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他目标,不如教他有目标感!

 顺其自然wyw 2017-06-13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而努力,能容易获得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目标感的青少年一般具有较高的自信和学术成就。   

       那么,你知道怎么培养他的目标感吗?
  培养有目标感的青少年,不仅需要爸爸妈妈有养育技巧,更需要和父母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最新实验支持了这一假设:
       2016年,Patric  L.Hill等人做了心理学实验,得出结论:
      有较高目标感的年轻人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更正面、更积极,更容易脱离自己依赖的家庭。成年之前,父母“脚手架”(又名“鹰架理论”,指孩子在学习新概念时,透过提供足够的支援,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生活的目标或方向。
     万丈高楼平地起,积极的亲子依恋关系和父母“脚手架”作用就像地基,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助力他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父母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成长,让他成为有目标感、有价值感的人?
一、做积极正面的榜样
      
      对于生活意义的想法,孩子会借鉴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整天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有理想、有目标,自己却得过且过,对孩子来说,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所以,父母要做孩子积极正面的榜样,让孩子看到——

      加强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中的规划性,为孩子做出榜样示范;

  为自己所做的事找到重要的意义或目标所在,并把它告诉你的孩子;

  坦然面对挑战,制定积极的解决方法,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战胜暂时的困难,从而更有自信的应对他的挑战。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做一个有目标感的父母,胜过每天耳提面命的要求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做好榜样作用,接下来,就可以鼓励孩子寻找目标了。

二、鼓励孩子寻找目标

       你平常怎么帮助孩子寻找和设定目标:告诉他考试考到前几名能得到心爱的玩具?告诉他在培训班表现很好,以后能更有出息?这些,并没有激发出孩子的内在动力!
  
  帮助孩子明确行为目标,找到其意义所在,从而获得行动的内在动力:例如他这样做可以获得很大的自我成长,又或者他这样可以帮助有需要等……一旦他树立起激发内在动力的目标感,他不仅更自尊自爱,也会有更高的学业成就感。

当孩子变成目标感强的人,他会有以下4种表现: 

1、感觉到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
  
2、为自己的学习生活设定刚好的目标; 
 
3、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非常值得;
  
4、看重自己参加的活动,在意自己做的事情。

       孩子有了目标感,父母如何提供可信赖的支持帮助孩子成长?答案是——搭脚手架。

三、提供可信赖的支持

       父母为孩子搭建成长“脚手架”,就像把复杂的任务分解,让孩子逐步深入,步步攀升,通过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搭建“脚手架”为孩子提供支持,促进孩子有效学习的教学思想,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让孩子在不需要任何指导能做的事儿,和能力范围外的事儿之间,由父母搭一个桥梁,协助孩子完成看似较难的“不可能”的任务,发展出更高能力。

  比如:你想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父母就可以搭这样的“脚手架”——为孩子提供故事中的玩具和道具,调动他的多种感官;通过和孩子角色扮演来演绎故事;改编故事,并鼓励孩子复述……父母帮助孩子把抽象的东西变具体化,降低了认知难度,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提高阅读所需的各种能力,更愿意阅读,更主动阅读,更享受阅读。    

       搭“脚手架”的好处在于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主动思考,并专注于当下任务,它的步骤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先建立框架概念,然后引导孩子进入问题情境、自主探索,最后通过协作完成并评价。

       父母的辅助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完成各种挑战,既帮助他们承担寻找目标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压力,也帮助到孩子更好的定义自己,然后充满自信地面对自己接下来的人生。

       让孩子不断挑战自己,做事有明确的方向和内在动力,勇往直前,坚定执行,好过苦口婆心的为孩子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培养这样有目标感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帮孩子成长!你学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