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茶境 2017-06-12

这篇文章,把积极心理学的定论教给大家,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奠定一生的幸福基础。

一.幸福的孩子,对愉悦感必须有所节制

有一个心理学的结论会让大家大吃一惊:最幸福的孩子不是什么都拥有的,而是知道节制自己欲望的因为人们对于消费型的欲望,非常容易因饱足而生厌。一个下午就吃一大桶冰淇淋、新买的CD马上连听十遍,这种不知节制的行为很快就把我们的胃口破坏殆尽。

英国的心理学家对各个收入阶层的人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同样让人震惊。暴发户的孩子们幸福指数最低,而中等收入稍稍偏下的孩子们最幸福。原因就是不加节制的欲望满足,毁掉了孩子的幸福体验。而“悠着点、慢慢享受”的中等收入家庭孩子,幸福体验非常高。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所以,我们可以从小教会孩子的幸福消费习惯:把消费化整为零,并间隔一段时间。

在食物上我们可以把一大块巧克力分成小块,每天吃一块,而不是一次性整整吃掉一大块。

在金钱上:可以给孩子一个储蓄罐,每天放进去一定额度的零花钱,要比一次给孩子一张大票子好。

手里有很多美食、金钱的孩子只会逐渐对幸福失去感觉,而小剂量、分次数的幸福才能让孩子知道:幸福如同棒棒糖,一口吞下去是不行的,要一点点慢慢品。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二.积极的生活态度更容易收获幸福

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三次尝试自杀。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决定以“激励他人”为生命目标后,创设“没有四肢的人生”非营利组织,实行各种创意行善,至今已在五大洲超过25个国家、举办1500多场演讲,给予(接受)数百万个拥抱,自称为“拥抱机器”。他在2005年被提名为澳洲年度青年楷模。出版过两片畅销全球的DVD,写了两本书,为他量身打造的电影《蝴蝶马戏团》则在2009年获“门柱影片计划”最大奖。

可见,幸福的生活并不是由现在你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在你产生“我能够变得幸福”“我很幸福”这样积极态度的瞬间,你就会发现此前从未发现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积极心理学家们正确地把握让人们变得幸福的原因,并以使这种原因与生活接轨为目的进行研究。他们发表了以下研究结果,即:积极的心态能促使人更接近幸福,越积极的人走上成功人生道路的概率也就越大。

如果让孩子从小树立了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长大后他们也越容易收获幸福和丰硕。

积极的思考方式不会在短时间内养成。此外童年时代的生活习惯在长大成人之后也经常会出现。所以从小时候开始就应该培养孩子建立起积极的思考方式,这是父母需要努力的重点。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三.小的时候,不吝惜给孩子更多的身体接触

妈妈们都知道那个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吧!

小猴子一边去吸吮铁丝妈妈的奶,一边用后腿紧抓着用软布做成的“猴妈妈”。毛豆妈第一次看到下面的照片时,被shock到:身体接触所表达的爱,对宝宝如此重要!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光是营养食物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接触性安慰”是一种基本需求,妈妈的身体拥抱,对孩子的幸福感是一针强心剂。

孩子天生有拥抱及被拥抱的需求,拥抱是建立他日后的安全感、幸福指数和抗挫折能力的关键因素。妈妈们,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依恋,珍惜做母亲的本能,用拥抱、亲吻和多多的身体接触,来滋养孩子的幸福感吧!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四.幸福只有在“真正的投入”之后才会到来

投入分为主动投入与被动投入。主动投入指的是沉浸在快乐中的投入,被动投入指的是在身处某种状况之时为了解决问题而不得不投入的情况。

你们家孩子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做作业的时候,一会儿玩玩橡皮,一会儿看看电视;但是只要一玩上电脑或者ipad,就目不转睛,好几个小时动也不动? 很明显的,孩子在玩电脑的时候进入了“投入”的状态。

但奇凯岑特米哈伊将这种投入称为“假性投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像是一种投入,但不会有任何的长远发展,只是一种单纯追求快乐的行为。“假性投入”也能让人感受到瞬间的快乐,但随后幸福的感受并不会随之而来。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幸福只有在“真正的投入”之后才会到来。真正的投入是一种向自己的梦想与目标不断靠近的“自我实现型投入”。这种自我实现型投入是一种能够决定生活质量与幸福质量的投入。自我实现型投入在投入的过程中或许会伴随有痛苦艰难的情况,但此后便会带来快乐与自我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童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投入各种事情的程度,决定了他们今后所能经历的真正投入状态的程度。

然而,很多孩子在学校上课,却是一种被动投入的过程。为什么孩子无法真正投入学习呢?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根据奇凯岑特米哈伊的研究结果,孩子从12岁开始就可以区分工作与玩耍,此时他们会意识到学习或做作业并不是玩耍。在工作中的强制性比起自发性来说,其倾向更加强烈。虽然讨厌却不得不做的强制性特点,让孩子们无法投入到学习中。 实际上对学校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们无论是对上课、考试还是作业等都无法投入。上课、考试或作业与其说是觉得有困难,不如说这一切都是强制性才让人无法集中。投入程度越低越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成绩。

因此,使孩子体会主动投入所带来的巨大乐趣很必要。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孩子做到真正投入:

1.尽可能让孩子决定自己想要做的事

2.让孩子自己树立目标

3.对孩子提出符合他们目前能力水平与状况的课题

4.要让孩子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要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五.从小教会孩子,为体验而花钱

这一点也是积极心理学家告诉我的:想要幸福?应该不是为物质花钱,而是为体验而花钱。

和朋友一起远足、和家人一起晚上玩游戏、带孩子进行一场难忘的亲子旅行,幸福的体验都比买一大堆东西要好得多。

体验永远比拥有物质更幸福,一个拥有积极体验的孩子,回忆将内化为他的精神内核。而孩子即使拥有再多物质,能帮他做到这一点吗?物质在我们消费完的一刹那就会产生“享乐适应”,不再产生幸福。物质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旧、不再具有吸引力。而体验会在时间流逝中,则变得更加积极。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再说,体验是唯一无法和别人相比的东西。不管别人怎样炫耀性消费,我们私人体验的快乐是夺不走的。

从小教会孩子:人生,是体验的集合,而不是拥有物质的集合。

体验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带孩子做昂贵的跨国旅行。一次家门口公园的共同散步、一张儿童音乐会的门票,一次博物馆之旅、和孩子共同做亲子园艺、让孩子打下手下一次厨房,都是。

真正会花钱的父母,都把钱花在了体验而不是拥有上。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六.从小教会孩子建立自己的参照系,不和别人比

积极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当父母教会孩子“我有多棒(成功、聪明、友善、富裕、有道德)时,如果依据的是内在的、客观的标准,孩子就会幸福

这样的孩子最不容易得抑郁症,身心也更为健康,因为他们不太可能收到外部评判、外部现实的打击。

同时,心理学家也发现,最不幸福的孩子是:从小被父母比较的。与别人比较,是导致孩子不足不满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缺乏感都是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成功。

积极心理学说,这么做,能让孩子一生幸福!

当孩子不是问自己“我的成绩能够让我自己满意吗?”而总是问“我的成绩跟邻居小明比起来怎么样?”我们怎么能放心孩子会一生幸福呢?因为他的幸福标准总被别人牵着走啊!

从小就要教会孩子确定自我的价值,少和别人比较。

教会以上这六,并不容易。孩子也不会因此而年薪百万身价上亿,但是等父母可以欣慰的发现孩子拥有积极平和乐观的心态,和幸福、自足、丰满充沛的人生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幸福奠基了,不是吗?

来源:北京积极心理学

尊重原创,感谢原创,如有侵权,原作者可随时联系做删除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