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克己奉公”只是清,尊重利用客观规律才显能

 昵称33542116 2017-06-13


管理视角看国学(205)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先生说:“禹,我对他是无话可批评的了。他自己饮食菲薄而尽心孝敬鬼神。自己衣服恶劣,而讲究祭服之美。自己宫室卑陋,而尽力修治沟洫水道。我对他真是无话可批评的了。”



“无间然”就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意思,孔子在点评人物上,还是比较“刻薄”的,别人看不清的事情,他能通过一些细节就发现这里面不一样的地方,以《中庸》上的言论,这叫“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所以说“禹吾无间然矣”就是以孔子的洞察之明,也看不出禹有什么问题。但禹为什么能做到呢?


一般人解这章多从“克己奉公”的角度来解读,因为下面的三个对比,就是从食、衣、住的角度,对比来说明禹对自己这些方面的要求非常的简单,而把主要的精力、能力以及财富都用在对公的事情上,所以朱熹等由此认为“禹确实是有天下而与的。”虽然尊为天子,却不利用这个位置去损公肥私,而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为天下做贡献上。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都穷奢极欲,荒淫无度,自不待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孔子却“大其功而小其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仲生活比较奢侈。但生活简朴、克己奉公、不谋私利的官员,可以说是清官,生活简朴的皇帝历史上也不少见,典型的如崇祯皇帝,不但生活简朴,日夜为国家操劳,连陈圆圆这样的超级美女送给她都不动心;清官如海瑞等,但这样的皇帝官员,清则清也,问题还是很大的,则不能说“无间然矣。”


所以本章除了从克己奉公的角度的表象来赞美大禹外,其实还表现出大禹的见识与智慧。大禹在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事迹就是“大禹治水”,而“大禹治水”的事迹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其“三过家门而不入”,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其克己勤勉;而另一个角度是说大禹治水是采取“宜疏不宜堵”的治水策略,我们在现在的知识水平下,当然认为这是常识性的,但是在当时人们的历史认知下,能提出这个治水策略则一定是需要对山川地理、水文地质等自然特性有超人的见解者才能有见于此。


所以在“无间然”之后具体描述的三件事,“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一方面显其德,一方面显其才。鬼神,从义理的角度理解,我们现在就当做客观规律来看就好,“致孝乎鬼神”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致美乎黻冕”就是在认识了解客观规律上舍得投入,这就像现在我们说一个好学生穿的很朴素,但在购买书本文具上却非常舍得投入一样。只有有上面的尊重客观规律,认真研究客观规律,才能有下面的“尽力乎沟洫”,抓住民生重点,而且能够见其功。如果只是克己奉公,生活简朴,不贪不占,这样的清官虽然难能,但并不少见。但既克己奉公又有能力的领导却有更高的要求。能力从哪里来?能力就从尊重客观规律,研究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转化为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中来。


那很多人会疑问,作为一个领导人,我既有能力为公家做事,也不耽误自己享受不是更完美的人生?对于一般人来说,这当然也没问题。但是人的精力和心思是有限的,在享受上的心思多一份,在奋斗上的心思就少一份。而且享受本身具有延续性和传染性,即经济学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能每天吃上肉,今天看来是享受,时间长了就会不满足,就会想更好的。作为领导自己想有美食美服,那下属也会上行下效。长此以往,从风气上就会转入奢靡,危机也由此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