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狐大医 | 霍勇:血压达标就可以停药?

 老爷爷pwz 2017-06-13

文/搜狐健康·周亦川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总患病人数在2.7亿以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指出,每年我国因为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数超过300万,可以说是健康的重大杀手。与之相对,我国高血压人群“三率”,即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可喜的是这一组数字正在逐年上升。霍勇教授认为,高血压的管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患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而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患者在用药理念上存在误区,导致血压不能很好地控制,最终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

高血压危害重大,查出血压高的人也被警告过可能出现心梗、中风等重大致死疾病,但正是由于几大误区的存在,让他们不能很好地做到正确吃药控压:

1. 不必吃降压药,调整作息多运动就好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李建平教授表示,许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年纪比较轻的患者在刚诊断的时候,一听说降压药一吃就是一辈子就很恐惧,觉得没有症状不一定要吃药,往往会采取静养、改变饮食、运动等方法调节血压,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高血压不能讳疾忌医,疾病会逐渐使血管功能下降,全身器官受损。一旦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等出现各器官病变时才开始降压治疗,药物使用将会非常复杂,且副作用会更多,难以挽回。

2. 血压高会中风偏瘫,一定要尽快达到正常标准

面对有些患者的无所谓,有些患者则是过于紧张,看到自己血压高了一些就生怕自己明天就会中风发作,一定要尽快把血压降到让人放心的范围。卫生部中国高血压教育与管理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教授指出,高血压是慢病,慢病还要慢治。许多患者经常希望医生帮助他快速降压,其实是很危险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自然不能一天两天就降下来。如果血压突然一下子降下来,很可能造成血液灌注不足,反而还会带来危险。特别是那些长年高血压的老人,如果降的太快极易发生脑梗塞,造成严重后果。

降压应该和缓,慢慢往下降。正常情况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后,一般一到二周才能起效,四到八周血压降到目标值,是一个比较让人放心的速度。有不少人吃了一周还没见血压下降就希望重新开药,这就有些操之过急了。

3. 是药三分毒,等血压高的时候再吃,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知道高血压的危害,但看到药品说明书上各类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有顾虑,觉得药物应当“按需服用”,血压到了正常范围就停,等血压上去了再吃。这一点也是错误的。卫生部北心内科副主任汪芳教授指出,很多患者都存在吃药不坚持的问题,间断服药,引起血压波动更危险,做好降压管理,就得长期坚持服药。

降压药的“毒”是无需过度恐惧的,因为绝大多数降压药都是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验证的,选择有心脑血管获益证据的“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长期服用,心脑血管乃至全身血管受到的药物保护远超过疾病对血管的伤害。所以说确诊了高血压,无论有没有症状,是否感觉到头晕,都要根据医生建议按时服药,一定不能随便停药。停药极易造成血压波动,对心血管造成损伤。

4. 降压药吃起来太复杂,总是会忘

高血压的主要患病人群是老年人,记忆力和集中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每天吃药便成了他们的负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教授发现,困扰老年人的一个是漏药,今天少吃了;另一个是吃了以后忘了,这个药到底吃没吃?少吃的话没法治病,再吃一次可能引起低血压。

所以,让吃药简单化也是高血压管理的重点之一,王继光认为,对大多数患者来讲,无论是使用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ACEI等多种降压药的哪一种,都推荐使用长效控制血压的药物。服用这类长效的降压药物,作用时间长,减少血压波动,一天一次平稳控制24小时的血压。

另外,由于每日清晨,人们从熟睡中醒来,机体神经兴奋及激素调节使人清醒有活力,也让血压有所上升。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通常在6:00-10:00之间)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值,即清晨血压。清晨服药前也恰是降压药物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因此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这个时间段。若所使用的降压药的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那么在第二天清晨服药前是药物浓度最低的时候,药效薄弱,会导致血压波动。

汪芳教授补充,由于清晨属于一天血压最高的时段,特别是合并有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他们清晨血压会更高。很多老年人为了维持健康都要早期锻炼,但如果他的清晨血压值不易控制,那么不建议晨起锻炼,可在傍晚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