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画,月华,月色朦胧

 解连环 2017-06-1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丁酉年

五月十六



编辑: 云上文化

碧潭秋月

来自云上文化

04:54


打开音乐

聆听云上的声音

陶冷月(1895~1985)江苏苏州人;二、三十年代历任长沙雅礼大学艺术系教授,国立暨南大学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擅长山水、花卉、走兽、游鱼,继而练习西法,尤善画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是一位月画奇才。



程十发曾说过:“海派无派”。但是,有的画家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并形成了流派,这就是冷月画派。


他从少年时代开始,细观月行中天,诵历代明月诗,从而悟出了“春月如笑、夏月特爽、秋月高亢、冬月高寒”的画月三味。他曾游遍大江南北,踏雪望月,观松赏梅。


《月夜寒江》


“夜萧森秋气清,愁听巫峡水流声。襄王神女今安在,十二峰头月自明。” 陶冷月的作品情致幽淡闲放,意境空灵超逸,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风貌,融中西绘画与一炉,在美术史上有一席地位。


《清月探梅图》


中西合璧之月夜景色为陶冷月的独特风格,他笔下的月色多取冷色调,视觉上虽不如青绿山水那般悦目媚俗,却是意境幽远深邃,为世人珍重。日本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鹤田武良则称陶冷月是中西结合第一个成功者。


《芦雁》


“空烟无限水潆回,芦荻洲前长石苔,嘹呖雁行沙际落,月明还带笛声催。” 此作湖光朦胧,荻洲静逸,月色高照的夜色中阵阵归雁的景象,技法醇朴潇洒,取中西绘画的技巧,得六法真谛。


《洞庭秋月》


陶冷月“新中国画”的特点是以传统为基准,以欧法补充,注重写生,讲求形神兼备,大略布景取神,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擅画月景,意境清凉静寂。


《寒岩松月》


“蘯舟危巖下,蒙胧月初吐。寒雁忽惊啼,松涛疑夜雨。” 陶氏的夜景,首重烘云托月,笔法自然,气氛祥和,但见清光冷冷,流泻于山水树石之间,微光照物,反光亮眼,折光入胸,妙得蒙胧浪漫之境,可谓 “山水小夜曲”之铭心绝品。


《松崖赏月》


此作描写一隐士坐于崖前松下,与月对望。画家精细刻画浩瀚的夜空与淡淡的圆月,在传统画法中融合西法的造型和光影。陶冷月以文士的形象、苍翠的山松以及夜深人静时的悠远宁静,营造出东方式的诗意和超脱中西之别的纯美境界,体现出画家的高远旨趣。





编辑排版 | 云上文化

投稿/咨询/交流   商务微信:zwss-4067


说不完的画里画外

品不尽的文气墨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