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桃气淘 2017-06-12

后循环动脉局部缺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TIA和梗死;

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的脑组织,包括脑干、小脑、中脑、丘脑、部分颞叶和枕叶皮质;后循环动脉系统包括颈部椎动脉,颅内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等及其分支;

供应小脑的分支为终末动脉;

发自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的内听动脉为最细和最长的分支;

供应脑干的血液来自深穿支,分为旁正中、短旋和长旋动脉

发生缺血时仅大脑后动脉与颈内动脉系统有侧枝循环形成。

由于后循环负责供应脑干、小脑和枕叶皮质,所以后循环缺血性卒中通常会引起头晕、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姿势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和视野缺损等症状;



(1)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病变部位:延髓上段背外侧;

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闭塞;

(2)脑桥腹内侧综合征(Fovil综合征)

由基底动脉旁中央支血供障碍引起。

(3)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

病变部位:锥体束、脊丘束、内丘系;展、面神经;

疾病:由基底动脉周围支、小脑前下动脉阻塞引起。

(4)完整的脑桥梗塞——“闭锁综合征”

四肢瘫痪,构音障碍,但意识保留,患者可通过眼球或面部的部分运动与外界交流。

(5)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分出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闭塞可导致中脑、丘脑、和部分颞叶、枕叶(大脑后动脉分支供应的部分)的梗塞。

(6)大脑脚综合征(Weber综合征)

病变部位:动眼神经、锥体束、黑质;

疾病:大脑后动脉脚间支和脉络膜后动脉梗塞;

(7)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指在锁骨下动脉或头臂干的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段有部分的或完全的闭塞性损害,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中的血流逆行,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的远心端,导致椎-基动脉缺血性发作和患侧上肢缺血性的症候。

(8)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征

基底动脉直径≥4.5mm;基底动脉上端超过鞍上池或床突平面6mm以上

          血管再通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治疗。在血管再通方面,前/后循环卒中存在差异,后循环卒中的预后不良率高,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即使早期血管再通,死亡率亦达1/3。侧枝循环也不同,后循环缺血时以一级代偿,即前循环经后交通动脉向后循环代偿为主,而前循环缺血时二级代偿作用突出。此外,后循环缺血血管再通时间窗明显延长,一般延长至12~24小时,国外部分中心甚至延长至48小时,这使得后循环缺血血管再通治疗更为积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