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患者须知:防治高血压的8个新观念

 昵称40342116 2017-06-13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毕竟高血压患病人数越来越多。这8个新观点让您更好地降血压

(1)脉压差增大危险多:所谓脉压差,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差值。随着年龄的增大与病程的延长,脉压差会逐渐增大。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为自己“虽然高压高,但低压正常”的情况感到欣慰。事实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脉压差是反映动脉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真正原因是动脉硬化,而不仅仅是粥样硬化,还有纤维化。脉压差增大表示血管弹性差。

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衰老等都可以改变动脉壁的结构和功能,使管壁变硬,弹性变差,动脉扩张,导致脉压差增大。一般50岁以后脉压差开始增大。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一样,脉压差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数值越高,危险性越大。但是当收缩压高于130毫米汞柱时,收缩压越高且舒张压越低,则危险性越高。如收缩压为160毫米汞柱水平时,75毫米汞柱的舒张压比95毫米汞柱的舒张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12%,这就是脉压差在起作用。

(2)收缩压下降更能表明实际降压效果:以往,人们对舒张压的重视胜过收缩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原发性高血压首先表现在舒张压增高上。如一位4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不超过140毫米汞柱,而舒张压已超过90毫米汞柱,诊断是根据舒张压来定的,因而容易引起重视。二是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收缩压增高是生理现象,而舒张压升高则为异常,所以更在意舒张压升高。其实,收缩压对健康的影响更重要,收缩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则增加1倍。

目前,对收缩压的控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数据显示,舒张压的控制率可达到90%,而收缩压的控制率只有60%。以往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是将控制舒张压作为目标,现在看来有些偏颇,控制血压必须两头兼顾。由于收缩压更难控制,所以收缩压的下降比舒张压下降更能表明实际减压效果。

(3)低危的1级(轻度)高血压有可能回归正常:所谓1级高血压,就是收缩压在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属于1级高血压范畴。所谓低危,就是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不存在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一段时间里,1级高血压有3种变化趋势:1/3的人血压上升,1/3的人维持原有血压水平,1/3的人血压下降至正常水平。从结果来看,有1/3的人血压可自然回归正常,他们显然并不需要用药治疗。进行非药物治疗,如清淡饮食,适当减肥,降低体重,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加运动量,少喝酒,戒烟,大部分低危的轻度高血压可以恢复正常。

因此,一旦查出高血压,应该先请医生对病情进行综合分析评估,通过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果1级高血压同时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应尽快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降压治疗。如果不存在高血压的其他危险因素,应该观察6~12个月,同时进行非药物治疗。血压升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如果观察6~12个月,就可以得到比较平均的客观水平。在此期间,最好每隔1~2周在同一时间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如果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血压仍然升高,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进行降压治疗。

(4)高血压初发年龄提前:目前,高血压的初发年龄有提前趋势,青少年高血压的比例不断上升,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高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与遗传和肥胖有关,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患有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发病年龄也较早。肥胖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是肾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先天性畸形、肾动脉狭窄等。由于两类高血压的治疗方法不同,因此,一旦发现青少年血压升高,应区分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最重要的是查尿常规和血钾,如果肾功能或血钾异常,大多数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应进一步检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无法根治,继发性高血压应与原发性高血压一样进行降压治疗。

青少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2岁以上者与成人相同,12岁以下者按不同年龄和性别而异,低于成人标准。青少年的血压测量,判断舒张压的标准不是低音消失,而是以渐变音为准。家长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学会给孩子正确地测量血压。

(5)用非降压药缩小脉压差:对老年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患者,传统的降压治疗是通过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来缩小脉压差,但作用有限。现在认为,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增高、吸烟等都可影响血管功能,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因此改善动脉弹性功能是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在这方面,非降压药的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这类药物有以下几类:

①硝酸脂类药物:这类药物可直接舒张大动脉血管平滑肌,改善大动脉弹性,发挥作用较快,常用的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等。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具有改善动脉弹性的作用,还能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他汀类药物改善动脉弹性和缩小脉压差的作用相对较慢,需要长期治疗才能显效。常用的药物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

③叶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明显损害血管内皮功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长期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6,有可能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从而改善动脉弹性功能,但剂量和疗程还缺少证据。

④胰岛素增敏药:存在胰岛素抵抗者,降压治疗的同时应服用胰岛素增敏药,以改善血管弹性,但需要3~6个月才能显效。常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曲格列酮、马来酸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6)长期降压治疗好处多:高血压患者治疗上的最大问题是用药不规范,包括用药断断续续,或在血压下降后停止用药,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6~12个月的非药物治疗后无效,或原本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就须用降压药实施长期有效地治疗。①经过降压治疗后血压恢复正常,这是降压治疗的结果,但平均停药6~8个月后,绝大部分患者的血压仍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如果停药,在这段时间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血压上升,将使与血压有关的重要靶器官处于失去保护状态。②血压恢复正常,并不等于因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变恢复正常,通常这些病变至少要经过两年的治疗才能得到改善。③有不少患者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药。事实上,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最容易发生在启动治疗的2~4周,长期治疗后,不良反应反而越来越少。如果经常停药,患者就要反复接受启动治疗时期的药物不良反应。④有些患者担心血压正常后继续治疗会使血压越降越低,因此在血压较低的夏季停止用药。其实,降压药的主要作用是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周围阻力,阻力正常了,血压就不会再降低。

(7)尽量用长效药:从降压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分,降压药分长效药和短效药两大类。然而,从药物效价比的角度而言,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尽量用长效药。①因为长效药服药次数少,不容易忘记,患者将由此得到长期规范化的治疗。短效药服药次数多,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容易遗忘,缺乏保护的时间将使人体处于危险状态。②长效药降压平稳,血压的波动较小。短效药降压使血压波动大,容易引起左心室肥大,心肌耗氧量增大,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一定损害。

如果必须用短效药时,注意不要用单一的短效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用药,即将几种短效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或直接用复方短效药,以减轻降压导致的血压波动,以及减少服药次数。

(8)多重危险因素综合治理:除了早期使用降压药之外,还要对高血压患者伴多重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在用降压药的同时,进行戒烟、降血糖、调节血脂等治疗,如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最好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有研究表明,治疗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同时,联合使用一般常规剂量的降胆固醇药物,可使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下降48%,并使脑卒中的危险进一步下降3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