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唯一的名将,却最为悲剧

 潇潇雨ekg9m5f4 2017-06-12

霜迟| text

《狄青演义》套本连环画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多次挑衅北宋边境。北宋朝廷挑选卫士戍边,与西夏进行了多次战役。


在战役过程中,有一个北宋将领披头散发,带着青铜面具,每次都冲锋在最前面。

 

西夏的士兵没有见过这位将领的真面目,但是他们知道,四年时间、大小二十五次战役,这个将领烧了他们的数万粮草,还收了他们成百上千的营帐牲畜。


不止如此,将领还指挥他的士兵在战略要地修城构筑堡垒,处处遏制他们要害,让他们前进不得。

 

安远之战的时候,这个将领身负重伤。大家都以为是打胜仗的好机会,结果没想到重伤的将领听到「贼寇将至」这几句话,突然跳起来骑马飞奔到战场。

 

后来,西夏的军队里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中八箭还在冲锋陷阵杀敌无数的将军,听到他的名字大家都会战战兢兢不敢迎敌。


消息传回北宋京城,老百姓们根据描述猜到,这个所向披靡的将军就是他们口中的“面涅将军”狄青。

 

狄青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之所以大家用「面涅」称呼他,是因为在十六岁那一年,狄青的兄长狄素和乡里人斗殴,结果他代兄受过,被「窜名赤籍」,还在脸上刺了字。

 

戴罪入京的狄青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并且在北宋与西夏的战役中大放光彩。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狄青得到了主持西北战事的范仲淹的赏识。

 

范仲淹召见狄青,问他读过什么书。青出身兵士,识字不多,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

 

范仲淹看到狄青每天嚷嚷着要为大宋江山去打仗,于是给他找来了一本《左氏春秋》,并对他说:「将领不知道古今之事,不过是逞匹夫之勇罢了。」

 

范仲淹的话说得很不客气,但恰好刺激到了狄青。于是在练兵间隙,都可以看到狄青手捧书卷发愤读书。


一段时间之后,狄青对秦汉以来的将帅兵法了如指掌,朝廷内外都知道有一个能文能武的将军,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几年之间,狄青就从泰州刺史一路升迁到了枢密副使。

 

公元1052年,才过了几年和平日子的宋朝又出事了——广西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侬智高自称仁惠皇帝,招兵买马,攻城略地,一直打到广东。

 

宋仁宗几次派兵征讨,却连吃败阵,军心动摇。


狄青在国家最需要他的时候主动请战,他说:「我从还是个小兵的时候就立志要报效国家。对于我来说,报效国家的途经唯有上阵杀敌。这次广东反叛,我愿意亲率大军前往平叛,誓将贼首捕获,押至陛下殿门之下。」

 

宋仁宗听完狄青的陈述非常感动,授予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路经制盗贼事,这意味着广南所有将士都归狄青节制。

 

出行前一天,宋仁宗还亲自在垂拱殿为狄青摆酒饯行。


狄青,谥号武襄


狄青来到前线,吃穿坐卧和士兵们一处,终于总结出宋朝军队打败仗的两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宋军管理松懈,有的将领贪功,不管战术配合随意出击,导致常吃败仗;第二是因为屡战屡败,士兵们的心里有了一股恐惧心理,默认自己打不赢。

 

于是狄青开始整顿军纪,他规定没有自己的命令任何人不许擅自行动。谁知道广西钤辖陈曙与殿直袁用贪功,不顾狄青的命令偷偷带领步兵八千人,盲目袭击侬智高,结果大败于昆仑关。


狄青得知后,毫不犹豫的按照军法将二人斩首示众。众人一看狄青果然言必行,于是都乖乖听从命令,不再擅自行动。

 

解决了军纪问题,接下来就要鼓舞大家的士气。狄青知道光靠口说没有说服力,于是玩了一个小把戏。

 

他故意带队经过一座庙宇,从怀里摸出一百个铜钱,祈祷说:「如果我投出去的铜钱都是正面,那么我们一定大胜而回。」

 

哗啦啦的硬币落地,士兵们惊讶的发现一百枚铜钱竟然全部是正面!于是相信这是老天保佑,在狄青的领导下他们一定能打胜仗。

 

其实如果有人翻开看一眼,就会发现铜钱的反面也是正面,狄青之前已经叫人做过手脚了。 这样的游戏不太高明,但在当时士气不振的情况下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两个问题都解决好的狄青开始故布疑阵,他连续三夜大设宴会,命军士夜里尽情歌舞。


侬智高看到这种情况,以为一时半会战还打不起来,就放松了警惕,终于在宋军偷袭下大败。

 

班师还朝的狄青被任命为枢密使,作了宋朝最高的军事长官。


可是谁能想到,高官厚禄累累战功给狄青的命运买下了隐患,甚至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戴罪之身到军事长官,狄青升迁的速度过快,再加上又是以武人的身份擢升为枢密使,这两条完全违背了太祖立国以来防制武人的国策。于是朝野上下开始了对狄青的猜疑和攻击。

 

在这种猜忌疑虑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谣言纷起。有造谣说狄青家的狗头正长角,狄青在家中烧纸祭奠,也会有人说他的住宅夜有光怪。就连京师发水都有人上书弹劾,说是因为狄青武将做了高官,才导致灾祸发生。


面对一刻不停的谣言,皇帝没有再站在狄青一边。


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八月,仅作了四年枢密使的狄青终于被罢官,出知陈州,离开了京师。

 

据说,狄青将行时,对旁人说:「我此行必死无疑,陈州有一种梨,叫青沙烂,今去此州狄青必烂死。」


其实狄青已经预感到了陈州之行定然不会给自己带来平安,只不过一直在等待朝廷明确的结果。

 

按说狄青已经到了陈州不会再被任用,朝廷该松一口气。谁知朝廷仍不放心,每半个月就派人来,明为慰问,实则监视。


被谣言中伤的狄青心中本就冤枉难平,每次使者的到来又要让他惊疑好几天,终于身体再也撑不住,不到半年就发病去世,年仅49岁。

 

说来讽刺,曾驰骋沙场浴血奋战的将军,没有死在兵刃飞矢之中,却死在自己同胞的猜疑和迫害之中。

 

到了宋神宗登基,想要重振国威,结果朝廷里已经没有能征善战的将军。他开始思念狄青,还亲自作文,派使者去祭奠英灵,可是早就于事无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