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世家立家规不碰冷饮

 明仁658 2017-06-14

85岁的新晋“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邹燕勤女士,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家族三代人、八十年研究中医肾病,一家三代人都是衰老慢+身体好,邹燕勤家族的饮食原则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在她家族里也有个特例,其父亲——我国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立下家规: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近日,这一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广为流传。夏天来了,吃冷饮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市民有必要效仿吗?对此,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所副所长、无锡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陶国水表示,老先生的这一家规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这的确是对夏季喜欢贪凉的人的忠告,从中医角度也有其科学原理的。

中医世家立家规不碰冷饮

笑笑 图

经常吃冷饮损阳气给健康埋隐患

陶国水介绍,邹云翔立下的这条家规主要还是体现了古人一以贯之的对阳气的重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其意为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若天上没了太阳,地上就没有生命,人若没有阳气,生命就会停止。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身体壮不壮实,能不能抵御外邪的侵袭,要看这个阳的卫外作用。邹家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现代人对此越来越忽视了。平时我们伤阳气的因素诸多,经常吃生冷食物是其一。如今四季皆有冷饮,经常吃冷饮更会伤阳气。虽然夏天吃下刚从冰柜里取出的冷饮时,人会感觉身体“瞬间降火”,但实际上反会伤及脾、胃、肾,因为脾喜燥恶湿,胃喜温不喜凉,肾喜暖恶寒。伤阳气容易导致邪气进入人体,降低人体的抗病能力。如有些孩子天气一变化就犯感冒、鼻炎等,有些成人容易罹患传染疾病或女性出现痛经、宫寒等,很可能是曾经过多吃冷饮埋下的隐患。此外,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患者如果大量食用冰饮,会突然刺激胃肠道,使血管收缩,汗毛孔宣泄不畅,机体散热困难,加重病情,容易诱发脑溢血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陶国水表示,从体质上看,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者,吃冷饮更会耗损或郁遏阳气,加重体内寒湿;湿热体质和气虚体质者也不合适喝太多冷饮;特禀体质者吃冷饮易造成过敏。此外,一老一小更要重视,老人本身容易肾阳亏虚,胃气弱,遇寒容易腹泻,最好不要吃冷饮,孩子正处于阳气长成时,吃冷饮损伤阳气,不利生长发育。

养生要顺应气候变化而非对抗气候

夏季天气炎热,但是好的养生方法却不是以冷对抗。陶国水表示,智者之养生,须顺四时而适寒暑,阳气在春天开始生发,逐渐往人的体表走。到了夏天,阳气最旺盛,人体内的阳气基本都散发到体表,留在体内的阳气就少,抵御疾病的能力就随之减弱,夏至后要顺应阳气的收藏,使正气存内。

很多人贪图凉快,不仅是吃冷饮,还喜欢长时间置身于冷气十足的空调房内,睡冰冷的席子,这些,都不是很适合。陶国水表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中医,夏天在家能不开空调则不开,开的话,温差也很小,有的中医连席子都不睡,睡也只睡草席,尤其忌讳那种睡上去有冰凉感的席子,而且,夜晚睡觉还要盖一些薄毯,醒来微微出汗反而利于健康。该冷时要适应冷,该热时要适应热,而不是对抗气候。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

解暑不一定都要“冰冰凉”

陶国水表示,在如今这个崇尚美食的时代,像邹老先生家一样立家规不碰冷饮也不现实,偶尔吃些冷饮也无妨,但要注意度,千万不要吃太多。要知道,解暑并不一定都要“冰冰凉”,有冰箱也是近百年的事。除了白开水以外,夏季可以喝一些酸性饮料,如含乌梅、甘草、菊花的酸梅汤,绿豆汤,绿茶,莲子心泡茶喝,常温饮用即可。吃冷饮速度不能太快,数量不能太多,可以从冰箱里拿出后在常温下放一会,最好遵循“入口不冰齿”的原则。空调、席子都不能只追求感觉上的痛快。如果是虚寒体质的孩子,或者吃冷饮后出现腹泻、腹痛的人,还要及时补救,以减少因寒气入侵而引发各种身体问题,如喝生姜红糖水,用苏叶或生姜水热敷胃腹部等。(卫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