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届国展楷书一等奖作品,网友:碑帖融合的很好,章法参差自然

 网摘文苑 2017-06-11

九届国展楷书一等奖作品,网友:碑帖融合的很好,章法参差自然

碑帖融合的横好,章法参差自然(我就弄不了这个,所以很羡慕),细看的话字是很有出处的(虽然楷书我懂的不多)。

1、此作获奖是因为作者对国展状况的敏锐把握。当时国展中很少有写唐楷的,写颜、柳的就更少了,此作者恰恰写颜楷,来了个“物以稀为贵”。

2、此作获奖得益于作者对经典的解读及演绎能力。此作打眼一看便知道学的颜体,但再看时却越看越不像颜体,什么原因?在笔画上,学颜体的人往往会刻意写好甚至强化颜体笔画起收、转折处的“装饰结节”,而此作者则对其进行了有意弱化,从而增加书写性;在结体上,我们往往追求的是颜体的“正大气象”,将字写正、写平,而此作者则采用了“以拙代巧,以奇代正”的结体方式来演绎颜体。此作以《自书告身》为基调,融入了魏碑甚至隶书的笔法和结体特征,在保留颜体基本格调的前提下使书作有了一个新的面貌。

3、此作获奖得益于作者独具匠心的章法设计。该作为四条,采用散点式章法布局,作者通过字形的大小、、轻重、倚正,字间距的疏密,墨色的浓淡,增强了整幅作品的节奏感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关系。

4、此作获奖得益于作者扎实的笔墨功夫。此作看似随意,然而线条沉厚入纸,笔画含蓄而不失生动,可见作者驾驭传统的功力不浅。

个人认为李国胜在九届国展中的成功是评委对他这种探索的认可,但并不代表他的这种风格是完全正确的或值得提倡的。另外,每人的审美观点不同,好恶不同,对作品的评价自然不同,对于这件作品我们可以肯定、否定甚至厌恶,这都是正常的,但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这件作品绝不是毫无功力的瞎划拉,这位作者也并非不学无术的“忽悠”。

以上观点愿与各位书友商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