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帝的宠妃闹剧:一场由沙枣树引发的民变

 铁血老枪 2017-06-11

千里送树,只为香妃一笑

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十四日夜间,乌什突然爆发民变,主要官员素诚、阿卜都拉被杀,城内官兵被杀戮一空。乌什土地肥沃,物产丰裕,就是满清官员勒索一二,民众也能忍受,不至于爆发激烈冲突。但民众的忍耐总有限度,过度的盘剥,加上地方官员荒淫无度,最终引起了民变。

说来可笑,此次民变,却是因为沙枣树引起。沙枣树本是南疆最为普通的一种树,树皮青褐,叶子乌绿,“四五月间开花,香弥里许,亦号香柳”。沙枣树果实色白,形如内陆小枣,当地人以此酿酒,名“阿拉克”。

乾隆三十年,清廷在乌什地方征调了二百四十名当地民众,专门办理运输沙枣树入京事宜。不料这批民众却聚集起来,半夜执了火枪,杀入城内,围攻驻守清军。那么,乌什为何要运送极其普通的沙枣树去京师?为何又激起民变?这事还得从香妃说起。

《清史稿》中载:“又有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香妃出自名门,其父名为和卓阿里(即和札赉)。和卓阿里去世的早,她在叔父、兄长的呵护下成长。成年后,香妃随同立下功劳的五叔、哥哥入京觐见乾隆。乾隆二十五年(1760),在一次宴席上,容颜出众的香妃被乾隆一眼相中,选入宫中当了贵人,因其先祖为和卓,又称“和贵人”。

乾隆帝对她是恩宠万分。为了讨她的欢心,乾隆帝带她一起去江南散心,到泰山观景,至木兰围场秋狩,往热河行宫避暑,命郎世宁为她绘图。为了取悦于她,让她稍展思乡之情,乾隆帝为她在京师修建了具有南疆风情的市肆。她有自己的私人厨师,为她烹制南疆特色的食物。她可以继续穿着南疆服饰,而不是宫廷服饰。到了乾隆三十三年(1768),她被确立为容妃。后世所称之为“香妃”,实自此开始。至于为何称其“香妃”,据说她全身弥漫着一股沙枣花香。沙枣花的香味陪着香妃的成长,让她刻骨铭心,难以忘怀。至北京后,思乡心切的她,在皇帝的无限恩宠之中,也就提出了移植沙枣树的请求。

现在喀什的香妃墓

滥用民力引发的一场民变

一骑红尘妃子笑,这次来的是沙枣树。将沙枣树移植入木捅,再辗转送到京师,在当日是件耗时耗力的工程。可妃子的需要,那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的,盛产沙枣树的乌什地方就承担起了运树入京的使命。清廷派在乌什地方的办事大臣(清代边境军政长官名称)素诚,糊涂荒淫。素诚的儿子也不是好人,看到有姿色的妇女就强行带走,“乌什人久欲寝其皮而食其肉矣”。

上一页<123下一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