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书法艺术,美的极致

 hbbdwjk 2017-06-13

纵观唐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唐、盛中唐和晚唐三个阶段。初唐是对前朝书法的继承和吸收,尤其是对汉魏、六朝书法的继承和发展。盛、中唐是真正意义上唐代书法风格的创立和成熟期,达到了书法艺术美的极致,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晚唐则是对唐代书法艺术的延伸与反思,并开启了宋代书法文化艺术审美崇尚意韵的先河。总的来说,唐朝的书法文艺审美风尚正是在中唐从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偏于壮美,转向了后期偏于优美的美学主义倾向。


1

初唐书法:在继承中发展


初唐书法基本上是魏晋南北朝及隋朝书法的延续,其总体风格几乎为王羲之一人书风所覆盖,但是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受战乱分裂以及南北地理人文环境差异的影响,致使书法风格南北差异悬殊。北碑雄强峻整,以楷书为主;南帖则锦丽妍美,以行草书为主。


这种南北差异在隋朝统一后,开始逐渐融合,使隋书呈现出刚柔并济的风格。而到了唐朝,随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文化艺术也向更高层次发展。唐朝书法在南北朝“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风格下,顺应了唐代科举取士对“楷法遒美”的要求、儒学文化秩序重建的需要及儒佛道典籍的著述抄写的兴盛等,唐书由晋人的“尚韵”风尚逐渐转变为“尚法”的美学风尚。


而对初唐书风影响最大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这主要得益于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他认为王书“尽善尽美”“古今第一”,将之列为书法典范,凭一国之君的声望地位,号召社会对王书的学习,所以初唐书法大都出于右军,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



王羲之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当然就是 “初唐四家”了,即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这四人均是由隋入唐的跨时代人物,他们书法创作的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王羲之笔势、笔法为基础,兼融南北朝鲜活的丽质,而形成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们的书法将自隋代发展而来的书法格局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褚遂良

在初唐四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数欧阳询了。欧阳询书法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各体俱精,楷法独尊。他的楷书融合了魏晋南北朝碑的特点而自成一家,劲险刻厉、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开一代书风,世称“欧体”。欧阳询是奠定了唐代楷书书法的第一人,是书法史上真正的结构大师。


与欧阳询同时的虞世南,也是初唐非常优秀的书法家。其书法得智永禅师的亲自指点,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如果说欧阳询是唐“法”的奠基人,那么虞世南则是“韵”“意”的首倡者;欧书多北碑气骨,虞书则多南帖风韵;欧书重笔法而影响到中晚唐笔法论的兴盛和书法尚实之风的出现,虞书则重笔意而影响盛唐书道自然观以及写意之风的兴起。


如果说欧是唐书的“造型大师”的话,那么虞就是唐书的“精神导师”,二者的对立统一为整个唐代书法艺术精神定下了基本基调。在唐初四家中,欧阳询、虞世南二人较早,早在陈、隋之时便已仕朝,他们很好地将陈、隋时期的书法传至唐代,可以说二人在书法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稍后的褚遂良是另一位领异标新的大家,他初学欧阳询、虞世南,后学王书,并融入了汉魏的隶法,创造出瘦劲而丰艳、华丽而古雅的“褚体”书风,历代书法家、评论家对其书法评价甚高,称其“字里生金,行间润玉”。


薛稷的书法也是出自褚氏,但又有所创新,其用笔纤瘦,结字疏通,自成为一家。褚遂良和薛稷较欧、虞稍晚,深受欧、虞二人书法变革的影响。初唐四大家凭借他们厚实的艺术造诣为唐代楷书以后的走向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对盛中唐书法的繁荣兴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盛中唐——异彩纷呈


欧阳询

通过唐太宗的推崇倡导和文人雅士们的呼应,又经过近百年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书法艺术终于在盛中唐迎来了创作上的辉煌时期。中唐时期,书法风格彻底摆脱了前朝书法的束缚,尤其是“二王”娟秀清雅书风的影响,而走向雄浑肥厚。其中楷书最有成就的是颜真卿和中唐的柳公权,两人的书法有“颜筋柳骨”之称;而张旭、怀素则在狂草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两人合称为“张颠怀狂”;此外,李邕的行书、李阳冰的篆书也都在这一时期独领风骚。




颜真卿

颜真卿是中唐书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书法汲取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艺术营养,并广泛学习篆、隶、行、楷、草等各种书法的用笔特点和字形结构,博采众长。其字体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结体的“匀称平稳、宽博恢宏、堂正大度、气息充沛”和用笔的“凝重而又不掩锋芒”,将盛唐书法雄浑肥厚的特征发展到极致,使得唐代的书法风格真正确立,对后来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柳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又一位唐代书法的集大成者,其书风清劲挺拔、俊秀深厚、自创一格 ,称为“柳体”。


其书法艺术水准及影响,几乎与颜真卿并肩,后人因此常将“颜柳”并称。柳公权书初学王羲之,后从欧阳询和颜真卿的书法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营养,而自立新意、别出一格,柳书重视形式结构,但也兼顾意态,因此显得既结构谨严,又宽博舒展;既遒健伟劲,又妍润清婉。历史上把柳公权与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同列为楷书四大家,可见对其书法成就的认同和肯定。




柳公权

而使中唐书法真正开始走向兴盛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张旭和怀素草书艺术的崛起,尤其是他们的狂草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纯情任性、奔放自由的风格,最能代表盛唐的气象。如李白的诗歌昭示着盛唐诗歌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张旭的狂草也掀起了盛唐书法浪漫主义的狂澜,“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共同铸就了盛唐艺术的金字塔。


张旭醉酒后的不羁与道家的超脱,对艺术生命自由的不懈追求,使他冲破一切法度理性的束缚,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他的狂草看似无序无法,线条与结构的空间伸缩力好像自由多变,不受约束,实际上一招一式无不法度严谨、规矩方正。在张旭谢世约半个世纪后的中唐,僧人怀素又将张旭的浪漫主义书风再一次推向新的高潮。人称张旭之狂草为“颠”,而称怀素狂草为“醉”,因此将二人并称为“颠张醉素”。


怀素的草书如“奔蛇走虺”“骤雨旋风”般的飞动急速,如“轻烟淡古松”“似山开万初峰”的轻捷而雄奇。与张旭的草书一样,怀素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但并不是毫无章法,而是法度具备。唐代狂草虽“醉”却能做到“醉不失态”;虽“颠”却又“颠不越度”,处处都能体现出书法艺术所必不可少的规矩与法度,“狂而有法、狂不逾矩”,这正是唐代狂草所不可及之处。




张旭、怀素

盛唐时期的李邕所提倡“学我者死,似我者俗”的书法理念,冲破了初唐的理性限制而呈现出追求自我个性的时代特色。李邕书艺精神最大特点是大胆的变革精神,他敢于冲破传统法度、追求个性风格的新变。而他的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对前人书法进行广泛吸收融合的基础上的,他学习“初唐四家”“二王”之书,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宽方强劲、浑厚沉着如大象之圆实沉雄的书风,他的行书终于在王书之外另树以一帜,赢得了“羲之如龙,北海如象”的高评而与书圣相比肩。


盛中唐不但楷、草、行书达到高峰,篆书亦取得辉煌成就,而其中独领风骚者就是李阳冰。李阳冰初师李斯,后师曹喜、蔡邕,他所书写的篆书,圆淳瘦劲,“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改变了“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越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的局面。


3

晚唐——开启宋意

晚唐书法,正如唐代的国势一样,呈现出衰败萧条的气象。晚唐社会现实的衰败混乱,教育的废弛,科举制的破坏,无可避免地造成了书法艺术整体水平的降低而走向衰败。而另一方面,书法现实实用功能的减退,却使书法艺术摆脱此前唐代书法过分追求法度的束缚,更加注重自我情绪的表达和自我意愿的展现。这使得晚唐书法更加注重对“禅韵”“意趣”等内蕴之美的追求,开启了宋代书法文化艺术审美崇尚意韵的先河。


晚唐时期的书法整体上是衰败萧条、死气沉沉的,而到了唐末五代的杨凝式,却给书坛带来清新强劲的个性冲击。杨凝式书法主要师法欧阳询、颜真卿和怀素,同时上溯魏晋,并得二王的遗风。在此基础上,他将个人对书法的理解及狂放洒脱的个性融于书法创作之中,从而形成潇洒纵逸、隽丽酣畅的艺术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杨凝式在书法史上是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杨凝式的书法不仅冲击着唐末至五代沉寂的书坛,更为宋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艺术的滋养和借鉴。


杨凝式

唐代的书法艺术,直接继承了魏晋六朝的书法传统,是魏晋六朝书法发展的继续。唐朝书法经初唐、盛中唐、晚唐三个阶段,从欧阳询到杨凝式,书法成就熠熠生辉,开创了一个新的书法时代,并且为后世的书法艺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朱关田所说的:“有唐一代书法之盛行,名书家之辈出,可谓远迈魏、晋,后盖宋、元、明、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