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月知识点分享-Rhoton眶颧入路(OZ)

 神外小白 2017-06-12

继续复习新华医院唐寅达医师听译的Rhoton系列视频,各位微友可以在神外资讯公众号查看视频全集。在神经外科微侵袭概念不断深入的今天,锁孔、内镜等不断推陈出新,OZ在神经外科临床的使用,确实越来越少。即使在小编所在的年手术量近3000的神外中心,OZ几乎很少被使用。但对于倾心于颅底的神外大夫,还是应该认真学习OZ入路,什么是单瓣法,什么是双瓣法,什么是三瓣法,优势何在,什么是改良OZ,在这里都有详细的阐述,当然对前颅底、鞍区、海绵窦、中颅底的解剖都会有更深的认识。


一、 眶颧入路Orbitozygomatic approach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和更为良好的视线,可以向颞前、颞下延展。


二、 可以到达海绵窦区和各大三角,及岩前入路anterior petrosectomy,海绵窦入路,应用广泛。



三、 常常听说的单瓣法或双瓣法,以及改良方法。在耳朵前方,注意面神经的分支丛。颞肌temporalis muscle,颞肌浅筋膜temporalis fascia,galea帽状腱膜。



四、 聊到颞浅动脉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搭桥,前支和M2分支吻合,后支和角回动脉angular artery吻合。


五、容貌受颞肌影响最深,颞肌好不好,起决于神经血管束neurovascular bundle,该束全部来自颞下窝,在颞肌深面走形。所以,为了保护他,分离颞肌时,必须在骨膜下分离,不用电刀cold subperiosteal dissection。


六、开始谈单瓣法的骨瓣怎么做?一个点,三个方向,其中keyhole的要求是,一半为眶内筋膜,一半为额硬脑膜,眶顶在中间。钻孔应沿着额蝶缝frontosphenoid suture,蝶颧缝sphenozygomatic suture,在蝶骨、额骨、颧骨 三骨交界点钻颅。Burr hole定位孔



七、开始谈双瓣法。先做一个翼点开颅的骨瓣pterional flap,然后从眶顶打开至眶下裂inferior orbital fissure,从颧骨离断至眶下裂,断颧弓。第二个骨瓣的形成比较烧脑。



八、开始谈视角的优势,开始谈单瓣法中最没有用的是眶顶orbital roof和颧弓zygomatic arch的连接部,所以这部分可以不用去除,那么就改良一下单瓣法,将该连接部保留,这样的优势是不用离断咬肌masseter muscle,这样就避免了术后的咬肌挛缩clump down和下颌疼痛jaw pain。颧弓离断后,不断咬肌,直接下翻即可。如果在双瓣法中进行这样的改良,那么就成了三瓣法。然后教授整体复习了该三瓣法的开颅过程。



九、开始谈颅内的结构,大部分在海绵窦区学习时讨论过。



十、开始谈改良的单瓣OZ,从显露Acom开始说起,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显露Acom用眶外侧/额外侧已足够,后面教授提了,改良OZ对处理眶内病变的巨大优势,可以显露视神经管optic canal前方到眶尖orbital apex的全部区域。



十一、开始谈从OZ显露中颅窝的结构,在海绵窦区及颞下入路时,大部分都已经讨论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