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乐不执

 宿缘回家路 2017-06-11
苦乐不执X

苦乐不执
--妙明真心—
佛说:“……形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贪着。是以苦乐,两非道因。(中略)有苦乐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灭于生死黑障。今者,若能弃舍苦乐。行于中道,心则寂定……”
其实“苦”与“乐”只是心念所起的一合妄相,并非实有,不可取,无所执!“快乐”和“享乐”是虚幻的美丽,仿佛是带毒的蜜汁,在给你带来香甜的同时,同时也易蒙蔽蚕食你的心性。
为了追求快乐,人们无所顾忌,尽情地放纵着自己的意欲,让六根感受最大化的刺激-----吃的要过瘾,听的要悦耳,看的要销魂,闻的要香醇……在快乐中,人们渐渐迷失了自己,渐渐难以平复平静的心绪,当贪婪占据你的大半个身心,执着让你欲罢不能时,你才惊异地发现,自己早已成为“欲望”的奴隶。
在风卷云舞的尘世中,人们无法摆脱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无法平息内心翻腾的爱欲情河。为了追寻那些所谓的“快乐”,人们不遗余力,脆弱的心性疲于奔袭,时而在欢乐中痛苦;时而又在痛苦中欢乐。在苦与乐胶着的世界里,人们挣扎着,无助地茫然前行,随着岁月的长河渐渐糊涂老去……
佛在四念处里告诉我们:观受无乐!意思是告知我们,我们所感知的所谓快乐都是不真实的,是虚妄的,是转瞬即逝的,不可贪执。“快乐感”其实是五蕴身感知的一合妄相。人们在虚幻的快感中,不断放大着自己的快乐,这就像是喝酒,酒精的刺激能让你在短时间内感受快乐与刺激,酒劲一过后,身心就会感到极度的空虚和疲惫。
过于追求快乐容易得一种病,叫“快乐依赖症”,得这种病的人往往会忽略生活中“痛苦”的存在。常年追求快乐享乐的习气,会让你变得更加的脆弱,一旦遇上一点点“苦痛”,身心便无法忍受。现在全球自杀率很高,特别是年轻人,从小没吃过什么苦,生活条件优越,养尊处优,稍遇点风雨就寻死觅活。
过于追求享乐会让人心性懈怠,易于堕落!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快乐、享受、欲望太多亦非好事,容易使心绪萎靡颓废,障碍心性,进而影响精进心与出离心的提起。释迦佛当年身为太子,不贪图世间荣华享乐,深知“人身本苦”,知道贪欲和享乐是
障碍自性的挡板,醒悟后的世尊毅然决然舍位出家,最终在菩提树下悟道成道。
有求,就有执。有执,业就空不了!欲望的种子,让我们感受快乐的同时,也感召着业力的牵引。特别是在临命终时,我们脆弱的神识,将随着生前的贪执喜好去受生、去轮回。这是个非常可怕的过程,因为业力的驱使,你将无法把持自己,在生命的长河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
不能执“乐”,同样亦不能执“苦”。所谓“苦”同样也是五蕴身感知的一合妄相!因为心不清净,起心分别,从而让自身感召种种苦痛。苦,有源于身体上的苦,有源于精神上的苦。繁重的工作或体力劳动,会给身体皮肉造成一定的痛苦,但精神上的痛苦比起肉体上的痛苦,伤害要大得多。有些人情绪不稳定,心量小,生活中很容易生气和发怒,执着心很重,遇事爱计较,爱生闷气,有苦也不会向人述说,总喜欢的把苦水往肚里吞,不知道以慈悲和宽容善待自己和他人,亦不知道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化解心中的忧烦,这就是“执苦”!是智慧未开的表现。“苦”本身是会感染的,你越是觉得苦,就会更加的苦。
无论是身心上的苦还是精神上的苦,我们都要设法摆脱它,“形在苦者,心则恼乱”,痛苦能让人心生烦恼,能让人情绪失控。心里若有“苦感”,你的情绪就不可能好起来。试问,一个整天被病痛折磨的病人,快乐得起来吗?一个整天烦恼丛生、抑郁萎靡的人,做事能做得舒心做得踏实吗?“苦”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苦者内心深处,真正接纳了这个“苦”!对于“苦”的理解,心态不同,苦感也不同。同样的病痛,有些人表现得呼天抢地,十分夸张。有些人却表现得十分平静,泰然不惊。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会觉得吃萝卜青菜很苦,但对喜欢素食的人来讲,萝卜青菜却是真正的美味佳肴。若觉是苦,不苦亦苦;若觉不苦,苦亦非苦。
其实尘境本身没有苦、乐之分,都是自己的分别心在起作用。苦受和乐受都是从心里生出来的,因为心里有取、舍,才有苦、乐的感受。符合你的心意,你就感觉到是乐受;不符合你的要求,你的感受就是苦受。由此便知,“苦”和“乐”真真切切只是惟心所造的一合妄相,不可取,无所执!
人不能“太苦”,太苦就会恼乱心性,生活工作太劳苦了,就要学会调养休息,受伤生病太痛苦了,就要疗病养伤。在“苦”的泥潭里陷得太深太久,你就会对“乐”生起贪执之心,继而难以摆脱“乐”的诱惑,一旦给你一点快乐或享受,你就容易欣喜疯狂,在兴奋、癫狂中无法把持自己,而做出种种违逆之事。前段时间电视上报道了一件事:说有个穷乡村的农民领到了一笔巨额拆迁补偿款,人人兴奋得不得了,又是买车,又是买房,进城出入高档酒店。不赌博的也开始学着赌博了,小赌的改成了大赌。田地也没人种了,牲畜也没心思料理了。一番折腾过后,才发现手中的钱已所剩无几,到最后有几个甚至因赌博欠下大额外债,连生计都成了问题,这就叫乐极生悲!也正应了佛陀那句话------“身在乐者,情则贪着”。
执“苦”执“乐”都是成道的大障碍!有些修行人认为只要自己一味“苦修”,就是看破,就是放下,就能成道,那是大错特错。没吃的,没喝的,饥肠辘辘的,你还会有心情参经、悟经、念佛吗?天寒地冻,衣不裹体,冷得瑟瑟发抖,你还有精力体力禅坐修定吗?修行在于修心,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着相修行,永远都不可能见性成道!当年佛陀悟道之前,也尝试过苦修,风雨露宿,断去吃喝,甚至于坟山与死尸合睡,希望能放下尘世万缘,通过感受极苦而悟道、证道,但事与愿违,最终事实证明单靠“苦修”是不能成道的,只能更加障碍、恼乱自己的心性。开悟后的佛陀感慨颇深,留下了“形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贪着”的醒世名言。告知所有修道之人,要想证道,执“苦”执“乐”不行,执“空”执“有”不行,要行于“中道”修行,事实上到最后,这个“中道”也是没有的。
“苦”有“忧苦”、“嗔苦”、“恼苦”、“思苦”、“念苦”、“病苦”……尘世间有形形色色的“苦”,都源于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要学会放下这些妄念,放下我执分别,这样才能化解心中的疾苦。要学会“苦中作乐”和“以苦为乐”。要知道心中的“苦”若不放下,我们的慧命就提不起来,念佛、修行也不可能清净。更可怕的是,临命终时,我们还要感召苦因的业力牵引,落入痛苦的“三途”。
意根的五受“苦、乐、舍、喜、忧”其实都是惟心所造的一合妄相。不以苦为苦,苦亦非苦,不以乐为乐,乐亦非乐,人缘境相,因缘和合,变化万千。“凡所有相皆为虚妄”,无论“苦”相还是“乐”相,皆是虚妄不实,当体为空,了不可得。不应为“苦”而烦恼;亦无需为“乐”而欣狂。应对娑婆俗尘,顺缘逆境,内心如如不动,以一念清净心,伏住妄念忧恼,空有无住,苦乐不执,而得泰然寂定,方为解脱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