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3—武有面涅将军

 启书有益 2022-01-25



《大宋十八朝》,纵贯三百年风云,每集三五千字,随性而作,随性更新,清新易懂,可读性强,老少皆宜。看书不再打瞌睡,换个思路读历史,一上手就放不下,欢迎关注、留言、转发、批评……

为方便书迷,本文提供音频(两个版本可选),让眼睛休息,值得拥有

宋仁宗时代的相对安宁,离不开两个人的存在。如果说,包拯是这个时代最负名望的文官,那么狄青必须是这个时代最有才华的武将。

英雄何必出处。

作为一代名将,狄青的军旅生涯是从一名基层普通士兵开始的,一直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以自己的才华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现了从普通士兵到全军统帅的人生飞跃。

年轻时候的狄青,喜欢打抱不平。十多岁时,因为和邻居产生争斗,被派出所抓走,关进了看守所。当时的操作比较狠毒,直接在脸上刺字,类似于《水浒》一书中那些梁山好汉的“金印”,被打上一个“犯罪分子”“不良青年”的标签,注销户籍,发配到京师充军。

结果没想到,部队才是意气少年成长的天堂。

一开始,狄青只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由于他对于骑马射箭十分精通,后被选做散直(侍从之官),当上了小干部。

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忽然称帝,向全世界宣布西夏独立。第二年,就开始不可一世,侵略大宋。宋夏战争,足足打了四年多。在这场耗时费力的战争中,大宋军队整体表现相当焦人,基本上算是屡战屡败,多次在决战中被西夏军重挫。

全军上下,士气低落,从将军到士兵,对西夏军队都相当恐慌。看见西夏军队,心头就慌得一匹:“你不要过来啊!”

这个时候的狄青,职务为三班差使,说起来也仅仅是军队中的一个小头目。在大家都不敢出战的情况下,他主动站出来:“让我来当先锋试试!”大家求之不得。

这一次打下来,狄青声名鹊起,只见他冲锋在前,而且在脸戴着一个铜面具,令人看了毛骨悚然。这个经典造型,也成了他的后来的招牌标志。

在四年多的战争中,狄青总共参加了二十五次战斗,身负八处箭伤,但都是大难不死。他以无所畏惧的英勇表现、拼命三郎的顽强作风,为自己赢得了光明未来。

由于战功十分明显,狄青很快就被提拔为延州指使。

某天,经略判官尹洙前来前线巡视,和狄青就军事问题进行了交流,大喜过望。回去之后,就迫不及待找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我在前线发现了一个好苗子,你们可以培养一下!”

正在因为手下无干将的韩琦、范仲淹哪能听得这个消息,马上发通知叫狄青过来,亲自面试。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交流后,两人都发现,面前这个小伙子武艺高强、精明强干,在行军作战上也极有天赋。韩琦、范仲淹一致认定,狄青属于不可多得的将材,必须要好好培养。

但是,范仲淹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狄青虽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但知识水平很低,居然没有学位证、学历证。要想统帅千军万马,没有知识,不能写、不能说、不会讲道理、不会作动员,那可不行。

范仲淹把他叫过来:“小伙子,你知道我为啥能够当上现在这个职位不?”

没等狄青回答,范仲淹说:“想当年,我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家里很穷。为了读书,我天天吃冷饭。早上做一锅饭,一天到晚分三次吃,就是为了尽量节省时间。我二十二岁外出求学,后来考上了公务员。任何一个时代,没有文化肯定是要吃亏的。你今年三十二岁了,现在读书稍微有点迟,但还来得及。”

狄青完全不相信眼前这位五十一岁大领导竟然吃过这个苦,同时也感慨他能够对自己这样推心置腹。

范仲淹送了狄青一本《春秋左传》:“我给你报一个补习班,你加强自学。要读书,读好书,多读书。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你一定要认真消化一遍。作为一个将军,如果没有文化,匹夫而已,称不上英雄。”

老领导的这一席话,对狄青的刺激很大。他开始自己查字典,不仅读完了《左传》,而且还把秦汉以来的兵书全都研究了一遍。其军事理论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奠定狄青一代名将历史地位的那一战,是平定侬智高之役。

这侬智高是啥情况呢?此处插入一个故事背景。

宋朝的疆域面积,和全盛时期的汉、唐,完全不具有可比性。这个时候的西南交趾(越南北部)已经自己做大做强,脱离了中原政权统治。在交趾和大宋邕州(广西南宁)之间,有一个广源州,其首领正是侬智高,壮族。

广源州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里不仅有崇山峻岭,更有名山大川、此地盛产黄金、丹沙。民风十分彪悍,一句话不对胃口就要动手提刀对砍。侬氏家族一直以来,都是广源州的酋豪,臣服于交趾。

但侬智高这人,很有野心(失败了叫野心,成功了才叫理想),曾经与交趾开仗,没打赢,遭捉住了。考虑到侬氏的势力,交趾也没把他咋样,释放回广源州。结果,此人开始怀恨在心,坚决要闹独立。

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侬智高突然出兵,占据安德州,向全世界宣布,脱离交趾统治,建立“南天国”。他还主动给大宋朝廷写信,请求归顺:“自愿当小弟,只求大哥罩着!”

但是大宋朝廷有着明显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管得太宽”心态,一口就给拒绝了:“人在江湖漂,各人自己操。”

完全没想到,这不给面子的操作,果断把这“南天一霸”惹毛了。他得出一个道理:面子和话语权是要靠自己争取来的。你不给我面子,我自己要找回面子。

于是,他招纳了一批亡命之徒,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带着五千精兵,攻破邕州,改国号为“大南国”,自称“仁惠皇帝”。之后连续占领横州、贵州、藤州、梧州、封州等,一路向东,直逼广州城。

侬智高围困广州五十七日没有进展,就解围攻破昭州。一时间,南方局势恶化,大宋帝国不得不又一次面临严重的外患。

早晓得这个“小弟”这么生猛,不如当时就认了算了。“哪个有本事给我摆平?”朝堂上,仁宗皇帝抛出一个问题。

没有人答话。

在国家危难的关键时刻,已经升任枢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奋勇,他上书仁宗皇帝:“我就是打仗出身,只有通过打仗,才能报效国家。恳请给我兵马,我把对方挑头的给你捉来,任凭发落(臣起自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益以禁军,羁贼首致阙下)。”

仁宗皇帝深感欣慰,当场任命狄青为荆湖南北路宣抚使,讨伐侬智高。

等到狄青抵达前线后,一看现场,竟然和自己预想的出入太大。

战争初期,驻扎在南方的宋军看待侬智高:“不过是一个土老帽嘛,扯虎皮拉大旗而已。”对他相当的瞧不起,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正因为轻敌,故而损兵折将。

工作不是这种搞法!

狄青了解情况后,马上下令,所有将领不准轻举妄动,必须接受统一安排部署。但有人急于立功,将统帅的命令当耳边风。陈曙擅自发兵八千出战,结果大败而还。狄青把他捉来,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一刀给砍了。

所有人无不大惊失色:“这家伙来真的?”

于是,真不敢轻举妄动了。

侬智高等了两天,发现新来的宋军统帅居然按兵不动,不由得哈哈大笑:“传说中的大宋帝国,也不过如此嘛,都是些窝囊废!”

又等了十来天,依旧没得任何动静,于是就慢慢“躺平”,负责站岗放哨的士兵都开始瞌睡连天:“看这样子,今天又是白忙活一天……晚上哪儿喝酒?”

殊不知,敌人的松懈之时,正是狄青的进击之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正是狄青的作战风格。宋军急行军一昼夜,一举越过天险昆仑关,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邕州东北的归仁铺(广西南宁东北)。

侬智高吓得不轻,赶忙出动大军应战,狄青正面以步兵接敌,将蕃落骑兵作为尖刀连队,在战斗关键时刻投入作战,从左、右两翼包抄,侬智高大败,死伤数千。

吃了败仗后,侬智高马上退回邕州城内。狄青紧追不舍,咬着继续推进五十余里。侬智高手下的精锐部队已经死伤差不多了,自我分析,现在遇到了一个“硬头货”,惹不起,我躲得起。

于是,放了一把大火,烧了邕州城,在夜色掩护下,仓惶出逃。

这里面有个问题。为啥历史上那些败军之将在逃跑时候都要放火呢?难道他们没有为民情怀,于群众利益于不顾?

可能想多了。自身都难保了,还顾忌啥群众利益!放火的目的,就是制造混乱,好乘机溜走。当然也有一个“既然我得不到,你也不要得到”的“小家子气”意思在里面。

实际上,高端的做法,是带着群众一起逃,对外发布消息说,是“保护群众”战略转移(特别注意,效仿三国时代)。不过,侬智高没有这个智商水平。

收复邕州城后,宋军缴获了侬智高来不及带走的大量各种金银财宝,并且还发现了一具身着金龙袍的尸体。部分将领认为,这绝对就是侬智高,提议向朝廷写报告邀功。狄青说:“我们都没有见过侬智高,又没有经过基因库大数据比对,法医也没有出具鉴定报告。这个尸体是谁,现在还说不准。这个事情不能报,扯谎虚报的事情,我们不做。”

实际上,狄青的判断完全正确。据史料所记,侬智高当时还真找了一个替身,真身则逃到了大理(云南),开启了流亡生涯。至和二年四月,去世,享年三十一岁。

狄青平定侬智高之役,其规模,实际上远远比不上宋辽战争以及宋夏战争。但是,那侬智高凭借广源州区区一块地盘和数千蛮兵,竟然可以毫无压力把两广踩在地上摩擦,从邕州一路杀到广州,可见宋朝的国防力量,十分焦人。

所以,这次胜利,对于兵事已经逐渐疲软的大宋帝国而言,不亚于是注了一针强心剂:“咦!你看,我还可以起来!”

自太宗皇帝后的两百多年间,大宋帝国在对外战争上胜少败多,弱势明显,狄青的胜利,让朝廷深感欣慰。

正因为如此,狄青成为帝国的时事英雄,一路高升,直至升任枢密使,最终成为了帝国的顶梁柱。

任职典礼上,皇帝专门点名狄青:“你都已经是枢密使了,额头上还留有那一块刺青,实在是不好看。我让御医给你弄了点药水,处理一下。不用付费,公费报销。”

狄青用手指着刺青给皇帝汇报说:“陛下之所以提拔重用我,是因为我立下了战功,而不是因为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从当一名普通的士兵开始的。我想把这个刺青保留着,用来激励士气。”

仁宗皇帝问:“你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人生舞台在于自己表演,只要努力就有更多机会?万丈高楼平地起,辉煌只能靠自己?”

狄青答:“皇上英明!谢皇上夸奖!”

皇帝很高兴,当场批准,并奖励了狄青一套帝都市中心(京师敦教坊)的四合院,而且还给他的儿子解决职级待遇。同时,狄青还得到了一个雅号——面涅将军。

在宋仁宗时代,狄青绝对是最负盛名的将领,他的故事后来也一样得到了千古流传。

大略看来,这狄青与汉代名将卫青十分接近,两人均出身低微(卫青小时候做牧童,成年后在平阳公主那打工当骑奴,具体是牵马还是自己当马,没有考究),后来均成为军界一号人物。只是卫青后面稍微沾了外戚的光(他是汉武帝的小舅子,皇后卫子夫的亲弟弟,骠骑将军霍去病的亲舅舅),而狄青则完全是靠自己奋斗。

而且,俩人的性格也有共同点,都是缜密而寡言,沉勇而有谋,身处高位而不忘卑微,始终心怀戒慎。指挥军队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故事还有后续。

狄青担任枢密使四年,只要他一出场,就会遭到夸奖赞叹、掌声鲜花这让不少人看了觉得不爽。谏官由于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声誉,但宋仁宗没有批准

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京师发生洪涝灾害,狄青避水将家搬到大相国寺,在佛殿居住。引发网络舆情,大家议论纷纷:“这国家干部住庙堂之上,是在想啥?”

当然,据说有人举报他,在军中影响力太大:“万一效仿宋太祖当年,被部下拥戴过头了,不好收场。”

朝廷只好免去狄青枢密使职务,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知陈州。

第二年,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疮,严重感染并发症。三月去世。宋仁宗在禁苑中为他举哀,追赠中书令赐谥武襄

十年之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宋神宗近年来的将帅排名次,认为狄青从军队基层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有始有终,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

当然,这是后话。

回顾前事,请猛点下列链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1—出发乃是少年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2—老郭高调登场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3—刘氏集团破产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4—柴氏幸运上位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5—生活在于折腾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6—后周一路凯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7—策点检为天子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8—大宋开启征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09—总有刁民害朕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0—二李玩火自焚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1—喝酒喝到辞职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2—荆湖唾手而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3—后蜀节节败退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4—后蜀彻底消失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5—南唐风雨飘摇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6—再无春花秋月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7—北汉三遭敲打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8—斧声烛影之谜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19—揭秘金匮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0—彻底搞垮北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1—挨上当头一棒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2—惹到烫手山芋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3—雍熙北伐失败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4—杨家将之悲壮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5—宋辽两败俱伤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6—居然王李起义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7—真宗替换太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8—缔结澶渊之盟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29—西夏悄然崛起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0—那场金融诈骗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1—庆历改革夭折

(启书有益)大宋十八朝032—文有青天包拯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顺便问一句,你关注我没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