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禾┃源头的暴走与考量

 雨竺艺术 2017-06-13

 

 

张禾1965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成长于北京,祖籍河北沧县。画家、书法家,兼擅人物、山水、花鸟。海军政治部美术创作员,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

 

张禾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等军旅画家

.


.

编者按

       无论搞国画的还是搞油画的,当今,在体验生活的方式上,深入实地的写生已属“落伍”,挎个相机的随拍才是“时髦”。相机可以迅捷捕捉,但被动而机械的浮光掠影,显然缺失了真刀真枪的临阵深入的体悟、应变以及思考。然而,即便同样是实地写生,也分两种:有的是寻找生活中的美,以求解决画什么;而有的则是带着问题在实地的实践中求证与解决,或在实地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与获得某种启发。思考,是画家与画匠的本质区别。 

 

这是画家张禾的水墨写生专题,从中不难发现张禾对“师于物而得于心”的崇尚。坚持写生,认真写生,并且思考着写生,艺术意趣与生活气息两相照见。笔墨、构成、观念等等一并长驱直入,在生活场景中揣摩与精进的暴走,并且有所体会与感悟的归来,这应该说是写生的最高境界……

 


.          

        张禾:水墨写生中的再创作

 

近年,走了几个中国北方的农村,通过长期的水墨写生,颇有收获,归纳了几点体会。

 

水墨塑造

 

我认为水墨写生中可以加入西画的塑造理念来处理物体的表现,我叫它“水墨塑造”。“水墨塑造”可以是一种填充。多次在北方农村写生,体会到这种填充的乐趣,这种“塑造的填充”是有质量的,不单是黑、白、灰关系,体面关系的塑造,而是包含着“水”与“墨”之间的关系;包含“笔法”与“水墨”之间的关系;包含着画面中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水墨塑造,几乎所有你眼中呈现的物象都可入画,都可将其生动的展现给观众,当然这只是水墨写生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表现农村老宅、农具、街道、围墙等物象时,可以找到趣味、可以表现生动,又不失中国画的水墨特质。

 


 

平面移位

 

水墨写生中,构图是第一位,而在写生现场,你眼前的物象常常是不如人愿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哪?我把在水墨写生当中总结的方法称之为“平面移位”。谈到“平面移位”应该是两层意思:

 

一是“平面”:将通常我们看到的物象尽可能的平面化,纠正相片中的近大远小之概念,将远处的物象拉近,使画面趋向于“平面”化,同时也会增加画面的冲击力;将局部经典、精彩的部分,有意识的放大,有意识的趣味化,使其成为画眼,或是画眼的一种补充。

 


 

二是“移位”:将并不在视觉范围内、不在预设的画面内的物象,经过挑选,可以“东拉西扯”有意识的“移位”到画面中,并安排以合适的位置;甚至将当时不存在的,而又是非常必要的物象,“移位”或说是“搬运”到画面中;同时将画面中存在的不必要的物象加以删除或更换。

 

我想有人会指着你的画说:“我也去过这个村,没这么漂亮……”,其实这就是我们外出写生的目的,这就是水墨写生的当场再创作过程所带来的乐趣与成果。

 


 

通过“平面移位”达到当时现场写生画面的完整,从而完成构图。这种构图是有“心智”的,是加强现场感受的,是有创意的,是生动可信的。

 

笔法入画

 

在水墨写生当中,要有笔法,要有书写性,我称之为“笔法入画”。这种“笔法入画”尤为重要,因为中国画离开“书写性”是不行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是会缺乏质量的。

 


 

水墨写生当中的“笔法入画”是对作者长期书法训练的一种检验,是作者独特书写语言的一种表现。“书写性”的这种表现是否恰当、合适,“适可而止”是很重要的,我认为过于强调“书写性”会脱离现场物象的本质,降低画面的亲切感。没有“书写性”,个性会消失,趣味会消失,这比前者更糟。怎样“适可而止”的使用“笔法入画”呢?书画同源说,肯定了书法与中国画的关系,如何将书法中的笔法带入绘画,带入写生,困扰着很多人。我认为“书法”带入绘画中就成为“法书”了,“以法制书”便可有效的控制书写,正如父亲所说:“不立一法、不守一法、不傍一法,而又无法不备。”

 


 

其实“笔法入画”存在于多个方面,如:线的质量、墨的质量,皴法、飞白等等,都存在着“书写性”,将这多种元素调整好,画面自然就会显现个性,显现一定的风格。这就是我们在长期水墨写生中需要不断摸索、探讨与提高的。

 

“笔法入画”是水墨写生中最让人兴奋的过程,如不能真正享受这一过程,应是一个遗憾。在写生时我们可能因一时兴奋会忘记笔法,但时间长了这种笔法就会很自然的带入画中,成为个性组成的重要部分。

 


 

脱景再渲

 

“脱景再渲”是指脱离写生现场回到驻地,或是画室,完全靠作者对白天写生现场的印象,又带有相当的对写生现场物象的记忆,是一个主观的、半主观状态时的二次渲染、调整的过程。

 

“脱景再渲”是对画面中的各种物象统筹调整,对虚实、黑白、水墨、书写、色彩、色调关系的逐一调整,同时也是完成二次创作。“脱景再渲”一定是第一时间“脱景”完成,否则会不新鲜、不生动,画家对景物的第一感受会渐渐消失。与画友同行写生,闲暇聊天儿中解决“脱景再渲”,是一个很有趣的交流的过程。

 


. 


.


.


.


.


.


.

.


..


.


.


.


.


.


.


.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