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什么要出书?能赚钱吗?

 夜读史书 2019-11-21

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落后,因此能被后世留存下来的书籍主要是一些非常重要的典籍,如《史记》、四书五经等。到了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以后,出版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文人墨客们出书的热情也渐渐被点燃。

历史上第一个出书的高潮是在元末明初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那一时期的作品。到了明清两代,书籍出版就成了常见现象,大量作品纷纷面世。那么,古人出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早期,出书的主要目的,一是希望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如《论语》;二是为了让后世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些风土人情,如《世说新语》;三是记录重要历史事件,让后人可以以史为鉴,如《史记》。

当然通过出书,也可以让作者青史留名,这是让古代许多作者最有出书动力的地方。比如《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自费召集了一批文人编纂的。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后世谁会知道他刘义庆是谁呢?

相比那些虚头巴脑的官衔,成为一个出色的文人,更能流芳百世。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可有几个人会关心李白在朝廷当过什么官呢?

此外,出书也能成为作者在仕途上的一块“敲门砖”。《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在晚年被拜为宰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沾了《资治通鉴》的光。

从元末明初开始,印刷技术日趋成熟,出书除了上述目的外,还可以获得实质上的收益。当时各地涌现出了许多书坊。所谓书坊,就相当于今天的图书出版公司兼书店。一些大城市还有专门的图书铺子一条街,里面卖书的叫坐商,还有走门串巷的书客。定期有书市,运输有书车、书船,物流非常发达。

正因如此,从元末开始,大量小说流传于世。对当时的文人来说,最理想的事情当然是通过科举入仕途,从此平步青云。但如果科举不顺,那写一些大众都爱看的小说,赚笔丰厚的稿费也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书籍出版时套用笔名也是在那一时期开始流行。因为在当时,小说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作者虽然想通过写小说赚钱,但同时也要顾及自己的名誉,所以就用笔名来出书。比如大名鼎鼎的《金瓶梅》,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其真实身份至今都是个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