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正祛邪治疗肿瘤

 兰眉812 2017-06-13

京华网健康 2017-04-28 13:20

恶性肿瘤已被广泛认为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在逐渐上升,中医药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不仅是由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千年与疾病斗争的支柱,而且即使是在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今天,中医药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全世界的传播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中医药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重视整理观念,从人体正邪的消长而论,癌症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内虚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多数的外界因素,也多是在人体正虚的情况下侵入机体而发病的。因此中医药治疗肿瘤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正祛邪相结合,同时,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为“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扶正祛邪治疗肿瘤

扶正不留邪

扶正培本治疗体现了中医的治病求本和重视内因的特点,运用扶正培本类治法治疗肿瘤,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它是应用扶持正气,培植本元的方法来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加免疫功能,扶正培本治疗主要包括益气补血、养阴生津、滋补肝肾、健脾和胃、温补阳气等治法,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防治癌前病变,降低癌变率

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明,对一些癌前期疾病及癌前病变,扶正中药使增生消失和转为轻度,如使胃黏膜过度增殖和分裂得到抑制,明显降低癌变率,对食管癌前病变亦有明显逆转作用,同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全身状况得到改善,细胞免疫指标有相应的不同程度的恢复。例如应用滋阴益肾的中药治疗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取得85%的好转率,明显降低癌变率;应用补气养阴益肾的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肠腺化生减轻、消失,不典型增生减轻,应用健脾益气为主的中药方剂治疗胃黏膜上皮不典型增生,疗后不典型增生消失。

治疗中晚期肿瘤,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扶正祛邪对晚期癌瘤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延缓肿瘤生长及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提高中晚期癌瘤1、2、3年生存率,有报道,以益气养阴为主的中药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具有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保护血象,延缓肿瘤生长或稳定病灶,以及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运用健脾理气为主的中药复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明显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稳定瘤体,延缓肿瘤生长的作用。

与手术治疗相结合,促进术后恢复

手术是治疗癌瘤的重要手段,但可造成机体创伤,引起脏腑、阴阳、气血的失调,从而导致一些后遗症或并发症。手术前给予患者中医药调理,可改善患者的一般营养状况,增加手术的切除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治则大多为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等。术后选用益气养阴、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之扶正中药,能改善症状,增强体质,维护造血功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术后恢复,并为下一步的放疗化疗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综合治疗创造条件。

配合放疗减毒增效增敏

放射治疗的理想要求是能够彻底消灭肿瘤而不损害患者的正常组织和减轻毒副反应,中医中药的放射增敏和放射防护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防治放疗毒副反应的主要治则为,生津润燥、凉补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中医药治疗能减轻近期放疗毒副反应,减少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患者血黏度有所下降,还可改善微循环、降低乏氧细胞含量。放疗配合中药治疗肿瘤原发灶消失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者,且急性副反应发生率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更重要的是,不少患者由于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明显提高了远期疗效。

配合化疗减毒增效

经过50余年的研究,我们已总结出防治化疗毒副反应的中医治疗原则,主要有补养气血、益气养阴、健脾和胃、滋补肝肾、温补脾肾及清热解毒等,绝大多数为扶正培本法则。中医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功能指标,如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TH与TS的比值,促进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对T抑制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NK细胞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均有保护作用,能减轻化疗对消化系统的损伤,特别是改善食欲、减轻恶心呕吐和疲乏最为显著,还有改善便秘或腹泻的作用,能减轻化疗对骨髓造血系统的毒副反应,保护造血系统,明显提升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更重要的是,中医治疗提高了化疗的效果,提高了远期的疗效,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祛邪不伤正

历代古典医书中对肿瘤病因、病机以及证治方药都有所记载,但相关论述都是分散记载于各家医书之中。我们根据中医学理论和近代肿瘤诊疗的临床经验整理归纳认为,癌瘤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气、血、痰、毒、虚,即是气血不和,痰湿不化、毒邪为患和脏腑虚损。气血不和即气血失调,气机紊乱,血脉瘀阻、气滞血瘀,进而瘀结成肿块。痰湿是体内病理性的液体,凝聚一起,黏滞不化,久必凝结成块形成肿物。毒邪为患是指癌瘤的发生与毒邪内侵有密切的关系,毒邪之气与气血、痰湿、阴寒、疫戾相裹结,形成热毒、湿毒、瘀毒、痰毒、阴寒之毒、戾气之毒等,长久不化,来势凶险,成积成癥。脏腑虚损为癌瘤发生的主要内因,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理也。在治疗原则上,古人有“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损者益之”等法则,故中医治疗肿瘤祛邪的主要治法包括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化痰利湿、行气利水、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温阳化瘀、以毒攻毒等。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古人认为:“气无形不能成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学受热则煎耗成块。”临床上通过应用活血化瘀药,不仅能消瘤散结,而且对肿瘤的并发症如发热、疼痛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活血化瘀药物及方剂对肿瘤的作用有:通过改善肿瘤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癌细胞乏氧状态,有效地杀灭癌细胞,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疗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活性,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聚集种植,改善微循环,减少复发转移,配合放、化疗起增效增敏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消除微循环障碍,改善高黏滞血症及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免疫功能等。

清热解毒,抗癌止痛

目前临床上治疗肿瘤的中草药,以清热解毒药比例最大,通过药理研究和临床筛选,证明大多数清热解毒药物均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并且已从中分离提取出有效成分,做成制剂供肿瘤临床应用。有报道其能对食管癌前病变进行阻断性治疗,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降低癌变率;减轻放疗毒副反应,减少远期后遗症;配合化疗有减素增效作用,能治疗癌性疼痛及癌性发热。对介入治疗引起的发热伍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中药进行治疗,在退热的速度和相关症状的消失方面,中药组优于对照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