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四宝,你究竟了解它们多少?

 张春强2022 2017-06-10


中国传统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笔、墨、纸、砚来构成的,人们称之为“文房四宝”,大致是说它们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因为中国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书,或能画,或既能书又能画的,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四件宝贝的。

“文房四宝”中的“笔”,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毛笔”,是排在第一位的,那就先说说笔。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

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普遍。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檩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钿、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2000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现在我们常见的品种有“石獾”、“狼毫”、“兰竹”、“叶筋”、“红毛”、“羽箭”等,其笔型大小不一。软毫笔,一般是用羊毫加工制成,特点是柔软、含水量大。大小型号,品种也很多,大型的如“提斗”、“抓笔”等,中小型的如“鹤劲”、“鹤脚”等等。兼毫笔,是用硬毫与软毫相间制成的,刚柔适中。我们现在常见的如“紫毫”,大中小“白云”等。笔分长、短、大、小,运用起来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画大幅的画用大笔画小幅的画用小笔。这些都是一般的规律,但又不能拘泥,如有的画者爱用羊毫,有的爱用狼毫,也有的爱用大笔作小画,认为这样能收到意酣墨饱的效果。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作为书写材料。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文献记载,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据东汉应劭《汉官仪》记载:“尚书令、仆、丞、郎,月赐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陕西省千阳县,靠近终南山,其山古松甚多,用来烧制成墨的烟料,极为有名。另一著名的墨是徽州出产的“徽墨”,产地在今安徽省境内。

墨从制成烟料到最后完成出品,其中还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多道工序,并有一个模压成形的过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项重要的工序,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造过程。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长方、圆、椭圆、不规则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块组成,圆形或偶像形墨模则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内置墨剂,合紧锤砸成品。款识大多刻于侧面,以便于重复使用墨模时,容易更换。墨的外表形式多样,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边墨。

中国画的用墨也是很讲究的。墨分“油烟”和“松烟”两种,油烟墨用桐油或添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油烟墨的特点是色泽黑亮,有光泽;松墨的特点是色乌,无光泽。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只有着色的画偶然用松烟。但在表现某些无光泽物如墨蝴蝶,黑丝绒等,也最好用松烟。中国画的墨,一般是加工制成的墨锭,我们在选择墨锭时,就要看它的墨色。看墨泛出青紫光的最好,黑色的次之,泛出红黄光或有白色的为最劣。磨墨的方法是要用清水,用力平均,慢慢地磨研,磨到墨汁浓稠为止。用墨要新鲜现磨,磨好了而时间放得太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一般是不可用的。但也有画家喜用宿墨作画,那只是个别的。

我们现在有多种书画用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曹素功”等,可以代墨使用。一般来说,画工笔,最好用研磨的墨,写意画,因用墨量大,可用书画墨汁。

说到中国画的用墨,还需说说中国画的用色。“文房四宝”中的墨,就应该包含有色的意思,因为色也是中国画的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色在绘画上我们又把它称为颜料,中国画的颜料与西洋画的颜料是不同的。西洋画的颜料都是化学品。中国画的颜料有两种性质,使用起来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一种是植物质的,如花青、滕黄、胭脂、牡丹红等,性能是透明、质细,但年久会褪色;另一种是矿物质的,如朱砂、朱漂、头青至三青、头绿至三绿、赭石、石黄、白粉等,性能是不透明,有覆盖力,年久不褪色。中国画的颜料比西洋画的颜料种类简单,但给人的感觉却不同,它们使中国画的色彩具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今天,中国画家们为了更丰富地表现生活,也兼用了一些西洋画的水彩、水粉颜料,但这只可适当的搭配,一定要保持中国画的色彩特点;如果西洋画的颜料用过了头,就不像中国画了。

一般人们皆知,纸是在东汉由蔡伦发明的。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却对此提出了疑问。随着西北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进展,许多西汉遗址和墓葬被发现,其中也不乏纸的遗物。这些纸均据其出土的地点而被冠名。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这些纸不但都早于蔡伦纸,而且有些纸上还有墨迹字体,说明已用于文书的书写。

中国古时候绘画多画于帛和绢上,其实帛也是一种绢类织物。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现在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欢用绢作画。大约到了宋元时代,人们才开始大量用纸作画。绢和纸各有特点纸是植物制品,绢是丝织品,笔墨画在纸上,容易表现出笔墨和色彩的变化。画在绢上,其画的光洁度就更强一些。我们现在主要是用纸作画,一般是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是用矾水加工过的,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致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于画工笔画。现在常用的熟宣有“冰雪宣”、“蝉衣笺”、“云母宣”等。生宣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水墨容易渗透,落笔为定,无从更改,而且渗透开来,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所以写意画多用生宣。常见的品种有“净皮、“棉料”、“棉连”等。

除宣纸外,有的画家还喜欢用皮纸作画。皮纸又称高丽纸。它的性能与宣纸相似,但价格却便宜得多。所以,初学画的人也常用这种纸。

砚是磨墨、盛墨的器物,多为石制,也有陶、瓦等材质。对于砚台材质的要求,无论任何材质,都离不开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除上述石砚、陶砚等之外,还有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

然目前写字、作画用砚,也不一定那么讲究,一般选择那种石质好,砚池深、稍大有盖的,研磨时发墨快、水分不易挥发的就可以了。但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赏石、玩石、藏石,因此,砚,很早就成为一种被收藏和赏玩的藏品,兼有使用和欣赏的双重功能。砚台之中,有不少名砚是石质精卓,雕工细腻,耐人品味的作品,同时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我国砚台石材品种类别繁多,石质特点丰富,多种多样。而在中国文化史上最负盛名的砚台,当数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

歙砚因生产于安徽歙县而得名。歙砚取石于古歙州龙尾山,龙尾山“高二百仞周三十里,幽谷深潭,草木葱笼,溪流湍湍,怪石兀立”,素有“现山”之誉,尤以龙尾山西麓武溪乡产珍贵砚石料。

由于歙砚石包青莹,纹理缜密,温润莹洁,且石质坚韧、磨墨无声,故是砚中的上乘珍品。歙砚的石质美如碧玉,腻如肌肤,暗含锋芒,缜涩发墨,油润生辉,具有下墨快,不损笔锋,墨水不干等特点。人云:“抚之如柔肤,扣之似金石。”因此有“龙尾歙砚天下冠”之说。

歙砚的珍贵价值,还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即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变。歙砚雕刻造型浑朴,刀法挺秀有力,美观实用大方,历来被文人墨客誉之为罕世珍宝。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在《砚史》一文中,对歙砚作了概括:“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墨水于纸,鲜艳夺目,数十年后,光泽如初。”

由于歙砚砚材开采时间短,因传世及流入民间的较少,故歙砚(龙尾砚)目前已经很少见,故而价值不菲。

端砚,始于初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砚以其上乘的石质成名于中唐,经过宋、元发展时期后,又经历了明清成熟期、清末民初的衰落期。端砚的形制在唐宋时期较为简单、古朴、注重实用。明代端砚的欣赏价值趋于强化,花式品种不断增多。而清代的端砚形制已是集工艺、雕刻、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文房珍品。端砚一直大量地开采,石料又名贵,经济价值也高,所以市面传世的端砚伪品也多。因此收藏鉴别赏玩端砚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端砚中的极品鱼脑冻、胭脂晕等石质,只能出自端砚石材开采的著名坑洞——“大西洞”,而别的坑洞不会出现那样的纹理。

文章为内容选登,略有删减。

作者:魏泱;来源:《中国审计报》,原题为“浅谈文房四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