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徽州冻米糖,抹不去童年嘴角边那口浓浓年味!

 经典小诗 2017-06-14


 @网络图片

食物总是和记忆相关的。正如,蒋勋在《品味四讲》中写道:我们对食物的记忆非常奇特,你会发现一般人所讲的山珍海味,未必是自己一生最重要食物的记忆。有时候你怀念的,却是一碟小青菜。而留在记忆最深处那香甜可口的冻米糖同样亦是如此,每到临近春节,它总是能勾起人们对家故乡美食的怀念。


 @网络图片


小时候,冻米糖可是咱们农村小孩们最甜的过年点心。因为,这种甜美的零食也只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机会吃到,而且,还是春节走亲戚、招待客人的门面。记忆里,每到腊月,农活渐闲,乡人们便开始张罗起过年的物事来了。老家彼时自然也不会例外。挑一个晴朗的日子,煮了几锅糯米饭,整个屋子里弥漫着温暖的饭香,是的,饭香一直是温暖的。让人的每个毛孔都会快活的舒展开来。那时,孩儿们会很高兴,因为,大家都知道,做冻米糖,要过年了。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在农村里,那时家家都会有一个大大的竹匾,这个竹匾,春天就来晒笋干,夏天用来晒鱼干,而在冬天,就会用来晒做冻米糖的糯米饭。经过几个冬日暖阳的照晒,饭粒脱了水份成了饭干,加上蒸熟的糯米冻硬了,变得不再黏。一粒粒硬的好象石头一样,那才算是晒好了。也许是由于这样,才叫冻米的吧。


 @网络图片


然后,晒好的糯米就会收在一个个的铁皮箱里,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这样的铁皮箱。慢慢的,家里会陆陆续续炒制一些东西,比如说花生仁,比如说芝麻,这些,都是要用来放在冻米糖里的。


为了做这冻米糖,还要做麦芽糖,这大约要一星期。将一定量的小麦用冷水浸泡,放在竹框内,之后每天浇水,一天天下来,会看到麦子渐渐长出芽头来。取了这芽头后放在石臼捣成糊状,同时,将糯米清洗蒸熟之后,淋少许温水放在铁锅中搅拌成粥样,然后加入捣成糊状的麦芽,再让两者糊在一起。



 @网络图片


这一工序完成之后,将其混合物放入木桶中加盖,令其发酵。到了第二天上午,将发酵过的渣过滤去掉,剩下的“水”便是糖。“水”入锅加热,慢慢地,“水”越熬越少,越熬越干,最后像蜂蜜一样的,就是人们惯称的麦芽糖。



 @网络图片


做冻米糖的这一天,全家早早地吃好晚饭就开动了。先用筛子过滤“冻米”,让冻米成一粒粒的样子。筛好了“冻米”后,将它倒入盛了铁锅中不断地翻炒着金黄。


 @网络图片


想起小时候做冻米糖的日子是非常快乐的,几个小毛孩都很乖地围在灶前烤火,小脸儿烤得红扑扑的,当母亲把第一锅米子炒好时,小伙伴们就不顾烫手,抢着抓上一把炒米,塞进嘴里,金黄的炒米粒在牙齿间跳跃,一口咬下非常松脆,那种糯米特有的甜香,吃得满嘴留香。


锅内放入麦芽糖熬化,将炒好的糯米加入,再加入芝麻和花生等等,不停搅拌。此时锅内的混合物软软的,不时散发出阵阵甜香味道,随着搅拌的进行,“冻米”与花生、芝麻和糖的混合越来越均匀,“冻米糖”初步成型。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糖是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因其火候的难以掌握。年轻的徽叔已是方圆几里有名的厨师,做糖也是一把好手,所以咱们几家的糖基本是由他来操刀的。大人坐在锅洞前,不时地填下柴,柴火映得她的脸红彤彤的。锅里正在煎糖(那是由麦芽糖和黄糖混合的),糖水“滋滋”地翻滚着泡沫。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徽叔站在灶台前,拿一把锅铲调试着糖水的火候,看看差不多了,便倒入冻米,撒进早已炒好的芝麻、花生或瓜子仁,大锅铲快速地翻动着,接着端起锅把糖倒进四根木条做成的糖架子里,用手分匀,再用擀面的木棰不停地来回滚动压实。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然后拆了架子,把一大块糖切成长长的一条条,又去洗锅煎糖了。父亲则趁糖还没酥把长条子切成小小的薄薄的一块块。我们姐妹俩早已雀跃不已,一边嚼着糖,一边把切好的糖依次排放在铁皮箱里。


 @网络图片



 @网络图片


这时候,屋里屋外飘着一股冻米糖特有的香味,不时诱着乡邻进来尝尝这新做的糖。冻米的脆、芝麻的香、饴糖的甜,三者完美结合,入口香甜,一片片薄薄的冻米糖,在我的儿时,吃的是浓浓年味,吃的是孩子的欢乐。


 @网络图片


以前,做冻米糖是家家户户过年前的喜事,小孩们也能趁着解解馋。只是如今过年,年味大不如前,再也找不着那样温温的快乐味道了!冻米糖的美好味道对我来说已成了一种难以追及的遥远回忆,而这回忆里,其实包含了太多太多渐行渐远的东西。


 @网络图片


每一种被称为好的美食,都有它的故事,当它们被装进盒子里,传递给同样有故事的人。冻米糖,就是这样的美食,承载着我们我们童年的记忆,长辈们质朴的勤恳和关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