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王朝》里康熙为什么直到临死前才说出皇位继承人?可怕的帝王心术,却是富一代大佬们的必修!

 方远图书馆 2017-06-15
很多爱好历史的同学,都对电视剧《雍正王朝》赞不绝口,认为是历史剧中的良心作品。作为小说作品及在此基础上改编的电视剧,二月河和编剧导演都对这段历史做了深度文学演绎,很多地方并非尊重历史史实,比如三朝老臣张廷璐,却被写成因科场泄题案而腰斩。

  但是和《康熙王朝》一样,《雍正王朝》对古代封建帝王权力斗争和帝王心术的描绘可谓透彻。


  就拿康熙皇帝立太子一事来说。在二皇子被废后,普通人,包括在朝为官的各位大臣都认为废太子不可能再做太子了。在太子复立而再度被废后,所有人都觉得肯定要从其他皇子中甄选一位做储君了。

  两次都出乎人们意料,第一次,康熙帝复立了废太子,第二次废太子后,康熙帝就再也没有立储君,无论别人怎么谏言也没用。这就是帝王权术。

  第一次太子被废,康熙本是看不上这个二阿哥,但是他毕竟是太子,古往今来,踏上储君之路后的人,就只能勇往直前坐上皇位,否则被别人抢了位子,那这个太子就只有死路一条。当然也不全是,有个别时候还是有后世之君优待前朝废太子和废立之君的,这在宋朝和明朝也都有出现,但是凤毛麟角。二阿哥毕竟是皇帝儿子,康熙帝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想把他推上绝路,所以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是帝王的人情之心。


  第二次太子被废后,康熙不再如第一次那样让众人推荐储君人选,直到康熙最后一次生病时,所有谏言要立太子的人都受到康熙处分。因为他知道,当立太子人选成为一个多选题时,阿哥们会争斗,朝臣们会战队。这样斗争的结果,输的一方,无论是参与的皇子还是朝臣,都将早到清洗。谁会真正容忍自己的对手立于卧榻之侧,排除异己是每个后世之君必然的选择。

  太子个人是不争气,但这种不争气很多时候也是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陷害的结果。康熙自认为是一代明君,他非常不愿看到自己创下的基业,被后世给糟蹋了,立个好储君,是他想延续皇图霸业唯一的选择。


  眼看剩下的几位皇子,能担当此任的已经不足一二,他不能也不敢冒这个险,将自己心目中的继承人立为储君,放在明面上等那些反对势力暗中陷害。所以他一直都让大家摸不透到底看中的是谁,甚至将众人视线转移集中到八王爷和十四爷的身上,让他们俩之间斗争,而四爷就这么静静的等待时机一到,继位就行。这就是帝王驭人之术,帝王心术。

  一种说法是康熙帝要传位的是十四阿哥,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可能真的是民间臆测,我们不说流传下的物证如何,单就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两个人来说。因为王朝初定,康熙一生武功大于文治,后世之君需重在文治,善于守江山。这一点上四阿哥要比带兵的十四阿哥要强,两者取其一,也应是四阿哥。


  中国的家族企业普遍起于八九十年代,到现在家族企业的创始人,一代人物已经到了陆续退出的时候,家族企业如何传承交接班,这在最近十年都是个热门话题,后续几年将有更多的企业面临一代二代的交接,如何顺利过渡家族企业权力,真应该向古代帝王好好学习。

  这是权衡利弊,这是顾全大局,这是深谋远虑,这是战略布局,不仅仅是作为企业创始人的“富一代”要学,每一位对自己有要求,有着成功梦想的人都应该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