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说病—痰证(1)

 水木年华138 2017-06-13

  

    “痰火之证,本于亡血夺精,而其精之与血,皆真水真阴,有形有质,难成易亏者也。夫所谓痰火者,言末而忘本也。盖真水既亏,则相火随炽,壅迫津液为痰,故曰痰者火之标。然以痨瘵之证,谓曰阴虚火动者,盖以一言而括尽病之标本矣。《内经》曰∶阴虚生内,盖热者火之微,火者热之极,火迫津液而为痰,则阴虚正谓致火致痰之本,而东垣所谓先受病为本,次受病为标者,非此谓乎?今之治者,惟曰清痰降火,则殊昧治病必求其本之论矣。”

 

                                明代名医 龚居中

 

    1、“因痰嗽者,潮热大体虽同,动作有异,或因虚伤冷,则先痰嗽,嗽久而不已,血形如线,随痰而出,恶寒发热,右寸脉浮而数,外证日轻夜重,面白痰清。”

 

    2、“咳逆痰嗽或蛊注相搏,或死魂相逐,则先呕血,不知来处,微有痰嗽,渐生寒热,两手脉弦细而数,外证食不为肌,烦乱动变不常,身体酸疼倦,久久嗽搐痰多,或喘、或泻即死。”

 

    3、“咳逆痰嗽或先因伤寒伤湿,解利不尽,虽病退人起,饮食减少,不生肌肉,身倦无力,劳力则热,身体酸疼如劳状,但不吐血、不发潮热,经二三年,医无验,此是余毒伏在经络,其脉弦也,再发即愈。”

 

    4、“咳逆痰嗽风寒为病,主乎肺,以肺主皮毛而司于外,伤之则腠理不疏,风寒内郁于肺,清肃之气不利,而生痰动嗽。又寒饮食入胃,从脾脉上至于肺,则肺寒,内外相合邪,因而嗽之。火盛炎烁肺金,遂成郁遏胀满,甚则干咳无痰,或吐血痰。好色肾虚,阴虚生火,肺津耗散,津液气血皆化为痰矣。痰则气滞,妨碍升降。”

 

                         元代名医  朱丹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