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丹溪治咳嗽20种用药经验总结之一:外感咳嗽篇

 水木年华138 2017-06-11


朱丹溪(1281—1358年),字彦修,金元四大家之一,被誉为“一位富于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因其创立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和“相火论”为后来广大医家所接受,而成为滋阴派的代表人物。细读其专著《丹溪治法心要》、《丹溪心法》、《脉因证治》、《丹溪手镜》等,感到朱氏在咳嗽的辨治方面也有精辟的论述,且切合临床实际,故就此作一浅析。

病因病机重内伤

明代张景岳首次将咳嗽病因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一直治用至今,这在朱丹溪的论著中已见其雏形。

朱丹溪治咳嗽20种用药经验总结之一:外感咳嗽篇

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把咳嗽的病因总归为风、寒、火、劳、肺胀5种。

风寒多为外感;少数由饮冷入胃,从脾脉上至于肺,即为肺寒,但常内外合邪致咳。因外感六淫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故有伤风咳、伤寒咳、伤暑咳、伤湿咳的不同。

火、痰、劳则多为内伤。首先七情内伤可影响各自所属脏器产生咳嗽,即《内经》中的“五脏咳”,如喜伤心致心咳、怒伤肝致肝咳、思伤脾致脾咳、忧伤肺致肺咳、恐伤肾致咳等。情志不遂,郁而化火;过食辛辣厚味、嗜酒不节,易积热生火,此二者为“实火”。好色之人,房劳过度,易致肾精亏损,阴虚火旺,此为“虚火”。邪火灼伤肺金,遂成郁遏胀满,不咳不止,称为“火郁之证”。

丹溪重视痰浊在咳嗽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痰浊多由脾胃受损,运化失职,聚湿生痰而成,即所谓“脾湿动而为痰”。

  • 首先痰浊本身可犯肺引起咳嗽,称为“痰嗽”;

  • 也可与外感六淫或内伤七情等病因同见,痰浊兼外感则有风痰、寒痰、湿痰、热痰之不同;

  • 痰浊夹情志不遂,则痰易化火郁于肺中,致肺脏郁遏胀满、难以敛降而干咳不止,称为“肺胀”;

  • 另外,痰易与食滞互结致嗽,称为“食积痰嗽”;

  • 痰久滞肺间,结成顽块,难以咳出,称为“老痰”、“顽痰”。

房劳过度,肾精亏损,金水同源,肺阴不足而致咳嗽,即所谓因劳致嗽,此为“劳嗽”之一;咳嗽日久,伤及肺脾肾,气血俱虚,反致咳嗽缠绵难愈,即所谓因嗽致劳,此为“劳嗽”之二

辨证重痰火——外感咳嗽篇

朱丹溪治咳嗽20种用药经验总结之一:外感咳嗽篇

咳与嗽是两个不同的症状,其病因、病性也有差别,辨析咳与嗽的不同有利于临床用药。一般而言,

  • 【咳】是指无痰有声,喉中如痒,羽羽如梗,甚者续续不止,连连不已,冲膈击胸,表明肺气已伤;

  • 【嗽】是指有痰无声,表明湿留脾胃。

丹溪认为,只有“伤于肺气,且又动于脾湿”时,才能咳而为嗽。

外感咳嗽中:

  • 伤风咳症见: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

  • 伤寒咳症见:憎寒发热,无汗恶寒,不干烦躁伤;

  • 伤暑咳症见:烦热引饮,口燥或吐沫,声嘶咯血;

  • 伤湿咳症见:骨节烦热,四肢重著,洒洒淅淅。

  • 形寒饮冷伤肺致咳症见:喘嗽,日轻夜重,烦心胸满,面白痰清等;

  • 若咳嗽反复因感寒而诱发,则表明多有“宿根”———膈上有痰;

  • 体肥饮酒之人,外邪易化热入里,症见咳嗽胸满,口干,便燥。

治疗精于用药——外感咳嗽篇

朱丹溪治咳嗽20种用药经验总结之一:外感咳嗽篇

丹溪认为“咳者,辛润其肺;嗽者,化痰为先,下气为上”是治疗咳嗽的总则。

外感咳嗽,法当“行痰、开腠理”,药用二陈汤加麻黄、杏仁、桔梗;

  • 若脉大而浮,咳嗽夜甚者,表明有化热之象,可加黄芩、知母;

  • 若为形寒饮冷致嗽,则可用参苏饮(紫苏子、桑白皮、青皮、陈皮、杏仁、麻黄、甘草、五味子、半夏、人参);

  • 若脉滑有力,饮食如常者,为外邪已除,化热入里,轻者可用小陷胸汤,重者用凉膈散;

  • 若咳嗽反复为外邪诱发,可用利膈化痰丸(贝母、半夏、天南星、蛤粉、瓜蒌仁、香附),除去膈上“宿根”。

内伤咳嗽,请见下期:

《朱丹溪治咳嗽20种用药经验总结之一:内伤咳嗽篇》,关注本头条号,不要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