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蒙卦异文考辩(3)9700字

 SUN055 2017-06-11
阅读技巧m.Lw54.com 手机论文网

代写论文请加QQ:97050021
二五者,童山竭澤。(战国《管子·揆度》)[36]
  童东山之木,汲西江之水。(宋苏轼《东坡志林·四民·梁工说》)[37]
  《管子》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今本为西汉刘向编订,故已改用“童”字,其后苏轼亦然。《释名·释长幼》:“牛羊之無角者曰童,山无草木曰童。”[38]《释名》为汉末刘熙所作,因此其解释的应该是意义互换前的“僮”字。在古汉语中,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极为常见。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在这里用作动词的“僮”可以解释为“使……呈现出或达到未冠貌”。
  我们可以想象,无论是使狐犬“未冠”杂毛,使屹立在东方大地上的空桑木母“未冠”菟丝子,还是使豕彘“未冠”冃巾,其愿望都是治理混乱、崇尚秩序、摆脱愚昧、向往光明。这就是“僮尨”真正的含义,也是《蒙卦》的精神所在!
  三、 (撃)
  楚竹书《周易》蒙卦上九作“ 尨。不利為 ,利 ”。濮茅左先生在释文考释部分认为“ ”应当释为“撃”,并引用《经典释文》:“ 音计,本又作撃。”[39]即“撃”是“ ”的本字。又引《说文·殳部》:“毄,相击中也,如车相轚,故从殳軎也。”[40]即“毄”是“ ”的异写。
  作为形书,《说文》未收“ ”字形。但现在我们通过出土简帛可以得知,“ ”字字形在战国乃至秦汉就已经存在。而其字义,也并非仅有“撃”一解。例如:
  周家台秦简《历谱》:“乙丑,史但 (繫)。”[41]注曰:“但,人名。 ,拘禁。”[42]
  尹湾汉简《博局占》:“问 者。”张显成先生释文:“‘问
  (繫)者’,即占问被囚繫惹上官司的人的吉凶情况。 ,读为‘繫’,意味拘囚、拘禁。”[43]
  二者皆释“ ”为“繫”,训为“拘囚、拘禁”义。那么,我们就必须从本义开始,伸明其引申逻辑。《玉篇·殳部》:“ ,係也。”[44]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係》:“許氏既誤以從糸為从系,又誤以會意為形聲。至于訓係為絜束乃引申義,並非本義。甲骨文係字象用繩索以縛係人的頸部。”[45]由此可知,“係”本义为绳索缚繫人的颈部。《说文·糸部》:“繫, 也。一曰惡絮。”[46]可知“繫”本义为恶絮。其后二者殊途同归,或由人类束颈之行为,或由植物恶絮之形态,引申出缠缚、絜束的意义。在词义合流后,“繫”字侵占了“係”字的空间,占有了“係”字的词义。最后,“繫”字又引申出表示束颈之目的的“拘囚、拘禁”义。
  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历谱》和《博局占》皆与占卜行为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就可以合理怀疑,作为有史以来最重要最有名的占卜大成之作,《周易》中的“ ”字也可能释作“繫”。这一解释,历史上已存一例:东汉郑玄《周易郑注》中蒙卦上九为“繫蒙,不利為寇,利禦寇”[47]。
  虽然《说文》中不见“ ”字,但其后《集韵》《广韵》皆收“ ”字。《集韵》:“ ,《說文》:‘繫, 也。一曰惡絮。’一曰維也,或作 。”[48]又“ ,《說文》:‘難也。’或从心。”[49]与“撃”义相去甚远。《广韵》:“ ,攻也。《汉书》云:‘攻苦 淡’。”[50]周祖谟先生的校勘记亦未做它解。《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吕后与陛下(共)[攻]苦食啖,其可背哉!”[51]通过《汉书》原文可知,“ ”为“食”义。可知其当为“ ”字,是“ ”字增附类母“口”转注孳乳而来,训“食吃”义。其引申、孳乳逻辑为: 由“拘囚、拘禁”指向牲畜而引申出“豢养”义,例如:
  郡国或硗陿,无所农桑 畜。(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52]
  扩大对象范围转而指向人,引申出“食(饲)人”义。这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有关,夏、周及汉的州官多称“牧”或“州牧”,意即“牧一州之民”的官员。“牧”又指春秋时最下贱的奴隶,《左传·昭公七年》:“马有圉,牛有牧。”[53]可见其地位尚且不如牛马。因此人亦可 。再由被动的“食(饲)”逆向引申为主动的“食吃”义,为实用目的,增附类母“口”转注孳乳“ ”字,专表食吃。溯源而上,可知“ ”作“攻”解非是,或为《广韵》之讹误。
  通过以上考辩,我们认为在《周易》蒙卦中“ ”字可能并非“撃”的异体字,或应释为“繫”,训为“缠缚、絜束”。既然探究词义,那么我们必须要联繫蒙卦原文来阐说。
  古今易学家对蒙卦多有解读,除马融、郑玄外,皆解“撃蒙”为治蒙过刚,已是公论。例如:
  本義: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故為撃蒙之象。(马振彪《周易学说》)[54]
  張履祥:有以脫為順者,有以撃為順者。寇至不順,非撃無以勝之。(马振彪《周易学说》)[55]
  馬其昶:童蒙宜養,不順之蒙可撃。伊尹啟太甲之蒙,有類於撃,而其志則順。(马振彪《周易学说》)[56]
  我们认为,以楚竹书《周易》为力证,训为“繫蒙”亦不为过。依上文所释,“蒙”为蔓生缠绕植物菟丝子。察树冠被菟丝子所覆盖之形,若其非恶絮,孰可称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身处红尘,又如何能够参透世间万象,“僮”尽其“蒙”。“僮蒙”之后,亦难免残存几丝恶絮缠缚。
  所谓“蒙者,蔽于不善,如桎梏然。”为寇者蒙,如自求桎梏。御寇者智,“利用刑人,用说(脱)桎梏”。既然蒙繫于己,智者自然顺势以“说(脱)桎梏”,“利用御寇,上下顺也”。蒙者则逆势而为,是为“不利”。此即所谓“不利为寇,利御寇。”
  “繫蒙”居于蒙卦上九,上刚过中,故“僮蒙”之后,亦有蒙繫于己。契合《周易》周而复始、吉凶替易的哲学思想。在“僮蒙”治理混乱、崇尚秩序、摆脱愚昧、向往光明的伟大理想之后,亦能清醒而理性地认识到不能“僮”尽其“蒙”,需顺势而为的客观规律。也许这就是“ 蒙”的所蕴含的大智慧。
  注 释:
  ①佑助,古写作“右助”,下文皆依古文,写作右助。
  ②阮元校作伯因。
  ③参见《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三辑:钟如雄《甲骨文“东”字构形与与殷商先民的生命之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