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陶钵

 秦岭之尖 2017-06-12

园艺 | 苔藓 微景观 | 传统文化 | 庭院情怀 | 视觉

新浪微博ID:@行行之沙

匣钵,烧瓷窑具中的一种,土陶材质。将瓷器泥坯放置与匣钵之中再入窑烧制,可有效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

待陶瓷器烧制完成后,匣钵便成为废弃品,一般是浅埋于窑口附近的土地里。

景德镇地区窑口附近随处挖一挖,都可以找到很多各个朝代废弃的匣钵。

因此匣钵并非收藏品,景德镇有不少瓷人用挖出的废弃匣钵砌墙,这种墙又称“匣钵墙”。

匣钵还有一点研究的价值,因为有的匣钵里面有那个朝代的工匠择出的不合格陶瓷器,连同匣钵一起埋于泥土之下,现今要是有幸挖到一个带有汝瓷的匣钵,那也是价值不菲的。

现今有不少的文人茶士,则喜欢匣钵粗糙而富有历史质感的外表,在文房、茶室用匣钵栽种花草,其中不乏有兰草、菖蒲,茶花等,也有多肉等植株。

匣钵大多因历史久远,多有残缺,但是往往这种残缺却带来另一种审美享受。

记得马未都先生曾说,审美的最高层次乃是病态的审美,比如中国古代妇人的缠足;嶙峋的赏石、老梅花的老干龙蟠、铁锈釉、包括今天所说匣钵的残缺,都可以归类于此。

记得以前研究日本名族审美的时候,有书曾说,日本从千利休时代开始,

形成了WABI——SABI(寂)的高级审美情趣,甚至比唐宋时期的中国更甚。侘び(WABI)与寂び(SABI),其寓意大概就是“外表粗糙,内在完美'。

不过就中国古已有之的梅文化而言,其实是早了日本很多。可以小小得意一下^_^。只不过是当时中国人口众多,主流文化必须考虑大众基础,所以这种小众的高层文化没有得以发展壮大。而日本地域幅度较小,使得这种小众文化快速传播,占领了主流审美的地位。





最美最具创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