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儿童之家”为支撑做好社区儿童保护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渭南政府办何新民学习

 昵称31164931 2017-06-13

以“儿童之家”为支撑做好社区儿童保护

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云南省保山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赵嫒

 

儿童之家是社区儿童工作的一个新生事物,它起源于紧急状态下的儿童保护。目前,儿童之家的理念和运作模式已经推广到正常状态下的儿童保护工作中。《云南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保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90%以上的社区建立1所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一体化服务的儿童之家”目标,为推动“两个规划”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探索社区儿童保护工作的新途径,2014年,市妇儿工委针对儿童之家建设问题组织开展了专项评估,市妇儿工委办公室也通过多次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家长、儿童及部份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分析和思考,对如何以儿童之家为支撑做好社区儿童保护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保山市儿童之家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儿童之家10所,其中隆阳区2所、施甸县2所、腾冲县2所、龙陵县3所、昌宁县1所,比2012年增加9所,实现了较大的突破。10所儿童之家共投入经费41.5万元, 其中,省妇联项目经费14万元,县区妇联3万元,县区政府8万元, 乡政府2.9万元,各相关部门10.6万元,企业出资3万元。共配备了10名专(兼)职负责人,且年龄结构以30至40岁具有丰富经验的女青年为主,其中,30岁以下的有3名,30—40岁的有4名,40岁以上的有3名;学历文化处于中上水平,初中文化的有2名,高中或中专有1名,大专4名,大学3名,儿童之家在人员配备、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方面不断趋向合理。

(二)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提供保障

一是提供组织保障。为推动儿童之家建设,保山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县区均成立了由市、县妇儿工委主任为组长,组织、宣传、妇联、教育、卫生、人社、民政等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妇儿工委把儿童之家建设纳入对五县区妇儿工委目标责任管理考核的内容,并向“两会”提交了关于推进儿童之家建设的提案或建议,努力协调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解决“有人办事”、“有阵地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二是提供阵地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在社区场地和办公条件极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源,依托乡村文化活动站或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等及时帮助解决儿童之家阵地建设的问题,尽最大限度提供支持。目前,全市10所儿童之家都至少有50平米以上的室内空间和一定规模的室外活动空间,达到了关于活动场所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三是提供经费和人员保障。积极协调、争取各级资源,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在资金保障方面,积极争取县、区、乡镇三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同时,协调各方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在合理利用省级项目经费4万元的基础上,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向保山市浙江商会、川渝商会协调资金3万元支持关庙社区省级儿童之家建设;市妇联同时向上级争取资金10万元,在施甸县建立2所留守儿童之家;隆阳区、腾冲县妇联联合县关工委、共青团共投入13.8万元建设4所儿童之家;龙陵县、乡政府共投入资金3.9万元建设3所儿童之家,为各级儿童之家的建立提供了经费保障。

在人员保障方面,为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措施,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儿童之家设立公益岗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村、社区妇代会主任、教师等作为儿童之家的负责人。同时,鼓励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和热心家长积极参与到儿童之家的服务中来。龙陵县还组建了回乡大学生、美丽中国、退休老干部、县直单位等4支志愿者队伍在假期、重大节日、周末等时间,轮流到3个儿童之家开展支教和关爱帮扶活动。

2.加强督导,注重培训

保山市妇儿工办多次深入县区、乡镇、村、社区进行督导,为儿童之家的推进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解决各级领导干部对儿童之家认真模糊的问题,保山市妇儿工委注重抓好培训。去年,保山市妇儿工委办公室先后深入到龙陵县、昌宁县对儿童之家建设进行专题培训;今年8月份,市妇儿工委举办了保山市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专题培训,邀请云南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皖明,儿童工作专业顾问、原联合国儿基会中国项目官员杨海宇对“儿童之家”建设进行了专题讲解,保山市五县区政府领导、县妇儿工委副主任、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领导共80余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各成员单位领导及业务骨干进一步增强了对儿童之家的了解和认识,解决了思想上和行动上存在的关于儿童之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在“建”的过程中,各县区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观摩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同时,还组织开展相互参观学习交流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听介绍、看现场、提建议等,对儿童之家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为加大儿童之家建设的落实力度,市妇儿工委办多次深入到社区检查督导儿童之家的推进情况,指导县区做好问卷调查,并帮助做好策划、建立相关制度、设计活动内容等。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妇联等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到五县区和各成员单位,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形式,对儿童之家建设推进情况进行了督查,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的重视程度。

3.分类建设,逐步推进

为全面推进儿童之家建设,我市采取定目标、定任务的方法,逐步突破。去年,市政府在与各县区妇儿工委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中,把儿童之家建设硬指标纳入其中,要求每个县区至少建立2所儿童之家,并按照省级示范先行一步的原则,加强对昌宁县省级儿童之家的管理和指导,为其他县区、村、社区提供了良好经验和成功模式。

在省级示范的推动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基础条件好的村、社区建设儿童之家9所。如,在施甸县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建立了2所留守儿童之家;在农村边远而相对较小的村,充分发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功能,整合资源建立儿童之家,营造温馨和谐的儿童活动氛围;针对资源较为丰富的社区,注重资源共享,完善各类制度,逐步实现儿童之家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4.创新载体,注重实效

为更好地发挥儿童之家的作用,各级妇儿工委以服务社区儿童、家长为宗旨,积极支持和鼓励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创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活动载体。

如:龙陵县白塔社区儿童之家重点以614周岁儿童及家长为服务对象,根据儿童的需求,设立了朝阳班、太阳花班、向日葵班、彩虹笔班四个班,以英语口语、舞蹈、美术、手工、作业辅导、免费阅读等为内容,采用互动式、参与式、游戏式等方式为儿童提供服务。每班(期)活动结束时,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开展结业典礼,邀请家长观摩孩子学习成果,吸引更多的儿童及家长参与、支持儿童之家建设。龙江乡弄岗村儿童之家为儿童发放联系卡200余张,组织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抚活动,各级志愿者多途径、多渠道为边远山区儿童送知识、送温暖、送欢乐,深得农村广大家长、孩子的好评。昌宁县关庙社区儿童之家实行会员制,建立儿童档案,制定了“入园须知”、“儿童监护人须知”、“管理员工作制度”、“安全制度”等一系列完备制度,根据需求精心划分了阅读、绘画、茶艺茶道、围棋等儿童室内活动区域,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特别是突出昌宁作为千年茶乡的特色,使儿童从小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和教育。施甸县蒜园村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了“爱心小屋”,开通了亲情电话视频,孩子随时可以免费拨打电话、免费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利用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和暑期“爱的夏令营”主题活动,并积极协调资金,开展关爱帮扶困难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使留守儿童增强了自信,在学习、交往等各方面都得到明显转变。

二、存在问题、困难和原因分析

保山市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建设儿童之家,但目前推进该项工作依然困难重重,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1.各级党委、政府对儿童之家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儿童之家是在遵从儿童权利和儿童优先的原则下向儿童提供包括保护教育卫生娱乐和社会心理支持在内的综合性服务由于各级党委、政府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他们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放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硬指标上,加之对儿童之家建设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认为其就是一个简单的为儿童提供游戏和娱乐的场所,没有提升到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所以对这样的软项目关注不够、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2.群众对儿童之家存在模糊认识

近几年来,由于儿童之家在保山是社区做好儿童保护工作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社区服务工作的一个新载体,也是一个新生事物,部分已建儿童之家的定位也不是十分准确。另外,由于儿童之家建设的宣传不到位、不深入,许多居民和群众认为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能做到的当地儿童之家不一定能做到,所以对儿童之家的管理、安全、师资力量和服务等方面也存在顾虑

(二)人员配备不足

1.管理人员兼职太多目前在10所儿童之家管理人员中兼职的就有9名,仅有昌宁县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配备了专职负责人,而其他的都是教师、村妇代会主任等不同性质的人员来兼管儿童之家。由于这些人在社区从事的工作较多,大都是身兼数职,所以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管好、用好儿童之家。

2.文化层次偏低。10所儿童之家管理人员中,有2名为初中文化,虽然有8名是中专以上学历,但他们还是显得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缺乏社会管理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缺乏心理知识和社会工作技能这使他们在向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进行社区资源联接时倍感困难。而保山目前非常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实行转介又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在特殊服务方面就显得缺位和不足。目前,儿童之家负责人仅仅只是发挥了一个初层次管理者的作用,服务内容、服务层次、服务能力等方面差距较大。

3.性别结构不太合理。基于对儿童之家工作性质的认知偏移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儿童之家很难招募到男性青壮年的加入目前,全市仅有一名男性负责人这种人员配置状况让儿童在家园和开展活动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女性的特征缺乏男性的影响这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格特征向女性化方向发展

(三)经费投入不足

1.硬件设施投入不够。虽然当前已建的10所儿童之家已经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但由于妇儿工委经费缺乏,各成员单位的支持力度不够,加之经济发展滞后,各级财政较为困难特别是农村,所以在场地建设、设备、设施的配置方面有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儿童和家长的需求。

2.人员工资待遇低。按照儿童之家长期运行经费投入的要求:“作为兼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要给予一定的补贴”,然而,当前通过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即昌宁县儿童之家负责人每月工资1070元,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较高生活的需求;其他管理人员虽然也有一份工资待遇,但他们身兼数职,在儿童之家管理和服务中没有一分钱的报酬,相反还要付出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志愿者来说就更是无私奉献,所以能长期坚持为儿童之家服务的志愿者为数不多。

3.基本运行经费投入不够儿童之家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提供服务和开展活动,而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费用。一方面,在水电、设备损耗、购买活动用具、宣传倡导、出差等方面会产生很大的支出;另一方面,组织开展能力培训、监督指导和监测评估等业务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支出。由于各乡镇、村、社区财政普遍困难,妇儿工委工作经费又有限,偶尔只有通过协调企业和挂钩帮扶部门给予一些资助,这样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使儿童之家在长期运行和作用发挥方面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社会认同度不够

虽然保山市各级儿童之家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和活动,但活动在深度、广度和常态化、实效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服务面不广如何扩展儿童之家受益人群提升家园活动实效是儿童之家每一名工作人员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虽然各级工作人员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从总体上来说儿童之家活动的服务人群还比较窄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受环境因素的限制,大部分儿童之家服务的都是社区周边的儿童而对于边远地区的孩子来说,由于居住分散,他们就很少能分享到儿童之家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受服务活动设计的影响,在已建儿童之家中,一部分活动多数是针对低龄儿童设计的,且大多停留在娱乐游戏等浅表层面对于那些大龄儿童来讲这些活动显得过于稚气从而降低了他们来家园参加活动的兴趣这在无形中缩小了儿童之家服务对象的范围。如,昌宁县更为重视的是在50多平方米的儿童之家内,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相关服务和指导,虽然社区也有其他为大龄儿童提供的相关设备设施,但由于工作人员对这一群体的活动设计不够、关注不够,所以致使这些孩子在儿童之家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活动内容单一如,龙陵县白塔社区儿童之家在暑期和节假日活动很丰富,但在日常的服务中,只能简单地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作业辅导方面的服务,内容单一,没有真正发挥儿童之家作为“儿童保护服务、儿童参与服务、非正规式教育服务、社会心理支持和儿童早期教育发展”的五大基本功能。

以上因素导致了儿童之家在社会上的认同度不够,这也是各级对儿童之家建设重视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指标推进难度大

在新一轮规划中,由于国家、省上的纲要规划都提出一样的建设目标,到州市一级就没有再进行相应调整。保山市有城乡社区、村共912个,按照规划提出达90%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要建立儿童之家821所,但截止目前才建了10所,仅占1%。按照7年的达标时间,计划每年建129所才能完成任务。加之“建设容易“管理”难,如何将这800多所儿童之家真正建设成为惠民工程,值得我们深思,也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三、对策和建议

儿童之家是以社区为依托,以保护儿童权利和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向儿童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的体系。在未来的儿童工作中,它将成为以社区为基础的儿童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山来说,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两个规划”,通过建设儿童之家,一方面推动“两个规划”达标的进程;另一方面,通过儿童之家的运行,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的一个有力支撑,进一步促进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的实现。结合当前和长期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在“转观念”上作文章,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

从表层理解,儿童之家仅仅是一个对儿童提供友好的、像家一样的开展活动和服务的场所,但从深层理解,它却是一个面向儿童的、按照科学的儿童权利和保护理念去运行的社区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正确认识儿童之家。

1.儿童之家是以保护儿童权利为宗旨的服务体系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儿童拥有和成人一样的平等地位、人格、尊严和权利。每人儿童一出生就有生存和健康成长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比如吃饭、穿衣、医疗、认识发展等,其成长需求的获得与满足是儿童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也规定了儿童应该享有四个方面的基本权利。

儿童作为权利的主体,并不是单纯的被保护对象。在儿童之家,儿童通过参与规划和管理,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可以促进自身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儿童参与不仅仅是儿童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儿童权利的一个途径。

2.儿童之家是依托社区建立的服务体系

社区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在以往的儿童保护中,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行政部门和机构为儿童提供服务,对家庭和社区在儿童保护中的责任、作用、能力认识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管理和服务的重心下移,大量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归结到社区。儿童之家就是社区开展儿童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方面,社区可以通过儿童之家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为便捷、直接的服务;另一方面,社区儿童及其家庭也可以通过儿童之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儿童之家是非正规的补缺性的儿童服务体系

儿童之家不同于正规的儿童服务机构(它既不是学校,也不是幼儿园),它是一种非正规的补缺性的儿童服务机构。它不能替代正规服务机构的功能,而是作为正规机构的一种功能补充,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例如,针对没有胎儿和幼儿教育资源的地方,“家园”可以提供替代性的服务;对于学校学生,儿童之家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活动场所;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像残疾儿童、流动和留守儿童、受灾害影响的儿童,它可以针对儿童的需要设计服务内容,提供特殊服务。对于一些力所不能及的特殊服务,儿童之家可以承担转介服务的职能——向需要特殊服务的儿童及其家许提供获取服务的信息渠道与途径。

作为社区中儿童公共活动空间的一个基本元素,  儿童之家和学校、家庭一起构成了社区中儿童发展、儿童保护和儿童参与的三个关键场所。儿童之家通过在社区开展有效的服务,一是可以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空间;二是可以为儿童、儿童家长、亲属、社区成员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满足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可以保护儿童免受暴力、剥削和虐待四是可以搭建社区建设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儿童四项权利的有效实现。

(二)在“促”字上作文章,进一步完善组织保障机制

各个县区、乡镇、村、社区的发展不平衡,有发展比较好的,也有经济比较弱的。儿童之家的创建涉及场所、经费和其他资源的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许多村、社区在创建中的绊脚石,会导致儿童之家建设流于形式。因此,为了让儿童之家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在全市进一步推广,必须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方面的保障。

1.从顶层设计上提供政策支持,自上而下建立政策保障机制一是省级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或《办法》,进一步明确儿童之家建设的指导思想、服务功能、保障措施(包括场地、经费、人员等)和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人员保障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所儿童之家设立1—2名儿童工作公益岗位,由大学生村官担任或从乡村退休教师中招募来具体负责儿童之家的管理和运行。在组织管理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使各级政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把儿童之家建设纳入民生项目,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纳入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妇儿工委要确定年度目标任务并将其纳入年终对各成员单位目标责任管理内容进行考核。

2.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儿童之家建设存在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因此,省级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儿童之家建设的投入,也可通过设立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多方协调,采取市、县区政府投入一点、乡镇政府出资一点、部门项目资金整合一点、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补贴一点、相关企业帮扶一点等办法筹集资金,促进市、县区、乡镇三级财政设立儿童之家建设专项资金,对建成达到相关标准的每所儿童之家给予一定补贴,促进儿童之家建设和长效运行。同时,要积极争取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并协调有关专家共同帮助解决儿童之家建设中的资金困难

(三)在“建”字上作文章,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机制

儿童之家要在村、社区落地生根就必须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力争获得基层力量尤其是地方党政领导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儿童之家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

1.加强阵地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依托村、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儿童之家的重要性,将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城乡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加大阵地建设的力度,每个部门在挂钩村建设一所儿童之家,使儿童之家成为各级各部门在基层开展工作的一个有力抓手。对目前已建立的儿童之家,要继续保证正常运行;对至今尚未建立的村、社区,要积极整合资源,依托乡村文化活动站或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及时解决场地问题。

2.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全面参与原则、儿童优先原则、普惠性原则及公益性原则,落实“五个有”即有固定场所并挂牌、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有服务台帐和档案、有品牌活动的建设标准,严格按照儿童之家的管理制度、服务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日常活动登记制度、财务制度等加强对儿童之家的管理。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儿童及家长的选择不仅要重视制度建设更要关切制度实施成效做到有制度有落实避免制度仅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纸空文”。 

3.加强督查指导。各级政府要采取年终考核和日常监督检查指导两种方式,定期对全市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儿童之家实施效果进行公正评价。

(四)在“联”字上作文章,进一步建立部门合作机制

儿童之家不是孤立的机构要在全市广泛推开并生存和持续发展下去就要借力于社区内外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

1.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建立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儿工委牵头,公安、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组织领导体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形成有领导、有组织、有落实,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整合有效资源,创新运作。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要努力运用身边可见的资源大胆开发可利用的潜在资源在儿童之家与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的有效良性互动中各得其所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满足儿童之家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为社会提供自己的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在“管”字上作文章,进一步完善服务活动机制

建好阵地是基础,管好阵地是关键,用好阵地是目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用好阵地,使阵地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1.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中全面推进儿童之家建设。要大胆探索儿童之家建设和运作的新方法、新模式,采用社会化运作方式,借鉴发达地区社工+义工+专门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方式开展儿童之家建设和运行工作,积极探索争取各方支持开展以“儿童优先”和“儿童参与”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个性化服务。

2.结合实际,准确定位,提供高效服务。每个儿童之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每个村、社区都有自己特有的一些情况。在运行过程中,为进一步让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儿童之家的功能并主动参与到其中,在建设之初就要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村、社区儿童基本情况和征求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根据大家的需求再结合当地实际,对儿童之家进行准确定位。要深入思考以怎样的途径和方式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在服务中不能太狭隘应尽量拓宽视野发现和挖掘服务区域内儿童的需求尽量扩大服务范围让更多的儿童和家庭受益通过实实在在开展各种服务活动,让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让群众得实惠、得发展,进一步赢得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六)在“引”字上作文章,进一步完善典型示范机制

坚持示范点引领,在抓好省级示范的同时,培树一批市、县示范点,鼓励各级示范点结合本地实践,不拘一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示范点名副其实,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导向性、代表性的典型群体。同时,积极探索并开展评星定优的激励机制,对高星或优秀的各级示范点给予表彰或奖励,使其真正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七)在“强”字上作文章,进一步完善宣传培训机制

儿童之家要切实发挥作用,并有效满足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同时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全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来推进儿童之家的高效运转

1.强化宣传工作。一方面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家长学校等渠道和媒体的宣传作用,围绕提升群众知晓率、支持度为重点,联合乡镇、村、社区制作、印发儿童之家宣传资料和宣传横幅,确保做到宣传范围的全覆盖。还要通过张贴海报、搞大型活动、邀请各级领导和专家参观指导,以吸引更多的儿童、家长及社区居民加入到儿童之家参加活动,不断提高其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强化对各级政府领导的宣传。在开展相关业务宣传培训中,要把当地各级政府及成员单位领导纳入其中,从思想上强化各级领导的认识,努力争取各级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儿童之家建设的一些好经验、好典型,使各级儿童之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强化队伍建设。当前我市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推进儿童之家工作,一方面,应该多选聘当地具有一定幼儿教育经验人士作为儿童之家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甚至是负责人。因为这一部份人熟悉地方社会和人文环境与幼儿的亲和力较高在孩子养育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儿童之家相关理念落地方面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要在服务的专业化方面着力。当前,不管是儿童之家的负责人、还是志愿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化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能力提升除了对儿童之家现有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外,充分利用保山学院等中高等院校具有社会工作和心理学专业知识背景的老师和大学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儿童之家开展督导,为儿童之家的工作提供专业性指导,并积极选送相关人员参加各级儿童之家建设骨干培训,多种途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利用保山市委、政府 “城织网、村设岗、边筑墙”推进网格化社会治安服务管理的新模式,通过“6995”信息平台,在儿童之家运行中,以“1+X”志愿者服务和帮抚弱势儿童的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服务方式相结合,有效实现社区留守、孤残、贫困等弱势儿童有呼必应、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险必救,为社区儿童之家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队伍保障,使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社区儿童保护体系建设的有力支撑并得到长效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