面的职业,卖卜为生。


《富春山居图》完成的那一刻起,精通卜卦的黄公望已预言此画未来命运将“巧取豪夺”。黄公望为完成此作,在富春江待了五至六年左右;八旬的黄公望业已领悟人生纵有回荡,但勿须执著;从起始至死亡终结,一段因缘罢了。


黄公望接近完图时,将此画赠与师弟,号“无用”,他则自称“大痴”。师弟无用看透不了人生,急着想取历史巨作。无用师弟一毛钱没付取得了《富春山居图》,死后他的后代将之变卖。《富春山居图》走入明代,名气愈来愈大;历经多位大画家收藏,也从此开启世界绘画史上少见坎坷传奇的收藏故事。

《富春山居图》(局部)


画卷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至明成化年间,由沈周收藏。沈周自从得到这件宝贝,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看出画上没有名人题跋,便请朋友题跋,一朋友儿子见画得这么好就产生歹念把画偷偷卖掉,还愣说画是被人偷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沈周在画摊上见到了《富春山居图》,兴奋异常,连忙跑回家筹钱买画。当他筹集到钱,返回画摊时,画已经被人买走了。沈周捶胸顿足,放声大哭,可是后悔已经晚矣。千辛万苦弄到手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剩下留在头脑中的记忆了。沈周愣是凭借着记忆,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一卷以慰情思。


明  沈周 《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多年以后,《富春山居图》成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收藏,但董晚年时又将其卖给了吴洪裕的爷爷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吴洪裕继承了《富春山居图》,而吴洪裕晚年病危之时,想效仿唐太宗把画带到来生去,就在画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将投入火中的画救了出来,并以偷梁换柱的方法用另外一幅画换成了《富春山居图》。


但救下画作已被烧出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至此稀世画作《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此图后,将小段烧焦部分揭下,重新细心装裱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且几乎看不出经剪裁过的痕迹。从此,大段部分被称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小段的部分人们称之为《剩山图》。


《剩山图卷》纵32厘米,横51.5厘米


1745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见到后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不时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


第二年,乾隆十一年的冬天,《富春山居》无用师卷来到了弘历面前。他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理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


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可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


 《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7厘米


时代变迁,几经辗转,《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图》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



而那曾被火烧坏的前半截《富春山居图》,尚存尺五六寸,“山水一丘一壑之景,全不似裁切者”,清初由吴其贞持有,命名为《剩山图》。后流入辽阳人王廷宾手中,收入他的《三朝宝绘图》。


有一位程正揆曾经天真地求当时持有《富春山居图》的季寓庸“为破镜之合”,当然被拒绝了。然而自此之后,《剩山图》始终“绝迹江湖”。


直到20世纪30年代,王廷宾的《三朝宝绘图》流入江阴一户陈姓人家,为上海汲古阁的曹友卿得到,拆开分售,找到的买家是吴湖帆。吴湖帆是用了家藏的古铜器商彝才换来了这幅残卷。他找到了这户陈姓人家,捡回了被当作废纸的王廷宾的题跋,又与沈尹默一同去比对了“无用师卷”,这才确定此乃真迹。


因此兴奋地在1944年的《古今》杂志上发表《富春山居图烬余本》一文,大捧“无用师卷”是“痴翁生平第一杰作,抑亦古今艺林神品之冠冕”,而他自己的梅景书屋也有了“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这么个新名字。20世纪50年代,经沙孟海牵线,以5000元巨款卖给浙江博物馆。



李敖说富春山居图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离合的启示,人间难免有悲欢离合。离合的情况有三种,第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离合,第二种人与物品之间的离合,第三种,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聚散。富春山居图为什么引起我们的兴趣呢?因为这个图在六百六十一年前出现,可是三百年前分离了,结果到了现在,再重新又聚合在一起……

黄公望的《九峰雪霁》留白之美


黄公望从70岁开始习画,传世作品仅有《天池石壁》《九珠峰翠》《九峰雪霁》和《富春山居图》,却位居“元四大家”之首。要了解《富春山居图》就要从他的美学精神开始。


富春山居图(局部

80岁的时候,黄公望创作了《九峰雪霁》,可以看到他如何表达好几天连续下雪,而雪忽然停了,我们叫做“雪霁”,在九峰这个地方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雪,忽然停了之后,整个山被掩埋的白。这种白不是用颜料去加的,而是用淡淡的墨扫过,让它出现不同层次的白,最白的部分根本不画,完全没有处理,就是空白,而空白是最大的白。


留白是西方人很难听懂的词,留白是说“为生命留下一个空间”,不要都塞满,我们叫做“余地”。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说:“你不走的路,要留三条给人家走。”我想那都有民间的智慧,相信东方哲学里面有一种天网恢恢。


黄公望用减少的方式来体现繁复,这种美学手法与乔布斯有异曲同工之妙。乔布斯创造了APPLE,也是美学上的主导者。他最后的家空无一物,一件家具都没有,你无法想象连桌子、椅子什么都没有,都是空的,这时你会想到“空”的基础是什么?乔布斯最后可以在他的产品里面创造出极简主义,也就是不断减少,我觉得乔布斯是黄公望的知己,如果他站在《九峰雪霁》前,会懂这张画。



九峰雪霁图



大家看一下《九峰雪霁》,我特别要提到这一些点,最难画的就是这些点。这些点是什么东西?如果面对一片苍茫的雪山,就会看到那个点就是生命存在的状态。一棵植物夏天枝叶茂密,入秋以后,就看到叶子变黄、变红,然后全部掉落。我们知道植物在脱落叶子时,知道接下来有一个很难过的冬天,因为养分不够,所以必须储蓄它的生命,因此把可以割舍的东西全部割舍掉,最后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枯枝,但里面蕴藏了下一个春天再发芽的力量,这是黄公望在讲的东西。


因此,《九峰雪霁》可能不仅仅是一张风景画,而是经过南宋亡国,汉族受屈辱的过程中,他讲一个民族的复兴,这里有非常动人的力量,我想这也是文人的隐喻。



         《富春山居图》的故事:文人入世与出世的茫然


黄公望在至正七年(1347年)时开始画《富春山居图》这幅画,三年以后即至正十年,我们过去用天干地支,也就是庚寅年,这一年是1350年,他已经82岁。这张画是其生命历练到最后的领悟,我们未必急着当下就可以看懂,因为跟西方艺术、美学都不一样,它有沉得住气、来日方长的祝福在内。


富春江大概是中国最美丽的一个地方,这里没有残酷的政治斗争。东汉皇帝刘秀,当时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同学庄子陵,庄子陵一生做了一件事,就是帮助刘秀打天下,帮助刘秀在公元1世纪初建立了东汉,帮助刘秀登基做了皇帝,成为汉光武皇帝。而庄子陵却就此消失,刘秀因想念他,命名太子“刘庄”,并派人四处寻找庄子陵。直至其晚年,获知在富春江边钓鱼者就是庄子陵。庄子陵没有选择高官厚禄,却选择在富春江边垂钓一生。 宋朝范仲淹作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看到的这片风景不是风景,而是一个人的品格。


黄公望是在画风景或者是画庄子陵钓鱼。庄子陵早就把功名看破,深知伴君如伴虎,他很清楚君臣的关系,因此他就选择了隐退。钓鱼是其生命的另外一种选择,这时看到对于空白这件事的领悟及绘画中的淡泊,“淡”字并不是那么容易了解,宋朝人开始谈“淡”这个字,酸、甜、苦、辣、咸之五味经过以后,大概才能体会到“淡”的味觉,“淡”是一种回甘,就是淡淡地在口腔里,味蕾上留的一种清香。


一代代的文人到过这里,骆宾王、李白、苏东坡都来过,因此黄公望来这里画这张画的时候,其实是把一代代的故事全部画出来,像吴均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他坐在船上,他觉得富春江给他一个没有目的性的快乐跟自由,他可以坐在一个船上,随着水流飘荡,随便到东或到西,这都是写富春江最美的句子,黄公望试图在他的画里,把这样的情感传达出来。


苏东坡到这里感叹,觉得庄子陵怎么那么厉害,可以跟皇帝成为好朋友,所以就写了:“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那是苏轼下放时看的风景,有很大的领悟。


黄公望这张画里,其实是所有文人的共同声音,那种纠缠,那种既要入又要出世的茫然与徘徊。


东方的诗和画讲的是意境,如何把浓、淡、干、湿、轻、重、顿、挫画出来。比如:我们毛笔写字的时候有顿、挫,会发现顿、挫是生命里的困顿跟挫折,因此这一支毛笔的线条在运动时,有时流畅、有时顺利、有时困顿、有时挫折,里面都在传达情绪,因此文人画的基础是书法,是那支毛笔的线条,本身有节奏的感觉。


回到画本身,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图》的水光是非常淡的墨扫过,并不是技巧的难度,而是敢这样画,上下富春江,他读了跟所有富春江的文学之后,他心里有一条江水,要把这个江水的意境画出来。

《富春山居图》的人:峰回路转的人生


这张画里面的人物有八个,有一眼看到的划船的渔家、钓鱼者,有很难辨识的隐藏深山的樵夫,非常有趣,就像有时是人生的高峰,好像人生到最好状态时,有一种峰回路转,这里有一条路;放大看,可以看到笔触的风与水波的感觉。西方的人是征服山水,元朝开始领悟,你无法征服山水,你只能在山水里非常谦卑地存在。



庄子的哲学一直讲如何达到天人合一,如何感觉你跟山、水的对话关系,因此并不是征服性的,所以会把人做这样的形式处理。


科技可以高像素放大画卷,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图》中哪里有人,其实古代就讲人、生命的存在是“渺沧海之一粟”,苏轼《前赤壁赋》里的句子,我们不过是大海当中一粒小米一样,我们的存在本来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黄公望用这样的方式,处理人在自然中的一种处境。


我刚刚讲到《富春山居图》里有八个人,不要完全相信,未必是对的,因为长卷的时间不一定是同一个时间,有可能刚刚的渔夫,现在移动了位置。西方的观点是一张画里只有一个时间,东方的长卷可以延续时间,因此大家可以看到《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重复五次出现,是在不同的时间出现。  


韩熙载夜宴图


画中人也许是移动的空间,也许是不同时间的同一个人到另外一个地方,越到后面,人物的处理方法像动漫一样,两笔就画完了。


画中有一个人在过桥,可以看到所有的人,八个里面有五个都从右往左走,到刚刚的两艘船,是从左往右回去,长卷拉开是直线的,卷起来是一个圆,因此这些人开始的时候往左走,结束的时候往回头走,其实是圆形的概念。


我们叫做“周而复始”。

《富春山居图》(高清图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