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经了无穷漫长的生命血脉延续进程。从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角度来看,从漫长的原始采猎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再到现在高端文明的信息时代。这些时代的划分主要依据的是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按照食物的短缺程度来划分,则可分为饥馑时代和饱食时代。从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饥馑时代。 人类进入农耕文明时代至今只有5000~7000年的历史,农耕文明之前是采猎时代。所谓采猎时代,也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自于像猴子一样的攀摘野果和像老虎一样的捕猎动物,或者多人一起围猎野兽。人类早期经历了无穷漫长的采猎时代,其食物主要有4种来源:捡拾、采摘、挖掘和捕捞,以摘果为生,与动物的生存方式差异不是很大。 我们的先祖们居住在洞穴中,每天奔跑在河边,或者是山坡上,或者是草原里,或者是森林中。先祖们不断地劳作,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食物。因为在采猎时代,食物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没有足够的食物,我们的先祖们就不得不面临生存危机,就不得不时时与饥饿为伍,饱受饥饿的煎熬。可以说食物是人类最大的生存挑战! 在采猎时代,不管是采摘野果还是渔猎动物,都会严重地受到季节性的影响。野果一般都需要经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年节律,这是亘古长存、永不改变的宇宙秩序。在炎热的夏季和收获的秋季,野果很丰富,生存自然就不会有问题。而到了寒冷彻骨的冬季和万物生发的春季,就没有地方可以采摘野果了。 很多动物在食物短缺的冬季,会利用冬眠来度过难关。人类在生物设定之中并没有这种冬眠的机制,来应对食物极度短缺的寒冷冬季。从逻辑上来推断,人类比有冬眠机制的动物忍受饥饿的能力要强得多,要不人类族群的血脉怎么可能延续至今呢?古代人类又没有好的储存食物的方法,饥饿会成为人类最大的生存挑战,如果耐饿力不是足够强的话,人类早已经被淘汰出局了。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取消了实行40年之久的“票证制度”,标志着中国人已经由缺吃少穿、物资匮乏的饥馑时代,步入到了丰衣足食、物资丰富的饱食时代!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忘记了自身这个族群在无穷漫长的生命血脉延续历程之中“饿是常态、饱是偶然,素是常态,肉是偶然”的饮食生态,饮食习惯变成了“饱是偶然,饿是从无,肉是常态,素是搭配。”现代人的饮食习惯背叛了自己在长期食物短缺生态下形成的生物设定,或者说是脾胃元气场的自然气机设置。 问:人老是怕饿出个好歹来,现在又能吃饱,又能吃肉,不是好事吗? 答:万事皆有度,冰火两重天。现代文明病可都是吃饱了撑的! 食物的短缺会带来营养不良、疾病甚至死亡,经常性的饱食却会带来现代文明病,因为人的身体是按经常性的饥饿设计的。我们在30年前一年能吃几回肉啊?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忘记了自己的历史,一天就吃几回肉,背叛了自身这个族群在无穷漫长生命延续历程中所形成的生物设定,导致机体把珍贵的元气都浪费在消化这种低级欲望上。而机体之元气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元气推动,机体之代谢排毒机制乏力,容易罹患慢性代谢类疾病——现代文明病。 关键词:历史 食物 冬眠 饮食习惯 现代文明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