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你都了解吗?

 家有阿凡达 2017-06-12


导语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渗 = 护理事故? 


来源:天使驿站(ID:tsyz120)


药物外渗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更有这样的


这是一张张图片足以让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敲响警钟,并引以为鉴。

1

药物外渗的原因

①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② 速度过快

③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④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①高渗液体如:500g / L 葡萄糖注射液、200g/ L 甘露醇; 

②血管收缩药如: 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

③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

④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

⑤抗肿瘤药物如: 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呤等。

2、机械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多为:

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

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次数

3、生理因素

病人静脉弹性降低, 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 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 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①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 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 血管长期营养障碍, 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 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 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②昏迷、严重脱水, 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手术麻醉、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 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或外渗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4、血管因素

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的完整性并导致破损。

2

药物外渗分期及临床表现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导致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包括一些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静脉和周围组织,导致静脉炎或软组织损伤发生的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特殊抗生素、心血管活性药物等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其表现为: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Ⅰ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Ⅱ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Ⅲ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Ⅳ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大于15厘米,循环障碍,中度-重度疼痛。

3
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刺破血管。

2、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3、了解药物特性,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4、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5、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4
外渗处理措施

1、 有热敷、冷敷、红外热照射等方法, 对于静脉输液外渗局部出现的红、肿、痛及局部炎症反应, 缓解药物外渗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疗效,。取热水袋、热毛巾局部热敷, 水温不超过60 ℃ , 红外线局部照射距离,每次10分钟,以免烫伤, 通过物理疗法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 并能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2、局部封闭:0.9%Ns5ml 地塞米松 利多卡因,在红肿皮肤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边退边注射药物,先把外渗区周边封闭起来,持续3-5天。

3、针对性处理:血管收缩药,应用热敷,从而促进药物吸收,尽快消肿。高渗药,立即停药,冷敷,局部封闭。化疗药物,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剂。

4、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让水疱自然吸收;大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针头在水疱边缘穿刺,将水疱的液体吸收,情况严重的,应由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会诊,跟踪处理。

5、用冷藏后的仙人掌的肉(要去皮,刺)敷在渗出部 

6、新鲜土豆切成薄片,外敷在渗出部,干了再换一片

7、用芦荟汁外敷 


常见外渗药处理

1、红霉素、地西浮:

   外渗时局部会产生无菌炎性反应宜选择 冷敷效果更佳。

2、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

 应用特异性药物能够直接对抗渗出药物的毒理作用,具有较强的组织损伤修复作用。如血管收缩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药物外渗时使局部缺氧, 皮肤颜色改变, 严重者出现局部皮下组织坏死, 酚妥拉明、山莨胆碱敷于局部, 能起到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作用, 热敷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3、浓度过高的药物如: 25%甘露醇、碳酸氢钠、脂肪乳

由于滴速过快易致外渗,局部用利多卡因 vitC封闭再 取硫酸镁湿热敷, 每半小时更换一次, 同时观察局部皮肤渗出后肿胀消退情况和颜色的变化。也可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皮肤患处,包括脂肪乳外渗时也可以使用 。

4、钙剂抗素血管活性药:丹参注射液外敷 

5、 静脉炎:

由于长期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使血管出现炎性反应, 沿着血管走行出现条索状, 并且有红、肿、热、痛感觉,用康惠尔透明贴沿着血管走行粘贴3-4天。

5
化疗药物的外渗及护理

化疗药外渗性损伤局部表现


1、外渗初期在注射部位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局部皮温降低。

2、外渗发生24~48小时后,皮肤出现紫黑色水泡,严重者可有指端脉搏消失。两

3、周后水肿消退,皮肤表面焦痂形成,与正常的皮肤出现明显界限。


化疗药外渗护理

1、化疗给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执行或指导。

2、输液中严密观察,一般15~30分钟巡视一次,细心观察有无红肿、渗出、疼痛,重视患者主诉,主诉输液部位有疼痛及烧灼感,不管局部是否肿胀,都要立即停止用药,按外渗程序处理,同时注意回访,一般化疗药物外渗观察不少于10天。

3、如果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应先注入非发泡性药物,如果两种均为发泡性,应先注入稀释量最少的一种,两次给药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糖水冲洗管道,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5—20分钟。

4、在输液前应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的主要表现,如果出现局部隆起、疼痛或输液不畅,教患者学会关闭输液器,及时呼叫护士,尽量减少化疗药物渗出量。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

       发生外渗,及时给予解毒处理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保留针头,并吸出外渗液,接注射器推注地密米松5mg拔出针头;

③病变肢体抬高至少96h;

除铂类化疗药禁止局部冷敷外,其余化疗药外渗可给予局部冰块冷敷12~24 h,以减少肿胀,并可以降低受损组织的代谢水平、进而限制组织损伤的范围。

如为紫杉醇注射液外渗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普鲁卡因;如为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外渗可采用等渗硫酸钠;如为长春新碱外渗可采用透明质酸酶进行封闭。封闭范围应大于渗漏区,不可过浅,注射前抽回血。

用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敷,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多爱肤软膏外涂,水胶体敷料使用;

局部用0.9%NS10ml 利多卡因1支 地塞米松5mg封闭

吡柔吡星化疗外渗处理
1、用50%硫酸镁湿敷 

2、美宝湿润烧伤膏外敷
3、多爱肤软膏外涂

4、水胶体敷料

 5、微波治疗 

6、抬高患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