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利顺德饭店是谁创建的?

 昵称VChmUhmv 2017-06-14

第二十六章,利顺德的大股东

“他对天津的永久繁荣所起的影响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很难找出哪一阶段时间,德璀琳没有出过有益的大力……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在华北占有如此优越而又如此有威力的地位,以致我们不可能在想到天津时而不想到他。---《京津泰晤士报》

1861年4月,一位名叫殷森德的英国传教士乘坐美国三桅杆船“丹尼尔·威伯斯特”号来到中国,作为一个传教士,他到中国来的目的当然是要在这块陆地上散布“主的福音”。但是百年以后,人们再提起他的时候似乎和“福音”的关系并不太大,而更多的和天津的华夏第一涉外饭店“利顺德”联系在一起。正是他,在天津创办了这家享誉百年的大饭店。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大门已经被鸦片战争的大炮轰开。天津也成为近代西方宗教和欧洲商贸最早的“淘金者”们的乐园,仅仅几年之后就有人腰缠万贯。这其中就有“利顺德”的创始人殷德森。

1863年春天,是殷德森在天津传教的第二年,他仿照其他英国商人的样子,用传教得来的600两纹银,购买了一块土地,开始建造饭店。饭店所保存的史料记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为了省钱,承包人从比海大道还远的地方买土。用排成长串的手推车运来含疟疾的泥土,把它倒在地基上,让它晾干。在泥土表面干燥的时候,建房就开始了,很快新立的墙基打好了,并开始盖房。2个月后,一处简易的英式印度风情平房在这里建造完成。殷森德给了它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利顺德。这来自于古语中的三个汉字几乎囊括了所有最美好的意义。

身为牧师的殷森德似乎并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生意中去。在以后的20多年中,利顺德饭店一直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到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外国商人来到天津,租界内开始出现了大量更加美丽的建筑。特别是1886年春天,英租界内环球饭店的出现使利顺德饭店不得不把改建提上了日程。曾经在1916年担任过利顺德饭店董事长的威廉·海维林记载了当时的情景:“今天坐落在海河边上的两座饭店,一是刚修建的环球饭店,建议应该为女王饭店,从外观上看,建筑艺术风格是属于目前最好的。而旁边的利顺德饭店,尽管它的内部要比环球强多了,非常豪华,异常舒适,但从外观看,由于多年风化,目前看简直成了一座低等饭店的象征。

随着环球饭店的完工,在英租界内连续又建起了八所两层的楼房。这些租界内的变化促成了利顺德大饭店开始了招股、改建。

1886年,当时担任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长的德璀琳向饭店入资,成为了利顺德饭店的第一大股东,在他的影响下,汉纳根也向饭店入股投资,成为了饭店的主要股东,从那以后,饭店在两位德国人的领导下,走向了辉煌。

现在,让我们再次谈一谈德璀琳,他担任天津海关税务司22年之久,已经成为了地道的天津人。他从1878年到1893年(中间除了1882—1884年)的 13年间,先后10次被推举为英租界的董事长。由于他多次代表清廷办理外交事务,为此,清政府曾赏赐他头品顶戴,并几次授予勋章,最后一个是慈禧太后 60寿辰时,赏给他头品顶戴。他还曾得到法、奥、葡、比、丹麦、普鲁士、巴西等国政府及罗马教皇授予的勋章。

天津利顺德饭店是谁创建的?集邮爱好者都知道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一套三枚的蟠龙票,并都梦寐以求希望拥用一套,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中国这第一套邮票是德璀琳发行的,当时他就任天津税务司,正值清王朝总理衙门委托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开办海关邮政。由于天津是距北京最近的水旱码头,交通方便,天津海关就成了海关邮政的中心。1878年,赫德征得李鸿章的同意,指定德璀琳在天津英租界设立邮政总办事处,在天津、北京、烟台、牛庄、上海设立华洋书信馆,同时发行了一套三枚以蟠龙为图案、上印“大清邮政”字样的邮票,德璀琳亲自为这套邮票设定了颜色。

1913年1月4日,德璀琳死于天津,家人依其遗嘱将他葬于德璀琳大院的一角。《京津泰晤士报》是这样评价他的:“他对天津的永久繁荣所起的影响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很难找出哪一阶段时间,德璀琳没有出过有益的大力……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他在华北占有如此优越而又如此有威力的地位,以致我们不可能在想到天津时而不想到他。”

现在,我们再回到利顺德饭店,看一看两位德国人是怎么做的。

首先,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拆毁了已经不合时宜的利顺德饭店的老房,在旧址上盖起了一幢三层砖木结构,具有明显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豪华宾馆。 1886年建的时候是天津最高的建筑,当时的德璀琳在英租界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主持建造的饭店当然要成为当时最豪华的建筑。利顺德饭店的建筑形式选择了角楼,一方面要突出饭店的建筑高度,另一方面也要显示德璀琳在英租界的地位。

天津利顺德饭店是谁创建的?德璀琳一心想把自己的饭店建成一座超级豪华的饭店。他的客房数量也是当时饭店中最多的,但是由于当年取暖设备的限制,在屋顶上不得不建起很多烟囱。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当然是非常煞风景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当时的天津,这也是利顺德饭店是豪华饭店的一个标志之一。当然,这些烟囱并没有能保存到今天。

随后的几年中,德璀琳和汉纳根又先后在利顺德饭店的附近建立了维多利亚花园和戈登堂等建筑物。这一系列的建筑成为了英租界的地标性建筑。在随后的近四十年当中,各国的官员、商人、洋行买办都纷纷以利顺德大饭店为参照物,建立了无数带有本国特色和西欧建筑特色或者中西合璧的楼群。饭店创始人殷森德认为是当年那条他所乘坐过的三桅帆船给他带来了好运,于是新建的利顺德饭店高高地挂上了新的店徽。同时这所饭店也有了新的英文名字:Astor House Hotel.翻译成中文就是“总督府饭店”,这一切都是在德璀琳的授意下进行的。总督也就是指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德璀琳在自己饭店名字的前面写上了总督二字,就是炫耀自己和李鸿章的特殊关系。李鸿章也是投桃报李,将在今日佟楼附近的一大片土地赠给了德璀琳,在德璀琳建起自己的私人别墅“养心园”之后,李鸿章甚至还派了军队驻扎在“养心园”担任警卫、护院。

当时全国最早的电灯、电话、电风扇都首先出现在利顺德饭店,这种洋派作风似乎成为了利顺德的一种传统,到1924年,饭店北楼兴建的时候,当时的饭店经理海维林就做出了一个当时比较前卫的决定,请美国的OTIS电梯公司安装了一部电梯。80年多年过去了,曾经有众多的名人乘用过这部电梯,一脚踏进去,说不定会踩到那个名人的脚印。

如果你是一位北洋海军军史的专家,你会发现,在北洋海军战舰里有一艘叫“利顺”号的,这艘军舰是利顺德饭店的股东捐赠的。原因很简单,不管是德璀琳还是汉纳根,与北洋水师都是密不可分。

由于善走上层路线,德璀琳不但财运甚佳,也是官运亨通。1896年,慈禧太后颁发谕旨,赏封利顺德饭店股东德璀琳一品顶带花翎,大约相当于今日国务院副总理的级别。利顺德饭店更是成为了各界政要聚集的地方。利顺德饭店的另一位股东荻金生曾说:“德璀琳先生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25年来,他几乎是中国实际上的外交部长,因而北京的外交使节要是不先来利顺德酒店见过德璀琳和李鸿章,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是的,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的思想总是领先于他的时代。”

1908年11月,袁世凯在这里筹划了清帝的退位和自己的上台。孙中山也是在这里揭开了他以后发动和领导武装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序幕。

因为这里是天津的租界地,利顺德也是许多下台权贵们的“避风港”,历史上,徐世昌等人下野后都曾到这里躲避。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家人们也在这里度过了好多时日。

天津利顺德饭店是谁创建的?以德璀琳和汉纳根为主的利顺德股东们还为天津做了一件事,是我们要感谢的,就是治理海河。

天津的著名河流,中国第四大河的海河,自姜太公在其上游垂钓时起,便是岐岔多湾,河水经常泛滥,尤其是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河道开始自淤,河床变浅,每到汛期,河水很容易泛滥。对天津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如1890年的大水,造成大约两万灾民在天津城墙顶上和墙子河的围墙上搭棚居住。大水危及着租界和天津城乡的安全。为了消除水患,德璀琳,汉纳根等饭店股东,也曾随同天津道台盛宣怀,乘马到了海河挂甲寺地段视察,商议如何分段分期改造这条平静时如同湖水,发怒时势如猛兽的海河。但清政府没有也不愿拿出钱来,一直到了1902年,为了根除天津商埠的这个“妖怪”, 德璀琳和汉纳根向清政府海河工程局提出,以饭店全部财产担保作抵押,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进行海河第一期工程的改造——挂甲寺地段的河道裁弯改直。这次工程,仅从新河道和河床和裁弯处挖出的淤泥,竟多达几亿立方米,这些泥被运到英租界扩展地,垫成了今天的五大道。

从1902年到1928年,海河前后进行了7次改造。这7次,饭店都积极参加,并付出了大量资金。这条曾经是天津商埠“妖怪”、“地方慢性病”、而且在1898年几乎要成为不复存在的河流,由于运用了科学、人类的智慧和策略,经过二十六年的努力,到了1928年,已成为中国海岸贸易上一个能容吃水量最深的商船和现代化港口。治理海河是天津历史上划时代的一页,而首先翻开这一页的,就是利顺德饭店的股东们。

所以,当1963年,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治理海河”的号召时,我们一定不要忘了汉纳根们在100多年前的功劳。

本文摘自本人所著《大清洋帅--汉纳根》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